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6 02:37:57

數位/媒介/建築

理性是我們的產物?
或者我們是理性的產物?
若我們產生了理性,那麼超越的理性必將來自於超越的自我。
若理性產生了我們,那麼超越的自我可能性於理性的範圍。

林區(Neil Leach)的都市迷幻已經悄悄地踏入數位空間領域,在scriptedbypurpose展覽的序中,數位擬像除了如布希亞所預測般地超真實,也必將超理性。

人自詡為理性之物,以木石擬造世界的真實,以紙筆度量真實的尺度。
我們汲二元之氧而活,法善惡之準則,假定了未來鎖定了過去。
然後我們以身為廓、容邏輯於導體的振動,儲存尺度以及宣揚現代之善行。

我們姑且捨去古老的因果論,在人與理性之間劃下等號,或者捨棄理性,改以機制稱之,機制本身是變動的,尋求利益的,求愛、傷痛的、離合的、最後食咬存在的。機制是推翻的,是暴動的,是寧靜掩飾的,或者矯飾激情的,若都市迷幻曾為絢染不熄左右不分的燈火,那麼都市迷幻亦可以成為集體缺席的網路行為。

林恩(Greg Lynn)在Wilshire Blvd.的遮陽結構餐廳置入媒介理論(theory of media),於此數位領域的虛幻侵入實體空間,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早就擁有媒介場域,只是比起紛雜方式呈現的單一課題「媒介的媒介」,「空間的媒介」以及「媒介的空間」這兩個不完全相似的複合題顯然缺乏探討。案子中投射於遮陽結構的媒介仍是初期技術,如何將媒介的虛擬性至入實體空間?如何呈現但卻保存實體空間的機能性?如何正向看待此虛實轉移?是空間理論實行的下一步議題。

但無可否認的是
理性至此正在超越理性
是否為慶祝凱旋般的榮景?
是否將氾濫而死去?
或者最後整體氾濫者的滿目瘡痍中不規則搭稱著超越者的超越,基本架構為自己的美善憐愛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