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至寶堪求:小粗坑,大粗坑,山腰古道,小山國小遺址,山神廟
從大粗坑古道大山國小下方100公尺右接山腰古道橫越後接小粗坑古道後,即可看見廢墟。
小粗坑古道上接頌德公園,九份大竿林,九份老街。
小粗坑小山國小遺址
小山國小旁 :告示牌說:國旗升旗台。慶典時是戲台。
小山國小。小粗坑聚落往觀景台古道途中
福德祠。已經沒有土地公。
晨曦從雲隙一束束投射,將小粗坑聚落風雨侵蝕的石頭殘牆,光彩得有如一塊塊已被雕琢的超大玉石。
巧小,高不到我的腰,寬不到一跨步的石板福德宮,屋頂的一卷卷圓長脊長滿青苔。
等候著朝陽照臨,看會是多美麗?幾十聲竹雞和小彎嘴的鳴唱後,周圍的樹林暗綠,而那些焦點有了鮮活。
看過這張相片的九份雲在屾房民宿老闆說這是"抹茶蛋糕,綠的好漂亮",而慕真小姐說它很可愛。Joy小姐說:歲月的滄桑,歷史的遺跡。
土地公被外移的居民請走了,老天依然賞祂抹茶蛋糕當早餐吃。
福德宮的對聯寫著:
福地隨日O
德大保黎民。
被九芎木,榕樹,栗蕨,菅芒與咸豐草莽了的小粗坑小山學校廢棄教室內有塊石碑,高到腳踝,寬約兩個手掌張開,厚約一個拳頭。
怎會有個墓碑呢?
旁邊三塊圓石疊成品字型。
德至寶堪求
誰立的?那豎石不就是元寶嗎?鬆了口氣,說來也好笑,教室怎可能有墓碑?豈不嚇壞學生?
德至?淮南子說:"率性而行之謂道,得其天性之謂德";李增先生解釋說:人能依道之所導而行,"居知所為,行知所之,事知所秉,動知所由,謂之道"(人間訓)。得其人性之全者是為德。"(淮南子。淮南王劉安,李增,東大圖書。民國81年。)
好不可思議。古往今來的金礦的開採,可以說是欲望與紛爭總體現。
金瓜石,牡丹山和九份金山好幾位老礦工曾經口述了好多採金工,礦主,礦丁和政府間彼此間的鬥志與鬥力的故事。
而這塊碑文所在的小粗坑聚落,更是台灣產金的重心之一。記得,往上150公尺有個山神廟。貢桌上刻著"金協和"。
二次大戰後,這家礦業公司是由邱秀榮先生代表的礦業公司向臺陽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承租。唐羽先生說,它們領有的區域為小粗坑山區,高距自海拔186到485公尺之間。民國36年出產黃金127.22臺兩,38年來到377.63臺兩。
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父元籍是"淘金戶",受不了"採金公役"繁重而棄家逃亡。一生反對開採金,銀等礦,說:金銀礦最為民害;徐達下山東要求開銀礦,不准;之後也有臣子建議開陝州銀礦也是;這位淘金戶的孫子還說:主張開採有利者,都是戕民之賊。(台灣採金七百年,唐羽,財團法人台北市錦綿基金會出版,民國74年)。
不只如此,還將廣平府吏王允道杖責,流放嶺南,只因為建請朱元璋開採磁州鐵礦;下詔說,只聽說王者不使天下有遺賢,沒聽過有遺利的;現今不缺軍器,而民業已定,無益於國,而且十分擾民。(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一。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鼎文書局印行。明史1。第一冊。)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道就能得財嗎?德至寶堪求?是這個意思嗎?
禮記說: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禮記集解。孫希旦撰。民國71年10月3版。)
清史稿說:寶器非寶,寶於有德。
"德至寶堪求",雖然不懂它的哲學意涵和出處,卻很喜歡那不掩飾愛財的單純真誠。德與寶不必站在對立面。
中國哪幾個朝代的高官不是讀書人居多?又有多少清流呢?不擁有遼闊田地和大宅院?有了絕大權勢真能像詩人杜甫所說的:"安能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甚至壓制同類的異己?
還有到府收購二手書的行程。折回,走上小粗坑往九份頌德公園到樂伯二手書店。
途中看了一下山神廟的對聯:
山貯黃金歸大德
神留至寶濟群黎
改天再去圖書館查資料,請教小粗坑的老淘金工,那碑文和元寶創設者,意義與緣由。
(2015年5月25日日記)
本篇上接
1:母親節前,那位媽媽的眼神:山腰古道聯絡小粗坑古道和大粗坑古道(中);
大粗坑古道 - 立立二手書店 - 痞客邦PIXNETlobo32xl.pixnet.net/blog/post/422788063
小粗坑小山國小遺址往展望台。台陽63界址碑。
山神廟
金協和公司
小粗坑古道,大粗坑古道,山腰古道,雲年瀑布,銀絲瀑布,小金瓜露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