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03 06:53:53Ella

換皮的展覽

二千零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這天,是我第二次在巴黎舉辦攝影個展,當天來參加開幕酒會的朋友,除了平常會往來的好友們與鄰居們等等,還特別多了兩位透過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認識的朋友whyou和水水,她們正巧參加台灣旅行社,安排的巴黎七日自由行,我也順道邀請整團六人與其領隊來參加酒會。為了準備這次展覽和酒會,我是整個人換了血甚至盛重地換了皮,而換皮的過程則是接受了在巴黎學習過策展朋友的建議,以下是她有關〔Jour passe,Past-Photo 追憶影像〕開幕酒會側寫:

*******************************************************

「Impressionnant」這應該是在Ella〔Jour passe,Past-Photo 追憶影像〕攝影展的開幕酒會上,最常聽到的驚嘆語!繼2001年8月在巴黎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舉辦過〔戲影〕攝影個展後,目前為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系博士候選人的Ella,自4月24日起在GALERIE ESPACE 31舉行她的第二次攝影個展。

「對我而言,攝影,是為了看見或者說是再現昨日的驚異。」, Ella認為在巴黎留學將近八年,攝影正是她用以儲存記憶的方式,藉著相機留下了日常行經的軌跡,「在這次展覽裡,我主要嘗試透過影像,來追憶與呈現曾經歷的生活點點滴滴。目前我的留學生涯尚未結束,日子繼續往前走,身邊的景物持續流轉,而這些影像形成了重疊的記憶,在每個片斷裡完整而獨立地存在著。」,此次展出近四十幅作品皆緊扣著“時間“ 這個主題以及表現身為一個異鄉人的她對巴黎這個城市若即若離的情愫。

而與會的攝影師中,也有人表示Ella的作品呈現了一種介於巴黎人和觀光客之間的角度,在展出相片中看不到如艾菲爾鐵塔般明顯的地標物,卻相當細膩地點出巴黎建築物中常見的古銅門鎖,令人印象深刻。 Ella也同時強調︰「記憶,除了不可少的時空概念外,數字也是記憶重要的索引之一。因此我的展覽場裡,每一幅照片均註明拍攝的日期地點並予以編號。」,也因此與會人士會在看到照片底下的附註說明後,恍然大悟地認出一些似曾相識的景物,也交織呼應出每個人印象中不同的巴黎。



展覽的四大主題:

在這次〔Jour passe,Past-Photo追憶影像〕展覽的相片大致上分為四大主題:〈影子〉、〈廣告〉、〈倒影反射〉以及〈風景幾何〉。Ella表示她取景時刻意將人物排除鏡頭之外或只拍攝人影,譬如:〈影子〉系列裡特別有一張照片是她耐心等待持手機的路人走進樹的影子裡,而同在這張相片裡的其它路人卻都只是黑影;在〈廣告〉系列裡,則嘗試重新解構並重組巴黎路邊的大型廣告海報,配合張貼處的景觀,企圖讓原來的廣告海報產生另一種符號;而〈倒影反射〉系列是她透過路邊現有的玻璃窗、公園的湖面或路面上的積水…等等拍攝倒影反射出的影像,來形成重疊的效果;最後一個系列〈風景幾何〉,是拍攝巴黎特有的景物,例如她租屋附近連鎖書店的招牌、公共電話亭的標誌、或是門上的古銅門鎖…等等。



特有的藝術維度:

在展場中除了攝影作品外,也可見到Ella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Eliane Chiron 特地專文以〔永恆回歸的延異時間〕為題談論她的作品,文中提出「…Ella的影像,就詞語上的透視意義並無景深,但我們毋寧說,這些相片有著摧毀所有空間式景深的幽微意圖──相片的景深是屬於時間式的,而這正是它們所特有的藝術維度。當我們談論到一種深刻的思維時,所指的便是此種維度。…」,透過這些文字可說是替這次展覽的發想點下了最貼切的註解,讓參觀者除了視覺影像上的驚艷,還能更貼近Ella在創作時的思考向度。



意外的連鎖效應:

在沒有刻意宣傳的情況下,第一天的展出仍吸引了近六、七十人參觀,其中多為畫家與攝影師,藉由對展出作品的討論交流各自的創作觀點,例如有位攝影師一直認為巴黎的建築應該用黑白手法來表現,不過在看了展覽後意外發現了彩色照片帶給巴黎的建築不一樣的表情。另外,也有出版社表達想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此次的展出的負責人Ellen ROUPPE高興地表示,這是她在此工作以來所看到展出最好的成果,並鼓勵Ella要勇敢地將腳步跨出去!目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正在國內積極地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而在巴黎的藝術家們,如Ella,也正在自己的軌道上持續努力地前進著!

展覽期間︰4月24日至5月15日
展覽地點︰GALERIE ESPACE 31
(31, boulevard Gambetta 92130 Issy-les-Moulineaux,
metro : Corentin Celton, ligne12 )

*******************************************************


除此之外,她陪我選購衣服,送我絲襪(我只有學生襪甚至不知道絲襪該去哪裡買),還幫我化妝。化妝的過程裡,我才發現原來我對自己的臉孔有著長久的誤解,或者也許是我的五官已經悄悄地改變了。她對我說,我的長相是有著:「大眼睛、高鼻子、小嘴巴」,以往我認知裡的我是:「小眼睛、瘦鼻子、厚嘴唇」,甚至當有人說我好看時,我都當他(她)是在說謊。她還說,幫我做造型是很有成就感的,會有突然一亮的感覺。可見平常的我,是多麼不起眼啊。

酒會當天,穿著約兩公分高的高跟鞋,在會場裡半走半跳地和好久不見的朋友們閒聊,也和沒見過面的法國人聊我的作品。有位法國畫家告訴我:「她沒時間去拍照」,我告訴她畫畫更費時,而我這些相片,幾乎是上學途中順道拍攝的,其實沒花多少時間的。有人說: 「藝術應該歸藝術,不應該和商業結合。」,我則認為藝術不應該被束之高閣,否則失去藝術最重要的功能 —「與人溝通」。而「溝通」正是我這輩子接著需要努力做的功課。

尚未出國留學前,我是個會自動隱形的人,拒絕溝通,說明自己,害怕在大眾面前說話,當必須公開說話時,總會緊張地手心冒汗。來到法國卻被迫用不流利的法語面對著許多人,介紹自己的作品。雖然朋友或同學都會在事後說我的台風很穩,他們可知,我的身體反應是耳鳴兼顫抖啊。我知道,人,是可以經過訓練而脫胎換骨(不只是換皮和換血),只是我該思索怎樣的我,才會是最依隨我心的我。



200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