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12 11:02:09allenJ
有良心的社會導演---楊德昌
1947年出生於上海,廣東梅縣人,1949年舉家遷至台灣。1967年自交大控制工程學系畢業,1972年赴美佛羅里達州利大學修習電腦碩士,在南加大學習研究電影一年,並在美國擔任電機工程師七年。1981年回到台灣,與詹宏志、余為彥、徐克等人參與獨立製作《一九0五年的冬天》,擔任編劇及演員,此片後來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隨後參加張艾嘉製作的台視節目「十一個女人」系列劇集,導演其中《浮萍》上、下集,頗受好評。1982年,被中影啟用為導演,與柯一正、張毅、陶德辰合拍《光陰的故事》(楊德昌導演其中《指望》一段),由於本片在各方面的創新嘗試,被公認為「台灣新電影」的濫觴,而本片的好成績也使得四位年輕導演有機會繼續拍攝電影。1983年創作其第一部劇情長片《海灘的一天》,以複雜的敘事結構,討論社會轉型中的女性議題及轉型後的都會空間對人的影響,引起諸多討論。1985年拍攝《青梅竹馬》,探討台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男女心理。1986年拍攝《恐怖份子》,以其特殊的敘事風格,及對現代都市中人們深刻的觀察,獲得國際許多獎項的肯定。1991年所拍攝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引起廣大的討論,楊德昌更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電影獎的最佳外國導演。1994年的《獨立時代》獲得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96年拍攝《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2000年的《一一》,承續以往擅長的多條敘述線、理性思辯的敘述風格,深刻檢視當代的台北都會,更為他奪得至高榮譽的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成為享譽國際的重要導演。2001年偕同夫人彭鎧立進入網路領域,於10月24日成立miluku.com網站,經營網路動畫。
楊德昌與侯孝賢同為八0年代「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主將,兩人風格迥異,但卻一直互相砥礪互相扶持,1985年的《青梅竹馬》就是由侯孝賢資助楊德昌,並擔任片中男主角,兩人惺惺相惜的革命情誼可見一斑。至今,兩人皆以其各自的電影成就,同為受到國際肯定的台灣導演,為「台灣新電影」寫下傳奇的一頁。
台灣導演
在我的印象當中,大家很自然都都會先想到侯孝賢 或者 是李安
後來就會有人開始講蔡明亮,最後涉獵多一點的,才會想到楊德昌
事實上,在所有台灣導演當中,楊德昌是非常需要關注的!他的電影
描寫的一直都是社會的縮影,並且從中提出他的思辯,也許常常有說教
的意味,但事實上我個人覺得如同他自己所說的
"你不關心社會,社會也不會關心你"
這一陣子我看楊導的電影看的很勤,他的片量少,但是質量好,他的電影裡
脫離了台灣導演讓人印象當中的藝術感(就是催眠性拉),生動的對白有時候
常讓你哭笑不得,在我推崇楊德昌的立場,對我來說,他不應該像是個曲高和寡
的藝術電影,而是看他的電影你才會發現自己是怎麼生活的,曾經有人把他比做
台灣的伍迪艾倫,如果以台北市與紐約市的話,兩位導演的創作常常離不開他們自己的城市,但是以格局論的話,兩者還是不能去比較,我常常心理會想,楊德昌今日若不是台灣導演呢?不是東方背景呢?我想他所能贏的成就應該能夠更高,就好像李敖常常說台灣太小了,所以把他埋沒了,有那一點味道吧!
楊導的作品當中,你如果要找出一部推崇的代表作,其實是很難的
最大的原因我還是覺得因為片量少,每部質量好
在這邊我要推崇一部研究楊導應該要看的電影
a bright summer day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我認為英文的名稱勝過了他中文的名稱,(有機會我實在想問問楊導)
這部電影是史詩,無庸置疑的,我喜歡這部電影,楊導認真的為了那一個年代,為了那一段青春,為了那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夏天,做了最美的見證
在這部電影裡,劇情不算什麼,對白也沒有什麼,故事也沒有什麼
那到底有什麼?會值得人推崇的,"氛围" 或是說 "很濃很濃的氣氛"
楊導故意讓整部電影有一種泛黃的感覺,來紀念那段封閉,保守,但是心理又渴望掙脫,全片非常的長,你可以看到小時後的張震,還有一堆有名的老演員,我只是好奇那個小明長大之後到哪去了?
