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5 14:03:56小謙狗

讀書摘要~~受迫者的教育學(四)

第四章 摘要

一開始作者提醒前面提到的「實踐」定義:「踐是對於世界的改造。而實踐則需要理論來照亮它,人類的活動是理論與實踐;是反省與行動」。值得注意的是,革命實踐必須與宰制菁英的實踐對立,因為雙方皆不能容許這樣的二分,革命實踐是一種聯合,領導者不能把受迫者當成他們的財產。
受迫者在參與革命的過程,必須要去察覺到自己才是改造的主體,作者注意到一個危險性,使得革命領袖必須要去抗拒對於壓迫者的模仿,倘若受迫者沒有察覺這種革命過程的曖昧不明的話,他們可能會以一種復仇而不是革命的精神來參與。因此受迫者的實踐必須是「行動」與「反省」同時進行的。受迫者和革命領導者都同是革命行動的主體,作者塑造出的「行動理論」即是說明這樣相互溝通的行動者,於是革命領袖無法離開群眾來思考,它的思考不是為民眾思考,而是與民眾一起思考。
本章作者提出了宰制階級(即壓迫者)的「反對話」手段,第一個就是「征服」。反對話的人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目標就是征服別人。征服同時帶著一種貶低別人的意味,以及現實的、壓迫的情境。他們會把世界「迷思化」(mythicize),壓迫者會提供受迫者一個虛假的世界,為了把他們異化並加強被動性,最後內化其中;另外挾帶前章提到的「假慷慨」攻勢,使得受迫者無處翻身。
第二個是「分治」,簡單來說就是把人民的力量分散掉,因為少數壓迫階級再支配以及控制多數時,必須把大多數人再區分,以保持權力。他們會使用各項方法停止受迫者的團結。結果是,民眾越異化,就越容易使他們分裂,一方面阻礙受迫者使他們無法批判察覺到事實,一方面也會使他們孤立於其他區域受迫者的問題之外。宰制階級的所有行動顯示了他對於分裂的需求,目的就是使壓迫繼續下去。
第三個方式是「操控」。既然反對話行動理論以征服為目的,透過操控,宰制菁英試圖要群眾順從他們的目的。感覺上好像是兩個階級間「協定」完成,造成「對話」的假象,同時也會有一個「組織」,這是宰制者怕受到威脅的方式;對於革命領導而言,組織使一種打破壓迫者宰制的方式。作者提出矯正的方式,應該是要以一種具有批判意識的革命組織來打倒。在這裡我們發現了這和Marx談的「階級意識」和作者弗雷勒的「革命意識」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四個方式為「文化侵略」。其實目的也是為了征服,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宰制和侵略都有相當的關聯,侵略者會塑造他人配合自己的模式與生活方式,於是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被侵略者是以侵略者的觀點而不是以他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其現實。文化侵略一方面是宰制的工具,一面又是宰制的結果,教育就是這樣的機制:培養未來的侵略者;即使是親子關係也難逃這樣的侵略
作者最後提到一項對話行動中的一項特徵--「合作」,它只在主體間發生,並且只能透過溝通來完成,對話就是一項重要的溝通,這是所有合作的基礎。革命行動在每個階段都不能放棄與民眾的「交融」,達成人性化與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