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5 18:09:03op33

剝橘皮的痛楚

這是一個令人心疼的小故事
前天到北部上課
一位家長跟我講起一位小學音樂班的小朋友到她們家拜訪

她拿橘子請他吃
小朋友說自己沒辦法剝皮 請她幫忙
因為他的大拇指因練琴而受傷無法施力
大拇指直直伸進去剝開橘皮
這個動作讓他的手指相當疼痛

小朋友說 他還不是他老師門下最優秀的學生
她們老師有更多優秀的學生
所以他回去還要更用功練琴
而關於受傷這件事
他認為這麼辛勤的練琴 受傷是正常的事

這位家長看了又心動又心痛
擔心他如果連基本的生活動作無法操作
高分具備了甚麼意義
而這樣辛勤的練下去
是否能達到他的期望

這讓我回想起之前鋼琴教師一篇
當然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因為書中女主角並不想練琴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 相當深刻的描述了女主角的處境

她像一隻昆蟲被嵌在瑰麗的琥珀中
在華麗的外表下 卻令人窒息

從小女主角被嚴格訓練
期待成為大鋼琴家
不幸的 卻造就了不上不下扭曲的一生

我們希望這位小朋友能夠健康
讓手回復
只是我擔心 大環境有太多恐懼
我們擔心 一個星期沒練琴 就會失去競爭力
由於這樣的因素 整個社會建立了一個最高工時的國家
但檢視我們的所得卻沒有增加
在經濟越來越不景氣的今天 我們必須思考這一個問題了

我相信 在還沒找到答案之前 大家必須依照眾人的步伐
前陣子看到北京奧運的報導
一位眾所注目的體操選手志在今年的北京奧運金牌
然而從小不斷強迫的練習 讓他身上大大小小的傷不斷浮現
這成了他的致命傷
奧運在即 他必須加緊練習 但是運動傷害不斷出現
他卻不得不休息
這造成他相當大的困擾
他說他自己清楚這一點 不管他有沒有得到金牌 這輩子他都必須背負這些傷
之後節目隨即提到金牌最多的美國的訓練方式
美國人從小也會尋找有運動天分的小朋友
讓他週末去社區的俱樂部練習
直到進入大學 才開始進入國家訓練中心接受正式訓練
這兩個例子 讓中國大陸開始反省自己的訓練方式是否得當

一位外國教授有感而發 他說他的私人學生大都是亞洲人
反而白人較少 除了少數從小就展現對音樂的熱愛與敏銳度的小朋友會培養至音樂院外 這些白人通常到了大學才開始正式學習音樂

因此我也觀察到了 雖然他們不見得彈得很好 但由於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於是音樂都充滿了生命與熱愛
而他們知道他們努力扮演自己
成就自己 而不是成就音樂家或是別人的生命
而她們的外在成就跟我們從小訓練栽培的的音樂專業人士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再來看看我們的學生 從小有一貫的音樂教育 對於音樂卻是隔閡而陌生
於是已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反省我們的音樂文化

我的學生家長笑著對我說
曾有其他家長向她提起
為何音樂班的老師都以為自己是女皇
她們說的話就是聖旨 為所欲為 而且心胸狹窄
(當然 這是個人觀感 不是全部)

但如果是這樣的音樂老師 我們可以如何期待下一代學好音樂
如此真愧對貝多芬蕭邦高貴的靈魂

這位家長疑問 為何大家還是拼命的把小孩往這些老師的門下推
這裡面因素相當複雜
我們以前都討論過
混著關愛 期望 恐懼或是迷惘

我看著自己的學生
有的下午要比賽 早上在打電動
我說很好 這樣很自然 很健康
因為 如果你瞭解天才是怎樣的人 或是 人的價值是甚麼
就不會有恐懼

讓你的小孩聰明一篇科學家已經討論過
音樂家是不是天生
或許沒有那麼絕對 但是就像智商一樣 它是天生的
當然 後天還是可以訓練

其實我也瞭解 我們在爭取的就是那對於人的不完美的彌補

只是我有時想 如果這個小孩對當醫生沒有興趣 對音樂沒有興趣
我們如果強迫他學 還走上專業 是關愛
還是迫害呢
一旦這樣的醫生形成了 他對病人會有多少關愛跟諒解呢
如果有錢有地位代表了價值
這就會形成一個掠奪的原始社會
就會形成掠奪的醫生

社會本是多元價值觀
醫生沒有比較高貴 因為
高貴來自靈魂 不是外在 所以會有卑劣的醫生

這個世界是分工合作
如果沒有清運垃圾的人 如果沒有水泥工
我們該如何生活

我們不會輸給任何人 除非你先認定自己是落後的
步伐有快有慢
是因為有些人還在準備當中
如果你因推他走快而跌倒受傷
他需要花更多時間來康復

寫這些 一直讓我回到之前一直強調的觀念
問題已經浮現了
有些人觀察到了 有些人還沒有
言語不能解決甚麼
人必須經過種種傷痛才能體悟
或許 這就是人生的過程
但我很欣慰 已經有很多人開始走向進化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