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3 02:05:54IT肥蝦

花未全開月未圓

劉必榮教授『談判思維與談判人才的養成術』演講後感想

花未全開月未圓,這一句宋朝蔡襄的名句充分道出了談判的美學!為整句的關鍵,告訴了自己要謙卑與克制,也給了談判的雙方期待的盼望。』劉老師在台上展現他最具權威的談判學講演,演說的內容層次分明、並且旁徵博引,句句打中肥蝦的心坎,更讓自己回頭省思以往的認知與作為。



在近三小時的課程之中,劉老師從談判的目的起始,逐層的介紹談判的內容、性質、方法、要件、層次、思維,再以思維中的『全局觀』作為呼應首尾之串引,而最後就談判人才培養上,劉老師則以渠開設之和風談判課程【和風】之內意與課程內容之【風、林、火、山】四個主軸作為結尾。惟一缺憾的是,由於演說時間的限制,老師在談判的技法上僅能針對談判解法中的對事「切割解法」作了稍微深入的說明,其他就只一語帶過。以下,肥蝦分為八個小節,摘要整理了劉老師的課堂內容與個人初淺的心得。


() 目的與對象

談判是一個共同決策的過程,目的在達成一個對我最有利的協議。「自我最有利」與「協議」這兩者本質間即存在矛盾,要如何在雙方共意之下要達成一己之最大?而且對方還必須於談判之後遵從「對我方最大利益」的協議呢?因此,談判就必須軟(協議)、硬(對我最有利)兼具。

再者,談判對象雖有對外與對內之別,但兩者是互通的,本質無差,技巧也一樣,招數上也相同,只是因著對內必須著眼於組織的整體利益,所以對內的可行招數上一定是少於對外施展的可能範圍。


()內容、性質與方法

談判內容可區別為:對數字(金額…)、對文字(合約條文…)、對人(升遷…)、對事(商業買賣…);性質上則可區分為:分配型(分餅)、整合型(畫餅);談判方法上則有3.5張牌:一曰【力】、二言【理】、三說【利】,另外加上半張的【情】字。

就性質言,分配型的談判是要結束衝突,整合型談判是要開啟合作;分配型談判是要離開舊有的衝突關係,整合型談判是要打破原有沒關係的隔離;分配型談判是要談出去,整合型談判是要談進來。但是雙方也可能存在談判內容與性質認知上的差距,如果雙方認知不同,一方視為分配型談判,一方意為整合型談判,在此情況下,可能難以達成談判目的,無法取得己方的最大利益。因此談判之時(或之前)必須謀設將己方的認知推於及人(當自認是整合型,而對方卻視為分配型)或者巧為利用(如果自認是分配型,對方卻視為整合型)

判判中可應用的方法(或稱可打的牌)有【力】、【理】與【利】,至於【情】則較難以明確,因此劉老師將【情】視為只有半張。記得民初上海大亨杜月笙說過一句:「做人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場面與情面。」【力】、【利】與【情】,這三者反而是中國人談判中最常使用的方法;至於【理】字,正因受著傳統的情、理、法思維,反而常有忽視!合約是理、也是法,人情世故是理,約定成俗是理,正所謂有理走遍天下,但如果【理】能再用個【利】或【情】來包裝,那可以減少對方的排斥感,更有效的達成談判協議。


()要件與思維

談判要件有四:(1)參與者-含檯面上與檯面下。(2)有動機(Motivation)與要求(Demand)(3)結果-接受、不接受、繼續。(4)雙方都作讓步(當只有一方讓步則謂投降,不是談判)。談判應有思維也有四:(1)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2)不能怕說不(3)清楚的邏輯觀念(4)要有觀看全局的能力

談判的發生,需要雙方均有著能從談判中獲取利益或減少損失的體認。如果對方不跟我談,只有一個原因:「不談沒損失,談了沒所獲。」單就成本效益法則,如果對方不跟我談,則可設法增加對方不談的成本,加壓把對方推上談判桌;或者增加對方談判的期待效益,加碼把對方拉上談判桌。

清晰的邏輯,意指不但要清楚自我的目標與底限,也要能區別自己與對方的MustWant(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的302專案談判與協商課程中另名為WishWantWalk);更要避免被對方的雜亂資訊或untrue(非真,並不一定為假)的資料淹沒;也不能讓對方的嘴裏的(虛假的)利益換掉自己手裏的(實質)資產。正如劉老師所舉例,米國人常會說:「如果雙方有誠意,這討論應該在兩週內就會有答案!」問題是,是誰同意了兩週這時程呢?

觀看全局,談判的對象不是只有在檯面上或明顯處的主體,只要與自我最大利益有關的人,不管任何對象!不管是直接或間接!不管是人或組織!都必須能有全面的瞭解與透視可能的影響。劉老師特別舉例說:「當有環保人士來圍您的工廠進行抗議時,您要能看出您所需要談判的對象不只是抗議人士,還有客戶、地方與中央政府、藍綠政客、嗜血媒體、網路鄉民、幫閒人士、原廠、地方里鄰,並且瞭解他們可能的影響,那您就俱備了觀看全局的眼力。」除了參與主體之外,局還受時間的制約。正所謂佈局,需要有長時間的佈署,安排一定的縱深,才能在談判的這一個特定時點出上最佳的牌,獲得對方同意下的最大己方利益。


()談判的層次

談判有三個層次:(1)對方腦子的東西。(2)桌上的東西。(3)對方臉上的東西。

對方腦子的東西是對方從事談判的支柱,撐住對方對這個談判的參與與要求,己方可以利用對方的期待與要求,設法將對方腦子的東西更換為我方期望他具有的東西。桌上的東西,則指談判的數、文、人、事,我們可以利用議題切割的方式進行交換。對方臉上的東西就是指雙方的肢體語言,因此我們得設法從對方的肢體語言中瞭解其意圖、期待與要求;並從我方的肢體語言傳達出訊息與壓力。

