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5 01:24:45漪唲籽潼咿咡緦

【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文建會→臺灣節慶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邊貢‧午日觀競渡


農 曆 五 月 五 日 是 端 午 節 , 和 春 節中 秋 並 列 為 最 重 要 的 三 個 節 慶 。 端 午 節 時 值 夏 季 , 正 是 疾 病 開 始 流 行 的 季 節 , 因 此 端 午 節 的 由 來 , 可 追 溯 為 驅 邪 避 惡 , 以 求 身 心 的 平 安 , 後 來 加 入 愛 國 詩 人 屈 原 的 傳 說 , 更 增 添 了 端 午 節 的 重 要 性 。

端 午 節 最 令 人 期 盼 的 活 動 便 是 划 龍 舟 , 台 灣 各 地 的 主 要 河 川 在 當 天 都 會 舉 行 盛 大 的 龍 舟 競 賽 , 選 手 們 隨 著 隆 隆 的 鼓 聲 , 奮 力 向 前 划 , 在 精 彩 激 烈 的 賽 程 中 , 這 傳 統 的 習 俗 得 以 不 斷 的 延 續 。

為 了 驅 除 疾 厄 , 端 午 節 時 可 見 住 家 門 口 都 掛 菖 蒲艾 草 , 以 及 「 鍾 馗 」 的 畫 像 , 成 人 飲 雄 黃 酒 , 並 讓 小 孩 身 配 香 包 , 這 些 物 品 據 說 都 有 避 邪 , 保 平 安 的 作 用 。 而 台 灣 的 「 打 午 時 水 」 的 風 俗 , 亦 即 汲 取 端 午 節 中 午 的 井 水 , 據 說 有 治 病 的 療 效 , 此 外 , 若 能 在 正 午 時 將 雞 蛋 直 立 起 來 , 表 示 來 年 會 有 好 運 道 。

端 午 節 最 為 人 熟 知 的 食 品 便 是 粽 子 , 這 個 原 本 富 有 紀 念 意 義 的 食 品 , 在 中 國 人 的 巧 手 製 作 下 , 已 成 為 具 各 種 變 化 , 且 隨 時 都 能 嚐 到 的 美 食 了 。

端 午 節 可 說 是 現 存 的 重 要 節 慶 中 , 歷 史 最 悠 久 的 。 由 現 代 的 眼 光 看 來 , 祖 先 對 端 午 節 的 看 法 確 有 其 獨 到 之 處 : 在 這 初 夏 蟲 疫 滋 生 之 際 , 以 端 午 節 提 醒 大 家 做 好 保 健 的 工 作 。 菖 蒲 、 艾 草 及 雄 黃 酒 固 然 是 傳 統 避 疫 保 健 的 方 式 , 現 代 人 應 尋 求 更 進 步 的 方 式 進 行 保 健 活 動 , 延 續 先 人 的 智 慧 。

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起源

 
農 曆 五 月 五 日 端 午 節 , 是 夏 季 裡 最 重 要 的 一 個 節 日 。 一 般 傳 統 的 說 法 , 都 認 為 端 午 節 源 自 於 紀 念 屈 原 的 活 動 。 然 而 , 許 多 盛 行 於 世 的 端 午 習 俗 , 歷 史 卻 比 屈 原 的 傳 說 還 要 悠 久 。 有 學 者 據 此 推 測 , 端 午 節 或 許 另 有 起 源 。 其 中 一 種 說 法 是 : 端 午 節 源 於 對 惡 日 的 禁 忌 。

端 午 時 值 農 曆 五 月 , 正 是 仲 夏 疫 厲 流 行 的 季 節 , 俗 稱 「 惡 月 」 。 所 以 《 夏 小 正 》 上 說 : 「 ( 五 月 ) 蓄 蘭 , 菽 糜 」 ( 蓄 : 積 、 聚 。 菽 : 採 集 。 糜 : 蓄 糜 ) 。 《 大 戴 禮 》 上 說 : 「 蓄 蘭 , 為 沐 浴 也 」 。 沐 浴 的 目 的 在 於 清 潔 , 以 禳 除 毒 氣 , 這 是 針 對 五 月 這 個 惡 月 所 採 取 的 積 極 預 防 的 措 施 。 在 這 期 間 的 一 切 行 事 , 也 以 安 息 靜 養 為 原 則 。 《 禮 記 . 月 令 》 : 「 仲 夏 , 陰 陽 爭 , 死 生 分 , 君 子 齋 戒 ; 止 聲 色 , 節 嗜 欲 」 。 同 時 , 五 月 也 有 許 多 的 禁 忌 。 據 應 劭 ( 一 七 八 左 右 ) 的 《 風 俗 通 》 「 釋 忌 篇 」 記 載 , 漢 朝 就 有 「 五 月 到 官 , 至 免 不 遷 」 、 「 五 月 到 官 , 至 免 不 遷 」 、 「 五 月 蓋 屋 , 令 人 頭 禿 」 的 俗 諺 。 而 五 月 五 日 更 是 惡 日 之 尤 , 除 了 忌 「 曝 床 薦 席 」 外 , 甚 至 有 「 不 舉 五 月 子 」 的 諺 語 。 《 史 記 》 「 孟 嘗 君 列 傳 」 就 記 載 , 孟 嘗 君 生 於 五 月 五 日 , 他 的 父 親 田 嬰 打 算 把 他 丟 棄 。 因 為 田 嬰 相 信 : 「 五 月 子 者 , 長 與 戶 齊 , 將 不 利 其 父 母 」 。 這 個 惡 日 的 忌 , 深 植 民 心 。 宜 到 現 在 , 還 可 以 從 許 多 諯 午 節 的 習 俗 , 找 出 禳 毒 避 疫 的 成 分 。

