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0 03:18:20 潘長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部宣教130年歷史人物介紹之李庥牧師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 1840-1879)1840年9月14日出生於蘇格蘭,於1867年受封立為牧師,並被英國長老教會任命為宣教師,派往福爾摩莎。
  7月1日他和伊萊莎結婚,7月14日一起出發,於該年底的12月13日抵達打狗。是英國長老教會駐台第一位宣教牧師,也是第一位在中部教區施洗的牧者,1871年9月24日在大社施洗10人。1872年3月李牧師與德醫生,陪同馬偕牧師醫生由淡水南下,3月24日在內社為30人施洗、禮拜後回大社有15人受洗。 
  1865年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台灣宣教的開始年。這一年英國長老教會差派馬雅各醫生(Games L. Maxwell M.D.,1836-1921)來台宣教。但隨著決志信主的人大增,英國長老教會決心派一位牧師來台協助宣教事工。
  第一位被差派來台灣的牧師是馬大闢牧師(Rev. David Masson, 1838-1866),但坐船來台的途中,不幸在南中國海被大浪捲走,殉職在南中國海。消息傳回英國,英國長老教會便積極地尋找替代的宣教師。1867年12月13日李庥牧師和懷孕的牧師娘,在經過142天的海上航程後,終於踏上台灣的土地,抵高雄(打狗)。之後,以阿里港為據點,開始台灣的宣教工作。曾設立客家的杜君英和南岸教會;此外並延續馬雅各醫生的平埔族傳教,後來更於1875年遠至「後山」(今東部)傳教。
  李庥牧師神學院畢業後隨即受派來台。李庥牧師是個有熱誠和毅力的宣教師,為了宣教的工作,他學習講台語、客語。在1869-1874年間,他共開設了13間教會。為了宣教工作的擴展,1870年在打狗開辦「傳道師養成班」,培育本土宣教人才。他也是一位很有宣教眼光的牧師, 1871年馬偕牧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抵台,在共事二個月後,他鼓勵馬偕牧師前往北台灣宣教,於是於1972年3月9日陪馬偕到淡水,跟馬偕說:「這是你的教區」,從此,台灣以大甲溪為界,北為加拿大長老教會,南為英國長老教會教區。1875年台灣東部的宣教工作也是由他開始。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女性不受重視的年代,李庥牧師夫婦已經看見女性受教育的必需性,1879即開始籌設「女學」,可說是關心婦女受教權的第一人。另外,台語聖詩285首「我有至好朋友」是李庥牧師所作的詞。   
   
在中部宣教的足跡 
  1871年9月11日,蘇格蘭長老教會宣教師李庥牧師和馬雅各醫師,拜訪了原名內城的鯉魚潭村巴宰人在下城的聚落(現今苗五十二線道路旁檳榔林一帶),並促成同年12月鯉魚潭基督長老教會禮拜堂的首建。
  1872年3月7日,馬偕博士與李庥牧師、德馬太醫生搭船沿西海岸北上,9日抵達淡水,過幾天他們徒步南下經新竹、大甲、豐原、大社等地直到大甲溪岸,3月24四日,偕叡理牧師(馬偕博士)、李庥牧師及德馬太醫師,由大社(神岡)五十名巴宰壯丁陪護到達鯉魚潭村(內社);李庥牧師並為二十名鯉魚潭村巴宰人信徒施洗入教,留下首見的記錄。後來馬偕博士單獨於4月6日回到淡水,開始租屋傳道。這是北部長老教會的開始。  
  
英年早逝
  1879年9月20日李庥牧師因瘧疾病死在台南新樓宿舍,時年39歲。他有兩個孩子,次子亦死於瘧疾,牧師娘依李庥牧師的遺願,把他安葬在打狗山下的英商公墓用地(不葬在台南教會公墓是李牧師之意,乃為記念來台上岸之地),與次子同穴。(據傳該墓址因改建,李庥之墓在無人認領下,被視為無主之墓,相傳李庥牧師之墓碑被人當為洗衣板--堂堂為長老教會第一位宣教師落此下場---《巴克禮、蘭大衛、甘為霖、萬榮華等牧師先後設有紀念教會》,令人不勝噓唏。全台教會所屬公墓無數,迄今依然無人出面為李牧師遷葬。) 
   
  李庥牧師死後,牧師娘帶著唯一留下的孩子,繼續留在台灣,1880年受派成為在台灣第一位女宣教師「伊萊莎.庫克」(Eliza C. Cooke,1828-1902)。繼續李庥牧師對婦女工作的關心,台灣的女宣工作也由此算起。1887年成立南台灣第一所「女學」,是她奉獻自己的儲蓄,又回英國募得一筆款項所建造起來的,後來成為長榮女中的前身。 
  李庥牧師以39歲的英年早逝,然而,李庥牧師及他的家人,卻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宣教工作打下了不可動搖的基礎。

王咨又 2011-01-10 19:26:49

弟兄姊妹平安!讓我們一起將神的得勝旌旗高舉,將得勝旌旗飄揚全臺灣與各國各角落,

願神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