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1 11:48:43秦島

和娘食粥配菜脯,蘿蔔牛雜港人至愛(萊菔今說 系列弼之3)

萊菔今說  系列五之3

和娘食粥配菜脯,蘿蔔牛雜港人至愛

@秦   

 

 

  阿娘在時,我回到老家的早餐多數是客家稀飯配菜脯或自醃的鹹酸菜。最後一次娘吃我煮的早餐卻是配豬油炒番薯葉,因為妹妹的鹹菜吃完。十七天後阿娘就突然走了。

  醃菜可以保存蔬菜,又能調味、下飯,早就統帥了全國。蘿蔔作為一大蔬菜,是醃菜的幾大扛把子之一,各地花樣百出的醬蘿蔔和蘿蔔鹹菜,不分南北,就是蘿蔔和中國人最為親密的證明。

  菜脯常見於客家菜餚中,尤其10年以上的老菜脯更被視為珍寶,素有「客家人蔘」 美譽,是冬季溫補好食材,尤其近幾年,老菜脯的「黑金」魅力四射。寒冬裡來碗熱騰騰的老菜脯燉雞湯更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醬蘿蔔幾乎在每個地區都有醃製食用。蘿蔔長到小腿粗,天氣也轉了乾冷,就是潮汕踏菜脯的時節了。蘿蔔劃成兩半,浸到鹽鹵裡泡一會,埋到坑裡,第二天翻出來曬,傍晚收回坑裡。如此反復兩三天,再一層一層疊在土坑裡,一層一層地撒海鹽,用腳踏實,十天后白嫩嫩的蘿蔔,就變成一片一片巴掌左右厚的淡褐色的菜脯了。

  菜脯可以久儲,存了二三十年的老菜脯,烏黑發亮,鹹中帶甜,甜中帶香,是時光和家鄉的味道。對於湖南人,外婆做的辣椒蘿蔔的味道可能會縈繞他們終身。一到了蘿蔔豐收的季節,家家戶戶的陽台上都要掛幾大排蘿蔔在曬。

  又想起小時候,每到秋雨連綿的時候,媽媽總會煮一鍋熱騰騰的白粥等我回家,配著不同的小鹹菜。這大概是很多人記憶中的場景。宜粥宜飯的醃菜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粥和小鹹菜是長盛不衰的搭配。醃菜歷史在中國非常久遠了,連宋代大文豪范仲淹也為鹹菜寫過對子:“陶家甕內,醃成碧綠青黃;措大口中,嚼出宮商徵羽”。足見古人對醃菜的喜愛。

  廣東、香港人吃蘿蔔的經典,莫過於蘿蔔牛雜和蘿蔔糕。走在街頭巷尾,路邊隨時隨地有可能冒出一個牛雜檔。沒有蘿蔔的牛雜沒有靈魂。剪碎的牛肚、牛心、牛肝、牛百葉、牛腸、牛膀熬得軟爛,穿在竹簽上,浸在加了甘草、八角、草果、丁香、桂皮、香葉、豆蔻的鹵水裡。飄出的濃鬱鮮香勾引著方圓十米的過路人。

   “一塊蘿巴、兩串膀,剪碎滴。”懂行的人都會要上一塊白蘿蔔。蘿蔔潤燥降火,口味清爽還解膩,還易入味,煮得越久,味道越厚,收檔時竟然已蓋過鍋裡各式各樣的牛下水了。

  蘿蔔糕既有肉的葷香,也有菜的清香。在廣東人心中,蘿蔔糕的味道,是年的味,也是家的味道。以前的春節,每家的老人都會做糕,蘿蔔糕就是一種。慢慢磨了米漿,切了剛從街市上買來的大白蘿蔔,連同自己曬的臘味一起拌好,加入蝦米、瑤柱絲蒸熟。

  蘿蔔絲綿軟,已經融進糕裡辨不出來。拿起來是臘肉微微的肉香,咬進嘴裡是蘿蔔的清甜鮮香,這才是年的溫柔味道。

  連州的臘味在廣東省內也十分出名。在粵北一帶,搭配臘豬手、臘肉來做火鍋的,一定有白蘿蔔。由於咸度高,必須選一些能長時間吸油吸鹽的食材,白蘿蔔正合適。

  蘿蔔飯是閩南泉州人心中“古早味”記憶中的味道。當地蘿蔔水分足,入口潤嫩幼滑,再配以八分肥兩分痩的豬肉,加香菇、海蠣、乾貝、蝦米一起煮。油脂的豐腴肥美滲進每顆米粒,大塊水潤的蘿蔔清甜解膩。肉、菜、飯交融在一起,簡樸而豐饒,是媽媽的味道。

  泡菜非金非銀,卻是四川人的寶貝。蘿蔔也跳進四川的泡菜罎子。在萬物皆可“泡”的四川,蘿蔔這種口感爽脆的“小家夥”還跑得掉嗎?好看的泡菜罎子也是一道風景。老屋天井裡放四個大土罎子,裡面都是泡了很多年的老鹽水。三壇深水泡菜——泡薑、泡辣椒、泡蒜頭。另一個分配給那些當天丟進去第二天撈出來吃的“跳水泡菜”,蘿蔔就是必不可少的選擇。

  溽熱的夏天食欲淺,喝綠豆稀飯的時候,撈幾個頭天丟進去的剛熟過心兒的紅皮蘿蔔,切成小丁,放一點紅油。小蘿蔔爽脆還在,又添了酸和辣,下稀飯,開胃得很。

   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