第 二 種 端 午 起 源 的 學 說 由 聞 一 多 先 生 所 提 出 。 聞 一 多 在 〈 端 午 考 〉 一 文 中 指 出 : 端 午 節 最 重 要 的 兩 項 活 動 - 競 渡 和 吃 粽 子 , 都 和 龍 有 關 。 他 首 先 引 了 吳 均 ( 四 六 七 - 五 二 ○ ) 的 《 續 齊 諧 記 》 中 的 一 段 文 字 :

屈 原 五 月 日 投 汨 羅 而 死 , 楚 人 哀 之 。 每 至 此 日 , 竹 筒 貯 米 , 投 水 祭 之 。 漢 建 武 中 , 長 沙 歐 回 , 白 日 忽 見 一 人 , 自 稱 閭 大 夫 , 謂 日 : 「 君 當 見 祭 , 甚 善 。 但 常 所 遺 , 苦 蛟 龍 所 竊 。 今 若 有 惠 , 可 以 楝 樹 葉 塞 其 上 , 以 五 綵 絲 縛 之 。 此 二 物 , 蛟 龍 所 憚 也 。 」 。 回 依 其 言 。 世 人 作 粽 , 並 帶 五 色 絲 及 楝 葉 , 皆 汩 羅 之 遺 風 也 。

同 時 , 聞 一 多 又 舉 了 幾 個 文 獻 上 的 例 子 來 支 持 他 的 學 說 。 這 些 記 載 也 都 顯 示 , 端 午 的 起 源 和 龍 有 著 密 切 的 關 係 。 聞 一 多 據 此 推 測 , 端 午 可 能 最 初 只 是 長 江 下 游 吳 越 民 族 的 節 日 。 自 古 相 傳 , 吳 越 是 斷 髮 文 身 之 國 。 至 於 斷 髮 文 身 的 目 的 是 在 「 象 龍 子 」 , 以 避 免 傷 害 。 《 漢 書 。 地 理 志 下 》 應 劭 注 : 「 ( 越 人 ) 常 在 水 中 , 故 斷 其 髮 , 文 其 身 , 以 像 龍 子 , 故 不 見 傷 害 也 」 。 聞 一 多 的 結 論 是 , 端 午 應 是 個 以 龍 為 圖 騰 的 民 族 舉 行 圖 騰 祭 的 日 子 。 也 就 是 說 , 一 個 龍 的 節 日 。

這 些 說 法 固 然 解 釋 了 某 些 特 定 的 現 象 , 但 若 將 其 中 任 何 一 說 , 視 為 端 午 的 單 一 起 源 , 則 未 免 有 以 偏 概 全 的 遺 憾 。 與 其 如 此 , 還 不 如 說 , 惡 日 及 龍 圖 騰 , 都 是 端 午 可 能 的 源 頭 。 在 歷 史 發 展 的 過 程 中 , 它 們 互 相 融 合 , 直 到 屈 原 傳 說 的 加 入 , 為 它 們 添 上 了 新 的 動 力 , 端 午 才 從 此 茁 壯 而 成 為 一 個 重 要 的 節 日 。


端午節的傳說

 《 史 記 》 「 屈 原 賈 生 列 傳 」 記 載 , 屈 原 是 楚 懷 王 時 的 大 臣 , 「 博 聞 彊 志 , 明 於 治 亂 , 嫻 於 辭 令 。 入 則 與 王 圖 議 國 事 , 以 出 號 令 ; 出 則 接 遇 賓 客 , 應 對 諸 候 , 王 甚 任 之 」 。 因 為 他 受 到 楚 懷 王 的 重 用 , 引 起 上 官 大 夫 及 及 令 尹 子 蘭 的 嫉 妒 , 就 在 楚 懷 王 及 繼 位 的 頃 襄 王 之 前 譭 謗 屈 原 。 楚 王 汏 而 逐 漸 疏 遠 屈 原 , 連 帶 的 也 不 採 納 他 的 諫 言 , 最 後 甚 至 將 屈 原 放 逐 。 屈 原 滿 懷 悲 憤 , 落 拓 江 湖 , 在 寫 下 了 絕 筆 作 〈 懷 沙 〉 後 , 懷 石 投 汨 羅 江 自 盡 。

屈 原 死 後 數 十 年 , 楚 國 終 因 讒 臣 誤 國 而 為 秦 所 滅 。 但 是 屈 原 這 位 忠 而 見 疑 的 悲 劇 英 雄 還 活 在 楚 國 姓 的 心 中 。 下 面 這 個 故 事 可 以 用 來 說 明 楚 人 愛 戴 屈 原 的 心 情 。

據 說 屈 原 投 江 後 , 楚 國 的 百 姓 哀 痛 異 常 , 紛 紛 湧 到 汨 羅 江 邊 去 憑 吊 屈 原 。 漁 夫 們 起 船 隻 , 在 江 上 來 回 打 撈 他 的 屍 身 。 有 位 漁 夫 還 拿 出 事 先 準 備 的 粽 子 、 雞 蛋 等 食 物 , 撲 通 的 往 江 裡 面 丟 , 說 是 讓 魚 假 吃 了 , 就 不 會 去 咬 屈 大 夫 屍 身 。 一 老 醫 師 則 拿 了 一 罈 雄 黃 酒 倒 進 江 裡 , 說 是 要 藥 暈 了 蛟 龍 , 使 它 不 能 傷 害 屈 大 夫 。

