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 Elizabeth Park
Bloedal Floral Conservatory
Queen Elizabeth Park的Bloedal Floral Conservatory
這座公園以植物聞名,園內的寶拉朵花室(Bloedal Floral Conservatory)為其中的代表性建築,由鋁製骨架與玻璃組成,種植超過500種熱帶植物,還飼養50多種雀鳥。杜鵑花、鬱金香及洋水仙是公園最大宗的植物。
花園城
在此遠眺溫哥華市,溫哥華市的綠化在加拿大首屈一指,整個住宅浸入一片樹海中,不愧為「花園城」的美譽。
Queen Elizabeth Park 伊麗莎白女皇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位於溫哥華Cambie St.和 從史實上看公園正確的中文譯名應是"伊麗莎白皇后公園",而不是"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因為1939年來訪的只有皇后,當年一同出巡的公主直到1952年才登基,成為伊莉莎白女王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 這是一個寬闊的花園,春天時節遊客如織,景致宜人,也是拍婚紗照的熱門場所。
1939年,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與伊麗莎白皇后(Queen Elizabeth)偕同當時的伊麗莎白公主(Princess Elizabeth,即現在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 - Queen Elizabeth II)訪問溫哥華,加拿大政府為了對他們的駕臨表示歡迎,將公園更名為Queen Elizabeth Park,有溫哥華「市肺」之美喻。
園內不知名的花卉(很可惜!園內並沒有植物標示牌),你看!是不是像極了倒吊的掛鐘?
美!
有點像小一號的向日葵
水池裡的鴨子,一身淺綠褐的背色,秀美端莊的身形,優雅的划著水,畫出優美的線條。
一看我撕了片片的吐司,灑在池子裡,便不停地上下搖擺著翅膀,挨到我的腳邊,倏地一擁而上啄食水中的吐司。
Canada Place(加拿大廣場)
由Cordova St. 轉入Howe St.往北走(海的方向),可看到五面船帆狀的建築物,別懷疑!那的確是用帆船布做的,它是1985年完工,於1986年5月的萬國博覽會期間正式對外開放。
蓬頂的五面船帆,象徵海洋城市溫哥華,Canada Place(加拿大廣場)自1986年後,已成為溫哥華的地標了。
Stanley Park歸航的帆船與溫哥華市區相戶輝映
史坦利公園位於加拿大溫哥華市中心北邊,是突出於英吉利海灣(English Bay)的一個半島,西元1886年,溫哥華市議會通過決議,請求邦聯政府將這塊佔地約
由溫哥華市中心的Georgia Street,一路向北行,便可以直接進入史坦利公園園區。進入園區之後,原先的喬治亞街被改為史坦利公園主要道路,英文名為「Stanley Park Causeway」,此道路向北延伸至通往北溫哥華的「獅門大橋」(Lion Gate Bridge),這條縱貫大道將史坦利公園一分為東、西兩區。
Stanley Park的遊園馬車
想欣賞史坦利公園的風貌,建議可以開車或騎單車繞行公園,如果開車前往的話,公園內停車亦十分方便,沿海道路及各個重要景點都有停車場或暫時停車場。或者搭乘最受歡迎的馬車導覽服務(Stanley Park Horse Drawn Tours),優雅的古典馬車,加上淘淘不絕的說故事聲,讓你一邊賞景、一邊瞭解公園的趣味逸聞。
Stanley Park圖騰柱
Stanley Park也以雕刻圖騰柱聞名,可以找到6支印地安原住民以紅雪松木雕成的圖騰柱,這是19世紀的文物。
Stanley Park圖騰柱
簡單的圖案與構圖,說明了家族的淵源,所刻的動物數目據說與當事者的地位有關。現代美學家,認為這些圖案在精神上與現代藝術有相通之處,畢卡索的某些作品,靈感無疑是來自這些圖騰,Stanley Park的土地產權屬於印地安人,目前被加拿大政府無限期租用。
