2013-10-31 15:25:05心樂人天地

維持最佳狀態~提振能量「精、氣、神」缺一不可

維持最佳狀態

提振能量「精、氣、神」缺一不可

事業、家庭兩頭燒已是現今社會普遍的現象,許多人都被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加上工作過量、睡眠不足及營養失調,精神不濟、疲勞酸痛已是家常便飯,故而各種提神飲料大發利市。然而,人真的能只靠提神飲料撐下去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越來越多,新聞上不時可見過勞死的報導,可見提振能量要從根本做起,不只「提神」,「養精、補氣」同樣重要。

人體的能量需求

‧ 人體的能量來源

人體的能量來自於代謝每天三餐攝取的養分,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等,當食物消化吸收後即成為細胞可利用的能量來源。細胞裡的能量轉換場所叫粒線體(mitochondion),能將養份透過一連串代謝反應生成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是細胞內能量的儲運者,能量是儲藏於其高能磷酸化學鍵中。ATP 被生物體用於合成細胞物質、肌肉收縮、神經信息傳遞及其他多種生理反應,所以 ATP 也被稱為是細胞的能量貨幣 (energy currency) ,也就是說凡是需要能量,就必須使用 ATP。

‧ 人體的能量消耗

(1) 維持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是指當人體處於適切溫度(18℃~25℃)、清醒狀態,且神經、肌肉完全放鬆與空腹時,維持生命所必須的最低能量需要量,約占總能量消耗的60%~75%,因此是能量消耗的主要部分。一般男性消耗量大於女性,兒童、青少年的消耗量比成年人高,天氣寒冷時其消耗量也比天氣溫暖時高。
(2) 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勞動或運動所消耗的能量與活動強度、持續時間以及壓力程度有關,這部份的能量消耗,一般占總能量的30%。
(3) 攝食生熱效應:當人體吃入食物後會引起器官的能量代謝額外增高,亦稱作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吃下食物後消化道各個臟器便會活躍起來,進行消化、吸收及養分運送工作,因而需要消耗能量,同時也會產生熱量使身體變溫暖。攝食生熱的能量額外消耗約為總能量的10%,相當於150~200大卡。
簡單而言,人體即使不吃不喝只靜靜躺臥床上,單是人體機能維持、器官運作、呼吸、心跳、肌肉收縮等等都需要消耗能量,並且是佔總能量消耗最大的部份,因此若飲食習慣不良或三餐不定時,能量不足時自然是無精打采。

‧ 能量供給與傳遞的要素

(1) 代謝率:基礎代謝率是維持人體機能所需能量,睡眠不足、疲勞、營養失衡或疾病.等等因素會使代謝率下降,不僅影響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增加熱量堆積造成肥胖,還會使乳酸等疲勞物質及廢物的清除速度減緩,使得酸痛、疲勞等問題加劇,並形成惡性循環。
(2) 心肺功能:氧氣(O2)是身體代謝營養素產生熱量必需的元素,所以跑步時呼吸會加快是為了供給氧氣,以應付劇烈運動的能量需求,並將代謝物二氧化碳(CO2)排出。現代人久坐辦公室又缺乏運動會使得心肺功能降低,間接影響能量供給。
(3) 血液循環:人體所有的養分及氧氣都要靠血液循環供給,產生的廢物及二氧化碳也要靠血液移走,所以血液循環不佳也是精神不濟、身體疲累的重要原因。
(4) 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是人體的熱量營養來源,除了要有燃料外,還需要點火的動作才能產生能量,而維生素B群是能量代謝所需的輔因子,缺乏時會影響能量的產生,還有許多營養像是胺基酸、核酸、微量元素鉻等等,則是具有活化人體機能、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也會有提振精神及消除疲勞的效果。一般人常藉由咖啡或茶攝取咖啡因提神,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可藉由刺激中樞神經的作用達到提神的效果,但是須適可而止,因為過度攝取會形成依賴,甚至引發焦慮、易怒、心悸及失眠等「咖啡因中毒」症狀。

提升「精、氣、神」防範過勞死

    中醫認為精、氣、神是生命活動的根本,被稱做為人身三寶,保養精、氣、神是強身健體、延緩老化最重要的原則,也是現代人最需要的根本調理。顧好精、氣、神,不僅能使身體活力充沛,還能避免疲勞症候群的侵襲,以及過勞死的風險。

‧ 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

現代人許多有長期疲勞的問題,卻無法找出真正的原因,因此醫學界在1988年,將這些長期受疲勞倦怠所苦,卻又找不出病因的疾病,統稱定義為「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有點像感冒,會出現頭痛、喉嚨痛、微微發燒、肌肉痠痛、失眠、休息後仍然感到疲累、回家就不想動、活動力減少50%以上,且持續半年以上等現象。

‧ 何謂過勞死

過勞死(Karoshi)這名詞是從日本而來,係指工作壓力過大或長期工時過長而導致的猝死。實際的死因,大多為「急性循環系統疾病」,例如腦溢血、腦血栓、腦栓塞、腦梗塞、蜘蛛膜下出血、心臟性猝死、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等。根據勞委會的統計顯示,國內每年判定為過勞死的勞工人數大約都持續有20~30人,根據新修訂的「職業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診斷認定基準」,將把原本的「死亡前連續工作24小時,或是死亡前一周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以上」的過勞死定義,放寬到死亡前的2~6個月,如此一來較能符合過勞死的成因,即疲勞與壓力。

‧ 調養「精、氣、神」的生活處方

(1) 作息規律、飲食有調以養精
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父母孕育出的生命是先天之精,代表先天的體質基礎,生命必須攝取營養及氧氣才能成長並生存下去;營養及氧氣則是後天之精。藉由三餐定時攝取均衡營養,並隨著日出日落的自然韻律生活作息,可以讓養份充分發揮生長發育、修補組織及正常代謝,即是最佳養「精」原則。
(2) 適當運動以補氣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中醫說:「氣主生化」,以現代醫學的觀點而言指的是「代謝能力」,關係到身體的運行,舉凡人體的呼吸吐納、食物消化、營養輸送、血液運行、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氣化功能也就是代謝能力。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是必需的,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循環、增進心肺功能,還能提升代謝能力率增進活力,所以說適當運動是「補氣」最好的方法。
(3) 怡情養性以健神
神即神態、知覺、運動等生命活動的主宰,西醫叫做大腦的本能力量,顯現出來的是人的精神狀況,現代人思慮多、壓力大很是傷神,以致於精神衰弱、渙散、憂鬱、恐慌等問題日益嚴重,藉由聽音樂、戶外活動、靜坐冥想等舒緩情緒的方法,能減輕壓力,讓人神采奕奕。
    精、氣、神三者之間是互生、互助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說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中醫評定一個人的健康情況,都是從這三方面考慮的,因此古人稱精、氣、神爲「人身三寶」是有它一定道理的,故保持活力充沛的最佳狀態,「養精、補氣、健神」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