過 不 了 多 久 , 水 面 上 浮 起 了 一 條 昏 暈 的 蛟 龍 , 龍 鬚 上 還 沾 著 一 片 屈 大 夫 的 衣 襟 。 人 們 就 把 這 惡 龍 拉 上 岸 , 抽 了 筋 , 脖 子 上 , 然 後 把 龍 筋 纏 在 孩 子 們 的 手 睕 、 脖 子 上 , 又 用 雄 黃 酒 抹 七 竅 , 使 那 些 毒 蛇 害 蟲 都 不 敢 來 傷 害 這 些 小 孩 子 。

據 說 屈 原 投 江 的 那 天 是 五 月 五 日 。 從 此 以 後 , 每 年 到 了 五 月 五 日 , 人 們 都 要 划 龍 舟 、 吃 粽 子 、 喝 雄 黃 酒 來 紀 念 屈 原 。

有 些 地 區 , 則 在 端 什 節 插 菖 蒲 或 艾 草 於 門 上 , 這 固 然 是 因 為 蒲 艾 有 禳 毒 的 功 用 。 不 過 , 關 於 這 項 艾 習 俗 的 起 源 , 民 間 則 有 一 種 說 法 。

唐 朝 僖 宗 年 間 , 黃 巢 領 兵 造 反 , 所 到 之 處 , 殺 人 百 萬 , 血 流 成 河 。 老 百 姓 只 要 一 聽 見 黃 巢 來 了 , 就 急 急 忙 忙 的 逃 難 。

這 一 年 五 月 , 黃 巢 的 軍 隊 攻 進 河 南 , 兵 臨 鄧 州 城 下 , 黃 巢 騎 馬 到 城 外 勘 察 地 形 , 只 見 一 波 波 的 老 弱 婦 孺 湧 出 城 外 , 他 看 見 一 個 婦 人 背 著 包 袱 , 一 手 拉 著 一 個 年 紀 小 的 男 孩 , 另 一 隻 手 卻 抱 著 年 紀 較 大 的 男 孩 。 黃 巢 感 到 很 奇 怪 , 就 下 馬 問 道 : 「 大 嫂 , 妳 急 急 忙 忙 的 要 到 哪 裡 去 ? 」 那 婦 人 回 答 : 「 聽 說 黃 巢 是 個 殺 人 不 眨 眼 的 大 壞 蛋 , 不 日 就 要 攻 進 鄧 州 。 城 裡 的 男 人 都 被 徵 調 去 守 城 , 我 們 這 些 老 老 小 小 , 不 如 早 些 逃 命 」 。

黃 巢 又 指 著 小 孩 問 她 : 「 妳 為 什 麼 手 牽 小 的 , 卻 懷 抱 大 的 呢 ? 」 那 婦 人 就 說 : 「 懷 裡 抱 的 , 是 大 伯 家 唯 一 的 活 口 。 手 裡 牽 的 才 是 我 親 生 的 兒 子 。 萬 一 情 況 危 急 時 , 我 寧 可 丟 掉 自 己 的 兒 子 , 也 得 為 大 伯 家 留 下 一 支 根 苗 」 。

  黃 巢 聽 了 , 深 受 感 動 , 就 對 那 婦 人 說 : 「 大 嫂 , 好 快 快 回 去 , 用 菖 蒲 和 艾 草 插 在 門 口 , 這 樣 黃 巢 的 軍 隊 就 不 會 傷 害 你 了 。 」

婦 人 聽 了 , 將 信 將 疑 , 不 過 她 還 是 回 到 城 裡 , 把 這 個 消 息 傳 了 出 去 。 第 二 天 正 是 五 月 端 陽 , 黃 巢 的 軍 隊 攻 進 城 裡 , 只 見 家 家 戶 戶 門 上 都 掛 弓 菖 蒲 艾 草 。 為 了 遵 守 對 那 位 婦 人 的 承 諾 , 黃 巢 只 得 無 可 奈 何 的 領 兵 離 去 , 全 城 因 而 得 以 倖 免 於 難 。

為 了 紀 念 這 件 事 , 此 後 每 到 端 午 節 , 大 家 就 會 在 門 上 插 菖 蒲 、 艾 草 , 這 項 習 俗 一 直 流 傳 到 今 天 。


端午節的習俗

 屈 原 的 傳 說 尚 未 廣 泛 流 傳 前 , 端 午 的 習 俗 仍 因 襲 對 惡 日 的 禁 忌 , 以 保 健 、 避 疫 為 主 要 原 則 。 崔 寔 ( 逝 於 一 七 ○ ) 的 《 四 民 月 令 》 記 載 : 「 是 月 ( 五 月 ) 五 日 可 作 酢 ; 合 止 利 黃 連 丸 、 霍 亂 丸 ; 采 葸 耳 , 取 蟾 諸 , 以 合 創 藥 , 及 東 行 螻 蛄 」 。 除 了 治 難 產 的 縷 蛄 外 , 其 餘 都 是 治 下 痢 、 中 暑 等 夏 季 常 見 疾 病 的 丸 藥 。

應 劭 的 《 風 俗 通 》 則 記 載 : 「 五 月 五 , 日 以 五 綵 絲 繫 臂 , 名 長 命 縷 , 一 名 續 命 縷 , 一 命 辟 兵 繒 , 一 名 五 色 縷 , 一 名 朱 索 , 辟 兵 及 鬼 , 命 人 不 病 瘟 」 。 光 從 「 長 命 」 、 「 續 命 」 等 名 稱 看 來 , 就 可 以 知 道 , 當 時 人 是 多 麼 畏 懼 惡 日 對 生 命 所 造 成 的 威 脅 。 不 僅 在 實 際 上 製 作 治 病 的 丸 藥 , 在 心 理 防 衛 上 , 也 要 仰 賴 五 綵 絲 來 抵 禦 那 超 自 然 , 不 可 見 的 鬼 魅 及 兵 災 。