其他甚如恐佈分子 光陰的故事(指望),現在中影有重新再版....易找
但是"獨立時代" "麻將" "一一" 甚至 "牯嶺街"
我想要找就有點難,我現在只差"海灘的一天" 跟"青梅竹馬" 沒讓我逮到
我個人非常的推崇楊德昌
並且 他給我的啟蒙也相當深
推薦給你
◆作品年表-導演作品
年份 片名 英譯片名
1982 《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期待』 In Our Time
1983 《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5 《青梅竹馬》(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 Taipei Story
1986 《恐怖份子》(與小野合作) The Terrorizers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 Summer Day
1994 《獨立時代》(與閻鴻亞合作) 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6 《麻將》 Mahjong
2000 《一一》 One and a Two
◆作品年表-編劇作品
年份 片名 英譯片名
1981 《1905年的冬天》
1982 《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期待』 In Our Time
1985 《青梅竹馬》 Taipei Story
1986 《恐怖份子》 The Terrorizers
1996 《麻將》 Mahjong
◆人物年表
年份 事蹟
1947 出生於上海。
1949 二月到台北。
1953 入國語實小就讀。初識電影迷人之處是因為看了《血戰勇士堡》,後又看《亂世忠魂》而深受感動。
1956 轉學至女師附小。迷上國語片,喜歡尤敏、丁皓,最後因為國語片中的男演員性格溫吞且對新出現的黃梅調電影毫無興致,漸對國語片失去興趣。
看日本手塚治虫的漫畫,深受其中人性光輝與悲劇中對人性的肯定之影響。
1959 考上建國中學初中夜間部。
1960 插班入日間部。
1962 考上建國中學高中部。因軍樂隊進行曲而接觸到歌劇「阿依達」,古典音樂中情緒、組織結構、節奏等,影響其日後對編劇的寫作。
1965 考上交通大學電機系。受國文老師所教授的諸子百家影響,其中管子之言「能者作智,愚者守焉」激起其創作意識,並立志要出國接觸西方思潮。
1970 赴美留學。受到60年代對人的信心與關懷及德國新電影的影響,尤其是荷索的電影,使其了解到一部好電影可不經鉅資而拍攝出來。
在電影與建築之間猶豫,最後因朋友的一句話而選擇了電影。
1981 參加在日拍攝的《一九0五年的冬天》,本片由詹宏志策劃監製,余為彥擔任製片,徐克與王俠軍演出,楊德昌則在其中擔任編劇及演員。(本片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拍攝台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系列中的「浮萍」。
1982 導演《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指望」。
1983 導演《海灘的一天》。
1985 導演《青梅竹馬》。
1986 與侯孝賢、陳國富合拍蔡琴音樂錄影帶《成人遊戲》。
導演《恐怖份子》。與侯孝賢一同受邀至第十四屆西班牙馬加拉皇家影展。
1987 以《恐怖份子》獲得許多國際影展獎項而獲新聞局頒獎;中影頒獎給柯一正與楊德昌,獎勵其成就,並決定多鼓勵新銳導演拍片。
1989 8月8日時成立楊德昌電影公司。
1990 完成《想起了你》、《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本。8月8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開鏡。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於7月27日上片。
1993 楊德昌獲選為日本「電影旬報」年度電影獎的最佳外國導演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選為年度十大外片第二名。
1994 電資館舉辦「楊德昌專題影展」。
義大利都靈影展和希臘的鐵撒隆尼卡影展,同時邀請楊德昌擔任評審,最後選擇至都靈影展擔任評審。
1995 拍攝《麻將》。
1996 楊德昌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控告中影侵權。
1999 法國威尼斯影展開幕,舉辦首屆亞洲電影節,其中放映「楊德昌回顧展」。
2001 由我國駐英代表處和ICA合作放映楊德昌電影回顧展。偕同夫人彭鎧莉進入網路領域,於10月24日成立miluku.com網站,主要經營網路動畫。
◆延伸訊息-得獎紀錄
年份 事 績