談判三個層次之中最重要就是對方腦子的東西,它是對方可否遵循您的設想完成談判的基石,因此應多方設法置換對方腦子的東西。


()談判空間

談判不能僅有非黑即白的觀念,必須得設法從絕對兩點之間切割出相對的連續空間;並且採取求異之法進行Trade,取得共識下的自我最大利益。

這就比如合約的價格,若只就絕對價格進行零和式的談判,那不是您死就是我傷。因此價格必須進行切割,取其相對價格,方有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的空間(make room to negotiation,在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的302專案談判與協商課程中稱為ZOPA)

何謂相對價格?就是把價格中對應的規格、數量、付款條件與交貨方法等進行切割與組合。記得在「公平賽局」一書中,作者說同類之人更容易達成交易,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期待,只要在這共同的期待之中,區別每個人不同的Must-求異,就能進行有效的協議,進行共同決策的過程。


()談判的技法-從事、從人、從時間

在對事的談判解法上,劉老師特別說明了「切割解法」與對應的談判心法。切割即是把談判之事進行【質】的切分,並組合成不同Packages,並於Packages中藏著自己的『不』與算計著自己的最大利益。秉此觀念,劉老師提供了一個談判心法:「絕對不要被強迫二選一。」當被對方要求之時,己方應提出If condition 1 Then package 1; If condition 2 Then package 2…(就是程式的Select Case語法)。如果Case能多到讓對方的邏輯失序,也是一個不錯的談判手法-用資訊淹死他(君不見電信業者的計費方案們!)

如果某些情境下不方便直接說不,也可以把不進行切割!利用不同的時間,對象等特定條件說不-「如果在過個兩個月,等我獲得的訂單,我可以安排給您特別的優惠;那如果您要我現在決定,我只能很遺憾的說這條件實在沒有辦法。」將『不』用時間切割,並且包含進特定的package之中。

除了從事切割(桌上解)外,談判也可引進第三方作為Agent,讓談判雙方沒有直接的聯繫,這就是從人(桌邊解);也可學艾莉森威爾在所著伊莉莎白乙書中說這女王最常用的一招-拖,從時(冷處理)

為了讓學員能明白切割解法的妙用,劉老師又舉了日本首相參拜神社一事說明:「首相不是只有去或不去神社參拜兩種解。兩點之間可以進一步就人去或物去?以首相身份去或平民身份去?要在815這特定日去或一般日子去?要以正式禮服去或常服去?從人、物、時、份中去創造談判的空間。」

如果要能在談判之中善用各種解法,首先必須具有透看全局的眼力(看不看得到有另一個人?)其次是謀(何時引進這個人?)最後是方法、技能與策略(何時引進?如何引進?)


()談判的美學-花未全開月未圓

花開即謝,月圓即缺。因此事切勿取盡,人勿用盡,讓雙方存在著對未來的期待,才能營造談判的空間;更要隨時警醒自己時刻要能謙卑、要能克制。談判是一種美學,劉老師說明渠所開設的和風談判學院(http://www.negotiation.com.tw/ezpor/front/bin/home.phtml)其『和風』即取自蘭亭集序中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期盼的就是經由眾人接觸與學習談判,讓社會能有如惠風和暢一般的和善。至於談判的學習則從老師四個課程主軸:疾如風-談判技巧;徐如林-談判兵法;侵略如火-談判謀略;不動如山-衝突管理與內部協商,循序而上。


()學員的提問

課程最後劉老師留了15分鐘讓學員們發問。其中有三個學員的問題,肥蝦摘要如左:()弱者如何與強者進行談判?()如何辨別談判中的真假資訊?()如何與理念全然不同的對手進行談判?

針對上述三個問題,劉老師的回應分別是:()明確界定自己的wantmust,把自Objection轉成Condition,並要瞭解只有在成全下才需要委曲,如果不能成全,破局又何妨!在與強者談判之中,也許與強者團體中特定的人,在一定的時與地之下,弱者也能獲得有利於己的協議,所以需要一定的佈局策略,等待時機伺機出牌。()談判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談判是在不完美資訊下進行共同決策的過程,是在Controlledinformation flow進行協議。Untrue訊息並不一定就是lie。故意給予假資訊在某些情況下是不道德,甚至違法的;但是在某些時、地、人等條件下方為真的資訊只是untrue,並不為欺騙。()談判的主體-人,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因此理念不同不代表就不能進行談判,只有求異才能進行Trade


以上這八小節是肥蝦就劉老師三小時課程的整理,當然也些許加上了一點點肥蝦的小小見解。劉老師是談判學的權威,著作豐富,短短三小時的課程當然不足以涵蓋劉老師談判學的全部理論與應用;而光這三小時,肥蝦能從劉老師身上所學之物更是鳳毛麟爪,那能系統性的整理。但是回顧肥蝦自身,就以往參與的一些課程(比如302專案談判與協商課程),閱讀的一些談判或說服的書籍,以及加上幾年有限的工作經驗。肥蝦自己也有一套初淺的邏輯與從失敗中學得的一些竅門,肥蝦自稱為自我分析三部曲-自我評量、溯因推演與策略模擬。如今對映這劉老師的立論,肥蝦深感收穫滿滿,就自己的行事與認知上,更加完整的充實自我。參加這次課程也要特別感謝好友Jill,由於她的熱心揪集眾友進行團報,也簡省了些許的費用,這次課程真是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