儘 管 有 這 些 顧 忌 在 , 端 午 的 生 命 力 並 未 因 之 減 , 積 極 祈 禳 的 習 俗 仍 隨 處 可 見 。 周 處 ( 二 四 ○ - 約 二 九 九 ) 的 《 風 土 記 》 記 載 晉 朝 新 興 的 端 午 習 俗 有 : 「 採 艾 懸 戶 上 , 踏 百 草 、 競 渡 」 等 。 懸 艾 固 然 是 為 了 禳 毒 , 踏 百 草 就 是 後 來 稱 為 「 鬥 百 草 」 的 遊 戲 。 而 被 視 為 端 午 特 色 的 競 渡 習 俗 , 也 在 此 時 出 現 。 據 宗 懍 ( 約 四 九 八 - 五 六 五 ) 的 《 荊 楚 歲 時 記 》 按 語 : 「 按 五 月 五 日 競 渡 , 俗 為 屈 原 投 汨 羅 日 , 傷 其 死 所 , 故 命 舟 楫 以 拯 之 」 。 《 史 記 》 中 並 未 確 實 記 載 屈 原 投 江 的 日 期 , 此 說 顥 然 是 受 了 傳 說 的 影 響 。 事 實 上 , 競 渡 、 祈 禳 。 表 面 上 是 為 拯 救 屈 原 而 舉 行 的 競 渡 , 基 本 精 神 仍 不 脫 惡 日 驅 邪 崇 的 本 意 。

南 北 朝 時 , 端 午 又 稱 為 「 浴 蘭 節 」 , 荊 楚 一 帶 有 採 艾 的 習 俗 。 採 艾 要 在 雞 未 鳴 以 前 就 出 發 , 挑 選 最 具 人 形 的 艾 草 帶 回 去 掛 在 門 上 , 或 是 用 來 針 灸 。 據 說 這 種 艾 草 , 在 針 灸 的 時 候 別 具 有 療 效 。 一 般 人 則 將 艾 草 紮 成 虎 形 , 或 是 剪 綵 作 為 小 虎 , 再 粘 貼 艾 葉 於 其 上 , 在 端 午 節 時 配 戴 。 除 了 採 艾 之 外 , 也 採 菖 蒲 來 泡 酒 。

  到 了 唐 朝 時 , 端 午 已 成 了 個 重 要 的 節 日 , 宮 廷 中 也 有 種 種 的 慶 祝 活 動 。 唐 朝 的 皇 帝 多 在 端 午 日 賞 賜 臣 下 。 王 溥 ( 九 二 二 - 九 八 二 ) 的 《 唐 會 要 》 卷 三 五 記 載 , 貞 觀 十 八 年 唐 太 宗 以 御 筆 題 字 的 「 飛 白 扇 」 賜 給 長 孫 無 忌 及 楊 師 道 。 他 說 : 「 五 日 舊 俗 , 必 用 服 玩 相 賀 。 今 朕 各 賜 君 飛 白 扇 二 , 庶 動 清 風 以 增 美 德 」 。 不 只 是 寵 臣 有 賞 , 一 般 文 武 官 員 也 各 有 賞 賜 。 馬 縞 ( 約 十 世 紀 中 葉 ) 的 《 中 華 古 今 注 》 記 載 貞 觀 中 , 端 午 賜 文 官 黑 玳 瑁 腰 帶 , 武 官 黑 銀 腰 帶 。 《 唐 書 . 禮 樂 志 》 也 記 載 , 天 寶 年 間 於 端 午 節 以 衣 、 扇 獻 於 祖 陵 。

王 仁 裕 ( 八 八 ○ - 九 五 六 ) 的 《 開 元 天 寶 遺 事 》 卷 上 記 載 唐 玄 宗 時 : 「 宮 中 每 到 端 午 節 , 造 粉 團 、 角 黍 , 貯 於 金 盤 中 。 以 小 角 造 弓 子 , 纖 巧 可 愛 , 架 箭 射 盤 中 粉 團 , 中 者 得 食 。 蓋 粉 團 滑 膩 而 難 射 也 。 都 中 盛 行 此 戲 」 。 不 過 , 這 只 是 豪 奢 人 家 才 玩 得 起 的 遊 戲 , 一 般 人 家 在 端 午 只 能 以 經 濟 實 惠 的 扇 子 來 應 景 。 李 淖 ( 約 八 八 ○ 以 後 在 世 ) 的 《 秦 中 歲 時 記 》 記 載 : 「 端 什 前 兩 日 , 東 市 謂 之 扇 市 , 車 馬 特 盛 」 。 溤 贄 ( 約 九 ○ 四 前 後 在 世 ) 的 《 雲 仙 雜 記 》 卷 一 引 《 金 門 歲 節 記 》 也 說 : 「 洛 陽 人 家 . . . . . . , 端 午 以 花 絲 樓 閣 插 鬢 , 贈 遺 避 瘟 扇 。 」 ( 早 期 的 扇 子 大 多 以 蒲 葉 製 成 , 由 於 菖 蒲 具 有 禳 毒 的 功 效 , 所 謂 的 避 瘟 扇 , 或 由 此 化 而 來 ) 。