Stanley Park 圖騰柱
史坦利公園的觀光景點有圖騰公園、水族館、英吉利海灣景緻、獅門大橋等。你還可以在繞行公園的九公里長的海灣步道上散步,或是騎著單車欣賞公園美景。另外在公園沿岸沙灘上,常可以看到熙來攘往的觀光客與當地居民在沙灘上作日光浴。
花一個上午或下午到史坦利公園遊覽一番,不難體會溫哥華居民閒適輕鬆的休閒生活,繞行公園一周,達9公里長的海灣步道(Seawall)上,你可以看見一邊溜狗一邊欣賞優美風光的溫哥華居民;或是騎著單車、溜著直排輪的青少年;公園沿海沙灘上,除了攜手漫步的情侶之外,常見兒童三五成群挖沙、戲水;此外,儘管觀光遊客熙來攘往,公園內仍不失原有的靜謐,林間跳躍的松鼠、湖上悠遊的天鵝、樹林間的鳥鳴聲,交織成獨一無二的自然交響樂章。
Stanley Park內紀念品商店所販賣的印地安吊飾
Lion Gate Bridge (獅門大橋)
著名的溫哥華獅門大橋,沿著全長約
獅門大橋北岸的富人區依山傍海,環境十分優美。綠橋下紅色的遊輪恰巧進過,相映成趣。
在混亂的20世紀30年代,建造一座橋是一個可行的計劃,可藉此橋開發北、西溫哥華。此橋的擁有者為以釀酒聞名的Guinness (吉尼斯)家族,吉尼斯家族在1938年投資600萬加幣建造。主要為了開發他們於1931年以七萬元購得西溫哥華的
在至高點遠眺北溫,傳來悠揚的胡琴聲,原來是位老中在路邊拉胡琴賣藝,前面擺了個倒立的帽子,我不禁試想假如我有朝一日移民於此,但卻找不到工作,是否有此勇氣在路邊彈琴賣藝維生呢?
Downtown街道一隅
China Town
據說最早的China Town不在這裡,而是在Thurlow Street,後來遭盜匪放火燒得精光,老華僑只好另起爐灶,在Pender Street附近建屋起厝,慢慢地形成今日的規模。
China Town有許多建築物,因歷史悠久、雕飾藝術優美,被列為保護文物,只准維修不可拆除,因此走在China Town,往往令人有時空錯亂之感,新舊建築雜陳。
small car 停車位
古典雅致的Bus
雕龍的路燈
在Pender Street上,有座高高的牌坊,似乎向遊客證明,沒錯!這裡正是「中國城」。似乎出了中國,凡是有中國人聚集的地方,都會有類似的牌坊,顯然有「畫地為王」的意味。
這座China Gate建成時間並不長,是1986年因應在溫哥華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而建,牌坊兩邊有石獅鎮守,看來威武有勁。
Dr.Sun Yat-Sen Park
在China Gate後面,就是Dr.Sun Yat-Sen Park,也是為了因應1986年的萬國博覽會而興建的。加拿大政府為了展現屬於中國的特色,1985年時從蘇州聘請了56位建築界的高手參與建造工程,只費一年時間就竣工了,效率很高。
中山公園(Dr.Sun Yat-Sen Park)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在公園入口處,有中
Dr.Sun Yat-Sen Park庭園
整座庭園是明朝蘇州林園風格,樺風堂是主體建築,內分三進,內堂有4根香楠木為主柱,窗櫺屏風都是精雕細琢而成,建築物未使用任何鋼釘,全以中國傳統的接榫法嵌合。
Dr.Sun Yat-Sen Park
整座庭園是明朝蘇州林園風格,樺風堂是主體建築,內分三進,內堂有4根香楠木為主柱,窗櫺屏風都是精雕細琢而成,建築物未使用任何鋼釘,全以中國傳統的接榫法嵌合。
Dr.Sun Yat-Sen Park涼亭
公園中間有座人工湖,中有涼亭,喚作「涵碧軒」,小橋流水、既使身處異國,也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Dr.Sun Yat-Sen Park側門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打造這座純正中國風味,裡面的建材和裝飾,多是來自中國本地,像明代式樣的燈籠,是在蘇州以手工打造;連石灰石也是取自太湖。
International Village
To be contiuned
By Sh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