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5 23:14:55歐亞

【戲評論】ART,感動還是諷刺!?

最近鬧烘烘的果陀「ART」熱烈上映著,加演一場一場的開。瘋狂的戲迷藍花花的鈔票一張張不要命地付。

有人熱淚盈眶,有人一同分享金士傑生日的喜悅、感動.....

朋友冷冷地丟了一句話,「這已經不是我認識的果陀了。」

或許,利用商業明星刺激票房,仍是台灣劇團改不掉的壞習慣。朋友說,開場時的一段音樂,曾一度使她以為能夠回到最初的感動。但卻不明白,怎麼幕落之後失落感愈發嚴重?

那是「天使不夜城」的配樂。曾經深深吸引著無數劇迷。朋友因為音樂觸發了過去美好的記憶,因為這熱淚盈眶的回憶使她對劇團深感期望,卻也因此失望愈大。

我們不該嘲笑、甚至諷刺台灣劇團的過度商業化。或許,那就是他們,或者是我們想要的。創造更高的文化創意產值、利用爆滿的票房回收拿不回來的固定成本......

如果這就是我們的目的,那麼還有什麼好說?

他們說,藝術和商業是一段痛苦的磨合。但是在商業化之後,我們能不能找回那份最初的感動,是在許久許久以後人們迫切渴望尋回的記憶?我們能不能在商業化的劇作背後,看到一點點身為人應有的「美感」?而非僅僅刺激感官享受?

我們能不能?台灣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