唐 朝 新 興 的 端 午 習 俗 , 還 有 所 謂 的 「 五 時 圖 」 。 段 成 式 ( 約 八 ○ 三 - 八 六 三 ) 的 《 酉 陽 雜 俎 》 卷 一 記 載 : 「 北 朝 婦 人 , 五 日 進 五 時 圖 、 五 時 花 , 施 之 帳 上 。 」 所 謂 「 五 時 圖 」 、 就 是 在 紙 上 畫 蛇 、 蠍 、 蟾 蜍 、 蜥 蜴 、 蜈 公 , 也 稱 「 五 毒 符 」 。 據 說 這 五 種 有 毒 的 生 物 只 有 同 時 存 在 時 , 才 不 敢 互 相 鬥 爭 , 得 以 和 不 共 處 。 所 以 , 掛 五 時 圖 就 可 以 防 止 這 些 毒 蟲 作 怪 。

宋 朝 的 端 午 節 物 , 比 起 歷 代 , 更 見 精 緻 。 孟 元 老 的 《 東 京 夢 華 錄 》 ( 序 於 一 一 四 七 年 ) 卷 八 記 載 : 端 午 節 物 , 百 索 、 艾 花 、 銀 樣 鼓 兒 , 花 花 巧 畫 扇 , 香 糖 果 子 、 粽 小 , 白 團 。 紫 蘇 、 菖 蒲 、 木 瓜 、 並 皆 茸 切 , 以 香 藥 相 和 , 用 梅 紅 匣 子 盛 裹 。 自 五 月 一 日 及 端 午 前 一 , 日 賣 桃 、 柳 、 葵 花 、 蒲 葉 、 佛 道 艾 。 次 日 家 家 鋪 陳 於 門 首 , 與 五 色 水 團 、 茶 酒 供 養 。 又 釘 艾 人 於 門 上 , 士 庶 遞 相 宴 賞 。

  陳 示 靚 ( 約 一 二 二 五 - 一 二 六 四 ) 的 《 歲 時 廣 記 》 卷 二 一 引 《 歲 時 雜 記 》 提 及 一 種 「 端 五 以 赤 白 綵 造 如 囊 , 以 綵 線 貫 之 , 搐 使 如 花 形 。 或 帶 或 釘 門 上 , 以 禳 赤 口 白 舌 , 又 謂 之 搐 錢 」 。 以 及 另 一 種 「 蚌 粉 鈴 」 : 「 端 五 日 以 蚌 粉 納 帛 中 , 綴 之 以 綿 , 若 數 珠 。 令 小 兒 帶 之 以 吸 汗 也 」 。 這 些 隨 身 攜 帶 的 袋 囊 , 內 容 物 幾 經 變 化 , 從 吸 汗 的 蚌 粉 、 驅 邪 的 靈 符 、 銅 錢 , 辟 蟲 的 雄 黃 粉 , 發 展 成 裝 有 香 料 的 香 囊 , 製 作 也 日 趨 精 緻 , 成 為 端 午 節 特 有 的 民 間 藝 品 。

  宋 人 的 巧 思 還 不 僅 限 於 此 。 同 樣 是 禳 毒 的 菖 蒲 及 艾 草 , 他 們 也 會 加 點 花 樣 , 使 它 的 外 形 藝 術 化 。 吳 自 牧 的 《 夢 梁 錄 》 ( 序 於 一 二 七 四 年 ) 卷 三 記 載 南 宋 杭 州 的 端 午 : 「 以 艾 與 百 草 縛 成 天 師 , 懸 於 門 額 上 , 或 懸 虎 頭 白 澤 」 。 也 有 人 以 泥 塑 天 師 像 , 以 艾 為 頭 , 以 蒜 為 拳 , 懸 在 門 上 辟 邪 。 「 天 師 」 及 「 虎 」 是 未 朝 端 午 最 常 出 現 的 兩 種 形 象 , 因 為 他 們 的 外 形 威 猛 , 足 以 鎮 懾 邪 魔 外 道 。 同 時 也 可 看 出 道 教 對 端 午 習 俗 的 影 響 。

明 朝 以 降 , 原 本 意 在 驅 毒 的 五 毒 符 , 逐 漸 加 入 裝 飾 的 成 分 , 成 為 婦 女 釵 頭 的 點 綴 。 沈 榜 的 《 宛 署 雜 記 》 ( 一 五 九 三 年 ) 第 十 七 卷 記 載 : 「 婦 女 畫 蜈 蚣 、 蛇 、 蝎 、 虎 、 蟾 為 五 毒 符 , 插 釵 頭 」 。 這 一 類 的 釵 頭 飾 , 在 清 朝 江 南 一 帶 稱 之 為 「 健 人 」 或 「 豆 娘 」 。

明 朝 在 北 京 一 地 , 以 端 午 為 「 女 兒 節 」 。 《 宛 署 雜 記 》 第 十 七 卷 記 載 : 「 宛 俗 自 五 月 初 一 至 初 五 日 , 飾 小 閨 女 , 盡 態 極 妍 。 出 嫁 女 亦 各 歸 寧 , 因 呼 為 女 兒 節 」 此 俗 似 乎 僅 見 於 北 京 。