1983 以《海灘的一天》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第一屆電影欣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1984 以《海灘的一天》獲得休士頓影展金牌獎。
1985 以《青梅竹馬》獲得盧卡諾影展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1986 以《恐怖份子》獲得第廿三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1987 以《恐怖份子》獲得英國國家編劇獎(本片由楊德昌、小野編劇)、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倫敦影展最具創意與想像力影片獎。
1988 以《恐怖份子》獲得義大利畢沙洛影展最佳導演獎、盧卡諾影展銀豹獎,獲影評人協會票選為八0年代十大國片第一名。
1991 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得第廿八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與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一同獲得第廿八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東京影展評審團特別大獎、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法國南特三洲影展最佳導演獎。
1992 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得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
1994 以《獨立時代》獲得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96 以《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2000 以《一一》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紐約及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延伸訊息-相關閱讀
編號 明 細
1 楊德昌電影研究/ 黃建業著/遠流/1994
轉自 台灣電影筆記
楊德昌與侯孝賢同為八0年代「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主將,兩人風格迥異,但卻一直互相砥礪互相扶持,1985年的《青梅竹馬》就是由侯孝賢資助楊德昌,並擔任片中男主角,兩人惺惺相惜的革命情誼可見一斑。至今,兩人皆以其各自的電影成就,同為受到國際肯定的台灣導演,為「台灣新電影」寫下傳奇的一頁。
台灣導演
在我的印象當中,大家很自然都都會先想到侯孝賢 或者 是李安
後來就會有人開始講蔡明亮,最後涉獵多一點的,才會想到楊德昌
事實上,在所有台灣導演當中,楊德昌是非常需要關注的!他的電影
描寫的一直都是社會的縮影,並且從中提出他的思辯,也許常常有說教
的意味,但事實上我個人覺得如同他自己所說的
"你不關心社會,社會也不會關心你"
這一陣子我看楊導的電影看的很勤,他的片量少,但是質量好,他的電影裡
脫離了台灣導演讓人印象當中的藝術感(就是催眠性拉),生動的對白有時候
常讓你哭笑不得,在我推崇楊德昌的立場,對我來說,他不應該像是個曲高和寡
的藝術電影,而是看他的電影你才會發現自己是怎麼生活的,曾經有人把他比做
台灣的伍迪艾倫,如果以台北市與紐約市的話,兩位導演的創作常常離不開他們自己的城市,但是以格局論的話,兩者還是不能去比較,我常常心理會想,楊德昌今日若不是台灣導演呢?不是東方背景呢?我想他所能贏的成就應該能夠更高,就好像李敖常常說台灣太小了,所以把他埋沒了,有那一點味道吧!
楊導的作品當中,你如果要找出一部推崇的代表作,其實是很難的
最大的原因我還是覺得因為片量少,每部質量好
在這邊我要推崇一部研究楊導應該要看的電影
a bright summer day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我認為英文的名稱勝過了他中文的名稱,(有機會我實在想問問楊導)
這部電影是史詩,無庸置疑的,我喜歡這部電影,楊導認真的為了那一個年代,為了那一段青春,為了那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夏天,做了最美的見證
在這部電影裡,劇情不算什麼,對白也沒有什麼,故事也沒有什麼
那到底有什麼?會值得人推崇的,"氛围" 或是說 "很濃很濃的氣氛"
楊導故意讓整部電影有一種泛黃的感覺,來紀念那段封閉,保守,但是心理又渴望掙脫,全片非常的長,你可以看到小時後的張震,還有一堆有名的老演員,我只是好奇那個小明長大之後到哪去了?
