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17 22:02:45後知後覺

年級的迷思


近些日子以來,「年級」的稱謂被叫得漫天響,許多人忙著替自己找歸宿,彷彿有了一個新房子,就差自己還沒把戶籍遷入,不知道是哪位窮極無聊者,又發明一個打高空的口號,讓本來就陷於「地域」習性的台灣人,敢忙著喜新厭舊一番,把那些啥「X世代」、「Y世代」等當年紅極一時的界限,通通扔進垃圾坑裏。

仔細來看,年級一代為十年,十年是很長很長的時間,會發生很多很多的事,要想為這個十年做一個結論談何容易,曾經看過有關「年級論」的文章與書籍,說穿了不過是作者本人的「老殘遊記」罷了。

一個人接觸到的社會脈動,當然以他生長的年份為限,或者前後一個短暫的時光,他怎麼可能去瞭解多年以前與以後的變化?舉個實例,一個出生於民國五十六年所謂五年級的傢伙,他讀小學的時間大概是民國63~69年,而在民國58年小學生的生活如何、思想如何、課業如何,他絕對不可能知道,而民國58年的小學,正是所謂「五年級」的萌芽。

換句話說,民國56年出生者,絕對搞不懂民國50、51年的世界,那個世界跟他們完全不一樣,更甭提58、59那些更新的年代,所以說,所謂的「五年級」根本只是一種無意義的文字,因為在這十年當中,沒有統一的思想、文化、生活型態,甚至連內褲的款式都不相同,請問,什麼叫做「五年級」?除了五字開頭的出生日期以外,還有什麼東西?這種表面功夫,有什麼好叫的?

還有,民國50、51年出生者,他跟民國48、49年的環境應該比較接近,反而跟民國58、59的比較遠,同理58、59者跟六年級的比較近,而我們卻要硬生生地劃條線,這條線也只是用阿拉伯數字做分界點,對於實際的環境與社會活動根本不屑一顧,似乎大吼大叫就代表事實,可悲又可憐。

其實,稍微有腦筋的人都明白,即使同一年出生的人,也會因為家庭、環境、學校、朋友、專長等等的因素,導致完全不同的個性與成果,也就是說,同一年出生者,可能有很開放的、很保守的,成功的企業家、沒沒無聞的小市民,活得高高興興的、欲求不滿的,從這些角度評估,根本無法得到完整的規則。

所以,所謂年級,跟許許多多的名詞一樣,被人發明,過一陣又被人一腳踢開,因為它實在沒有什麼深度的涵義,充其量,讓一些投機的傢伙寫篇文章、出本書撈個兩文,也讓大家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罷了。

今天,當我們看到所謂「年級」的說法時,應該建立一個基本的印象,就是那只是個「無意義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