靠 近 江 河 的 地 方 , 則 在 端 午 舉 行 龍 舟 競 渡 。 張 岱 的 《 陶 庵 夢 憶 》 ( 一 六 四 六 年 ) 卷 五 記 「 金 山 競 渡 」 : 瓜 州 龍 船 一 二 十 隻 , 刻 畫 龍 頭 尾 , 取 其 怒 ; 傍 坐 二 十 人 持 大 楫 , 取 其 悍 ; 中 用 綵 蓬 , 前 後 旌 幢 繡 傘 , 取 其 絢 ; 撞 鉦 撾 鼓 , 取 其 節 ; 艄 後 列 軍 器 一 器 , 取 其 鍔 ; 龍 頭 上 一 人 足 倒 豎 , 敁 其 上 , 取 其 危 ; 龍 尾 掛 一 小 兒 , 取 其 險 。 自 五 月 初 一 至 十 五 日 , 日 畫 地 而 出 , 五 日 出 金 山 , 鎮 江 亦 出 。 驚 湍 跳 沫 , 群 龍 格 鬥 , 偶 墮 洄 渦 , 則 百 捷 捽 , 蟠 委 出 之 。 金 山 上 人 團 簇 , 隔 江 望 之 , 螘 附 蜂 屯 , 蠢 蠢 欲 動 。 晚 則 萬 艓 齊 開 , 兩 岸 汨 汨 然 而 沸 。

楊 嗣 昌 ( 一 五 八 八 - 一 六 四 一 ) 的 《 武 陵 競 渡 略 》 詳 細 記 載 了 明 朝 沅 湘 一 帶 的 競 渡 習 俗 。 當 地 俗 傳 競 渡 是 為 了 禳 災 , 因 此 划 龍 舟 前 要 舉 行 種 種 祭 祀 , 還 要 聘 請 ; 巫 師 來 作 法 以 祈 求 勝 利 。 划 過 龍 舟 後 , 居 民 會 舀 取 龍 舟 中 的 水 , 加 入 百 草 用 來 洗 澡 , 用 意 也 在 於 辟 惡 。

西 湖 的 龍 舟 則 分 為 兩 種 。 其 一 分 為 上 下 兩 層 , 上 層 有 小 孩 裝 扮 各 種 歷 史 、 神 仙 人 物 , 下 層 載 有 鼓 吹 手 , 敲 鑼 打 鼓 , 兩 傍 坐 著 划 船 的 水 手 , 這 種 龍 舟 較 具 表 演 色 彩 。 競 賽 用 的 龍 舟 則 繞 著 大 龍 舟 周 圍 打 轉 , 待 大 龍 舟 上 拋 下 物 件 , 小 龍 舟 上 的 水 手 便 下 水 爭 搶 。 其 中 以 錢 、 鴨 兩 物 最 難 搶 得 , 因 為 錢 幣 入 水 即 沈 , 鴨 子 則 會 四 處 游 竄 躲 避 。 儘 管 歷 代 都 有 在 端 午 節 捉 蝦 蟆 製 藥 的 習 俗 , 似 乎 一 宜 要 到 明 朝 , 才 有 朝 廷 的 太 醫 加 入 這 個 偏 方 的 陣 容 。 劉 侗 、 于 奕 正 的 《 帝 京 景 物 略 》 ( 一 六 三 五 年 ) 卷 二 : 「 ( 五 日 ) 取 蟾 酥 」 。 取 蟾 酥 的 方 法 是 以 針 刺 蟾 兩 眉 之 間 , 使 蟾 蜍 分 泌 白 色 的 乳 狀 毒 液 , 再 以 竹 片 刮 下 保 存 。 據 說 蟾 酥 可 治 疔 瘡 、 惡 腫 。

  另 一 種 民 間 辟 蟲 的 偏 方 則 是 飲 菖 蒲 、 雄 黃 酒 。 除 了 喝 以 外 , 也 把 雄 黃 酒 在 帳 之 上 。 顧 祿 的 《 清 喜 錄 》 ( 一 八 三 ○ 年 ) 卷 五 : 「 研 雄 黃 末 、 屑 蒲 根 , 和 酒 以 飲 , 謂 之 『 雄 黃 酒 』 。 又 以 餘 酒 染 小 兒 額 及 手 足 心 , 隨 灑 牆 壁 間 , 以 祛 毒 蟲 」 。 有 的 小 孩 子 不 敢 喝 酒 , 父 母 就 會 以 雄 黃 酒 在 他 們 額 上 畫 一 個 「 王 」 字 , 以 使 百 毒 不 侵 。




端午節食俗

最早 出 現 的 端 午 時 食 , 應 屬 西 漢 的 「 梟 羹 」 。 《 史 記 》 「 武 帝 本 紀 」 注 引 如 淳 言 : 「 漢 使 東 郡 送 梟 , 五 月 五 日 為 梟 羹 以 賜 百 官 。 以 惡 鳥 , 故 食 之 」 。 大 約 因 為 梟 不 易 捕 捉 , 所 以 吃 梟 羹 的 習 俗 並 沒 有 持 續 下 來 。 剉 是 端 午 的 主 角 - 粽 子 , 在 稍 晚 的 東 漢 就 已 出 現 。 一 宜 要 到 晉 朝 , 粽 子 才 成 為 端 午 的 應 節 食 品 。 《 風 土 記 》 : 「 五 月 五 日 , 與 夏 至 同 , … … 先 此 二 節 一 日 , 又 以 菰 葉 裹 黏 米 , 雜 以 粟 , 以 淳 濃 灰 汁 煮 之 令 熟 」 。 同 時 又 有 另 一 種 端 午 節 食 , 稱 為 「 葅 龜 」 也 只 在 晉 朝 曇 花 一 現 , 隨 即 銷 聲 匿 跡 。 只 有 《 風 土 記 》 中 稱 為 「 角 黍 」 的 粽 子 , 因 為 附 會 在 屈 原 的 傳 說 上 , 千 百 年 來 , 成 為 最 受 人 歡 迎 的 端 午 節 食 。