其他甚如恐佈分子 光陰的故事(指望),現在中影有重新再版....易找
但是"獨立時代" "麻將" "一一" 甚至 "牯嶺街"
我想要找就有點難,我現在只差"海灘的一天" 跟"青梅竹馬" 沒讓我逮到
我個人非常的推崇楊德昌
並且 他給我的啟蒙也相當深
推薦給你
◆作品年表-導演作品
年份 片名 英譯片名
1982 《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期待』 In Our Time
1983 《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5 《青梅竹馬》(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 Taipei Story
1986 《恐怖份子》(與小野合作) The Terrorizers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 Summer Day
1994 《獨立時代》(與閻鴻亞合作) 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6 《麻將》 Mahjong
2000 《一一》 One and a Two
◆作品年表-編劇作品
年份 片名 英譯片名
1981 《1905年的冬天》
1982 《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期待』 In Our Time
1985 《青梅竹馬》 Taipei Story
1986 《恐怖份子》 The Terrorizers
1996 《麻將》 Mahjong
◆人物年表
年份 事蹟
1947 出生於上海。
1949 二月到台北。
1953 入國語實小就讀。初識電影迷人之處是因為看了《血戰勇士堡》,後又看《亂世忠魂》而深受感動。
1956 轉學至女師附小。迷上國語片,喜歡尤敏、丁皓,最後因為國語片中的男演員性格溫吞且對新出現的黃梅調電影毫無興致,漸對國語片失去興趣。
看日本手塚治虫的漫畫,深受其中人性光輝與悲劇中對人性的肯定之影響。
1959 考上建國中學初中夜間部。
1960 插班入日間部。
1962 考上建國中學高中部。因軍樂隊進行曲而接觸到歌劇「阿依達」,古典音樂中情緒、組織結構、節奏等,影響其日後對編劇的寫作。
1965 考上交通大學電機系。受國文老師所教授的諸子百家影響,其中管子之言「能者作智,愚者守焉」激起其創作意識,並立志要出國接觸西方思潮。
1970 赴美留學。受到60年代對人的信心與關懷及德國新電影的影響,尤其是荷索的電影,使其了解到一部好電影可不經鉅資而拍攝出來。
在電影與建築之間猶豫,最後因朋友的一句話而選擇了電影。
1981 參加在日拍攝的《一九0五年的冬天》,本片由詹宏志策劃監製,余為彥擔任製片,徐克與王俠軍演出,楊德昌則在其中擔任編劇及演員。(本片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拍攝台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系列中的「浮萍」。
1982 導演《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指望」。
1983 導演《海灘的一天》。
1985 導演《青梅竹馬》。
1986 與侯孝賢、陳國富合拍蔡琴音樂錄影帶《成人遊戲》。
導演《恐怖份子》。與侯孝賢一同受邀至第十四屆西班牙馬加拉皇家影展。
1987 以《恐怖份子》獲得許多國際影展獎項而獲新聞局頒獎;中影頒獎給柯一正與楊德昌,獎勵其成就,並決定多鼓勵新銳導演拍片。
1989 8月8日時成立楊德昌電影公司。
1990 完成《想起了你》、《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本。8月8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開鏡。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於7月27日上片。
1993 楊德昌獲選為日本「電影旬報」年度電影獎的最佳外國導演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選為年度十大外片第二名。
1994 電資館舉辦「楊德昌專題影展」。
義大利都靈影展和希臘的鐵撒隆尼卡影展,同時邀請楊德昌擔任評審,最後選擇至都靈影展擔任評審。
1995 拍攝《麻將》。
1996 楊德昌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控告中影侵權。
1999 法國威尼斯影展開幕,舉辦首屆亞洲電影節,其中放映「楊德昌回顧展」。
2001 由我國駐英代表處和ICA合作放映楊德昌電影回顧展。偕同夫人彭鎧莉進入網路領域,於10月24日成立miluku.com網站,主要經營網路動畫。
◆延伸訊息-得獎紀錄
年份 事 績
1983 以《海灘的一天》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第一屆電影欣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1984 以《海灘的一天》獲得休士頓影展金牌獎。
1985 以《青梅竹馬》獲得盧卡諾影展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1986 以《恐怖份子》獲得第廿三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1987 以《恐怖份子》獲得英國國家編劇獎(本片由楊德昌、小野編劇)、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倫敦影展最具創意與想像力影片獎。
1988 以《恐怖份子》獲得義大利畢沙洛影展最佳導演獎、盧卡諾影展銀豹獎,獲影評人協會票選為八0年代十大國片第一名。
1991 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得第廿八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與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一同獲得第廿八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東京影展評審團特別大獎、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法國南特三洲影展最佳導演獎。
1992 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得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
1994 以《獨立時代》獲得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96 以《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2000 以《一一》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紐約及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延伸訊息-相關閱讀
編號 明 細
1 楊德昌電影研究/ 黃建業著/遠流/1994
轉自 台灣電影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