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01 10:17:02Richard Chua

側想南藝戲劇畢業生的3年課程總結

側想南藝戲劇畢業生的3年課程總結
一個缺乏“人”的觀賞演出經驗

昨天我看了南洋藝術學院第3屆畢業生的結業小品演出,至今天早晨,心裡著實有著一種莫明的遺憾。遺憾不在於文本、演藝、設計、技術上的不足,而是學生們3年來的藝術成長以及思考。

4個小品,我隻看了2個。也就是《7色花》和那個談及聖誕老人的故事。老實說,我也沒資格搭上什麼評論,但因為心裡的話有如骨哽在喉,在此抒發一些雜想。

藝術是離不開人生的。戲劇更是藝術工作者對人生與生活的種種所作的回應平台。在昨天的小小戲劇平台上,我沒看到人生的寫照。這寫照不等同於故事裡所要傳達的訊息,而是一個表演者在現實生活上的一種歷練結果。每個戲劇本科的學生應該肩負對人生歷練的探索,不管是20或30年,平日的生活經歷都是戲劇的材料。有了反思,學生思惟將會更透徹,塑造戲劇的時候將會更“人性化”。《7色花》演出隻是一種形式。當戲劇變成了形式,“人”的因素便開始死亡,“人“一死,張力盡失。觀眾有如看”演出“一般,缺乏感動(英語有一更恰當的字眼,為"ENGAGEMENT")。聖誕老公公的戲,卻又過於“自慰”,太過於“表演”,而缺乏感動。戲劇如果成了一種表演形式,就不能完全展現藝術張力,無藝術張力的作品不能歸為藝術。

文字是一個能讓我們溝通的重要共同語言。在摘選文字的時候,我們應該再三思考,到底文字的運用以及表達是否與戲劇契合,這牽涉到其他舞台的因素,有如服裝、道具、燈光、音響等。這就是我們戲劇所謂的“戲劇場景”。當這一切開始不協調,就變成了視覺感官的一大惡夢。

最終,戲劇與創作者的關系是密密相連的。一個藝術作品的性格,與創作者的性格、思惟、想像等,都有著互應的關系。時而相符合,時而矛盾,種類不同。在這藝術大不同的世界裡,我們看到了多元,而在這多元當中我們看到每個藝術工作者的心路歷程。有時事實是悲哀的,但藝術工作者們卻能給它帶來歡樂。在這悲哀與歡樂的夾雜中,我們悟出了生活。“生活”有別於“存活”。前者是藝術工作者對平日所看到的、覺悟的事物所進行的對策回應,而後者則是安穩,毫無事件的單純世界。

每個人都有選擇各自生活方式的權利,要在“生活”以及“存活”之間,作出其一選擇,見仁見智。

我在此引用羅曼菲的一句話:“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完全不知道什麼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