從 《 風 土 記 》 中 記 載 的 作 法 看 來 , 當 時 的 粽 子 是 以 黍 為 主 要 原 料 , 除 了 粟 子 以 外 , 不 添 加 其 餘 餡 料 。 但 在 講 究 飲 食 的 中 國 人 巧 手 經 營 之 下 , 今 天 我 所 能 看 到 的 粽 子 , 不 論 是 造 型 或 內 容 , 都 有 五 花 八 門 的 變 化 。

  先 就 造 型 而 言 , 各 地 的 粽 子 有 三 角 、 四 角 錐 形 、 枕 頭 形 、 小 寶 塔 形 、 圓 棒 形 等 。 粽 葉 的 材 料 則 因 地 而 異 。 南 方 因 為 盛 產 竹 子 , 就 地 取 材 以 竹 葉 來 縛 粽 。 一 般 人 都 喜 歡 採 用 新 鮮 竹 葉 , 因 為 乾 竹 葉 綁 出 來 的 粽 子 , 熟 了 以 後 沒 有 竹 葉 的 清 香 。 北 方 人 則 習 慣 用 葦 葉 來 綁 粽 子 。 葦 葉 葉 片 細 長 而 窄 , 所 以 要 用 兩 三 片 重 疊 起 來 使 用 。 粽 子 的 大 小 也 差 異 甚 巨 , 有 達 二 、 三 斤 的 巨 型 兜 粽 , 也 有 小 巧 玲 瓏 , 長 不 及 兩 寸 的 甜 粽 。

就 口 味 而 言 , 粽 子 餡 葷 素 兼 具 , 有 甜 有 鹹 。 北 方 的 粽 子 以 甜 味 為 主 , 南 方 的 粽 子 甜 少 鹹 多 。 料 的 內 容 , 則 是 最 能 突 顯 地 方 特 色 的 部 分 。

北 平 的 粽 子 大 約 可 分 為 三 種 : 一 種 是 純 用 糯 米 製 成 的 白 粽 子 , 蒸 熟 以 後 蘸 糖 吃 。 另 一 種 是 小 棗 粽 , 餡 心 以 小 棗 、 果 脯 為 主 。 第 三 種 是 豆 沙 粽 , 比 較 少 見 。 華 北 地 區 另 有 一 種 以 黃 黍 代 糯 米 的 粽 子 , 餡 料 用 的 是 紅 棗 。 蒸 熟 之 後 , 只 見 黃 澄 澄 的 粘 黍 中 嵌 著 紅 艷 艷 的 棗 兒 , 有 人 美 其 名 為 「 黃 金 裹 瑪 瑙 」 。

浙 江 的 湖 州 粽 子 , 米 質 香 軟 , 分 為 鹹 甜 種 。 鹹 的 以 新 鮮 豬 肉 , 浸 泡 上 等 醬 油 。 每 隻 粽 子 用 肥 瘦 肉 各 一 片 作 餡 。 甜 粽 以 棗 泥 或 豆 沙 為 餡 。 上 面 加 一 塊 豬 板 油 。 蒸 熟 後 , 豬 油 融 入 豆 沙 , 十 分 香 滑 適 口 , 「 五 芳 齋 」 出 品 的 粽 子 尤 其 著 名 。 餡 料 都 經 過 專 人 選 擇 , 有 八 寶 粽 、 雞 肉 粽 、 豆 沙 粽 、 鮮 肉 粽 等 , 各 具 特 色 。

四 川 的 椒 鹽 豆 粽 也 別 具 特 色 。 先 將 糯 米 、 紅 豆 浸 泡 半 日 , 加 入 花 椒 麵 、 川 鹽 及 少 許 臘 肉 丁 、 包 成 四 角 的 小 粽 。 以 大 火 煮 三 個 小 時 , 煮 熟 後 再 放 在 鐵 絲 網 上 用 木 炭 烤 黃 。 吃 起 來 外 焦 裡 嫩 , 頗 具 風 味 。

廣 東 的 中 山 蘆 兜 粽 , 特 點 是 圓 棒 形 、 粗 如 手 臂 。 配 料 也 分 甜 鹹 兩 種 。 甜 的 有 蓮 蓉 、 豆 沙 、 栗 蓉 、 棗 泥 ; 鹹 的 有 鹹 肉 、 燒 雞 、 蛋 黃 、 甘 貝 、 冬 菇 、 綠 豆 、 叉 燒 等 。

閩 南 的 粽 子 分 鹼 粽 、 肉 粽 和 豆 粽 。 鹼 粽 是 在 糯 米 中 加 入 鹼 液 蒸 熟 而 成 。 兼 具 粘 、 軟 、 滑 的 特 色 。 冰 透 後 加 上 蜂 蜜 或 糖 漿 尤 為 可 口 。 肉 粽 的 材 料 有 滷 肉 、 香 菇 、 蛋 黃 、 蝦 米 、 筍 乾 等 。 以 廈 門 的 肉 粽 最 為 出 名 。 豆 粽 則 盛 行 於 泉 州 一 帶 , 用 九 月 豆 混 合 少 許 鹽 , 配 上 糯 米 裹 成 。 蒸 熟 後 , 豆 香 撲 鼻 , 也 有 人 沾 上 白 糖 來 吃 。


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 河 北 省 ﹞

北 平 忌 端 午 節 打 井 水 , 往 往 於 節 前 預 汲 , 據 說 是 為 了 避 井 毒 。 市 井 小 販 也 於 端 午 節 兜 售 櫻 桃 桑 椹 , 據 說 端 午 節 吃 了 櫻 桃 桑 椹 , 可 全 年 不 誤 食 蒼 蠅 。 各 爐 食 舖 出 售 「 五 毒 餅 」 , 即 以 五 種 毒 蟲 花 紋 為 飾 的 餅 。 灤 縣 已 許 聘 的 男 女 親 家 咸 於 端 午 節 互 相 饋 贈 禮 品 。 趙 縣 端 午 , 地 方 官 府 會 至 城 南 舉 行 聚 會 , 邀 請 城 中 士 大 夫 宴 飲 賦 詩 , 稱 為 「 踏 柳 」 。

﹝ 山 東 省 ﹞

鄒 平 縣 端 午 , 每 人 早 起 均 需 飲 酒 一 杯 , 傳 說 可 以 避 邪 。 日 照 端 午 給 兒 童 纏 七 色 線 , 一 直 要 戴 到 節 後 第 一 次 下 雨 才 解 下 來 扔 在 雨 水 裡 。 臨 清 縣 端 午 , 七 歲 以 下 的 男 孩 帶 符 ( 麥 稓 做 的 項 鏈 ) , 女 孩 帶 石 榴 花 , 還 要 穿 上 母 親 親 手 做 的 黃 在 鞋 , 鞋 面 上 用 毛 筆 畫 上 五 種 毒 蟲 。 意 思 是 藉 著 屈 原 的 墨 跡 來 殺 死 五 種 毒 蟲 。 即 墨 在 端 午 節 早 晨 用 露 水 洗 臉 。

﹝ 山 西 省 ﹞

解 州 端 午 , 男 女 戴 艾 葉 , 稱 為 「 去 疾 」 , 幼 童 則 繫 百 索 於 脖 子 上 , 據 說 這 是 「 為 屈 原 縛 蛟 龍 」 。 隰 州 端 午 , 各 村 祭 龍 王 , 並 在 田 間 掛 紙 。 懷 仁 縣 端 午 又 名 「 朱 門 」 。 定 襄 縣 端 午 , 學 生 需 致 贈 節 禮 給 教 師 。 潞 安 府 以 麥 麵 蒸 團 , 稱 為 「 白 團 」 , 與 粽 子 一 起 拿 來 互 相 饋 贈 。

﹝ 陝 西 省 ﹞

興 安 州 端 午 , 地 方 官 率 領 僚 屬 觀 賞 競 渡 , 稱 之 「 踏 石 」 。 興 平 縣 端 午 以 綾 帛 縫 小 角 黍 , 下 面 再 縫 上 一 個 小 人 偶 , 稱 為 「 耍 娃 娃 」 。 同 官 縣 端 午 以 蒲 艾 、 紙 牛 貼 門 , 稱 為 「 鎮 病 」 。

﹝ 甘 肅 省 ﹞

靜 寧 州 端 午 摘 玫 瑰 以 蜜 醃 漬 為 飴 。 鎮 原 縣 端 午 贈 新 婚 夫 婦 香 扇 、 羅 綺 、 巾 帕 、 艾 虎 。 子 弟 並 邀 集 父 兄 宴 請 師 長 , 稱 為 「 享 節 」 。 漳 縣 端 午 , 牧 童 祀 山 神 。 積 薪 丘 , 在 雞 鳴 前 焚 燒 , 俗 稱 「 燒 高 山 」 。

 

﹝ 江 蘇 省 ﹞

嘉 定 縣 端 午 , 不 論 貧 富 , 必 買 石 首 魚 ( 俗 稱 鰉 魚 ) 煮 食 。 儀 徵 縣 也 有 「 當 褲 子 、 買 黃 魚 」 的 俗 諺 。 南 京 端 午 , 各 家 皆 以 清 水 一 盒 , 加 入 少 許 雄 黃 , 鵝 眼 錢 兩 枚 , 合 家 大 小 均 用 此 水 洗 眼 , 稱 為 「 破 火 眼 」 , 據 說 可 保 一 年 沒 有 眼 疾 。 武 進 有 夜 龍 舟 之 戲 , 晚 上 在 龍 舟 四 面 懸 上 小 燈 競 渡 , 且 有 簫 鼓 歌 聲 相 和 。

﹝ 四 川 省 ﹞

石 柱 有 「 出 端 午 佬 」 的 習 俗 。 由 四 人 以 兩 根 竹 竿 抬 起 一 張 舖 有 紅 毯 的 大 方 桌 。 毯 上 用 竹 篾 編 一 個 騎 虎 的 道 士 。 敲 鑼 打 鼓 , 街 遊 行 。 舊 時 , 川 西 還 有 端 午 「 打 字 子 」 的 習 俗 。 是 日 , 成 都 人 皆 買 李 子 , 於 城 東 南 角 城 樓 , 上 下 對 擲 , 聚 觀 者 數 萬 。 光 緒 二 一 年 ( 一 八 九 五 年 ) 因 擲 李 與 外 國 傳 教 士 發 生 衡 突 , 此 俗 因 而 停 止 。 樂 山 、 新 津 等 地 端 午 賽 龍 舟 時 , 還 舉 行 盛 大 商 品 交 易 會 。

﹝ 淅 江 省 ﹞

桐 盧 縣 鄉 塾 之 學 童 , 端 午 節 具 禮 於 師 長 , 稱 之 「 衣 絲 」 。 醫 家 則 於 午 時 採 藥 , 相 傳 此 日 天 醫 星 臨 空 。

﹝ 江 西 省 ﹞

建 昌 府 午 節 用 百 草 水 洗 浴 , 以 防 止 疥 瘡 , 新 昌 縣 以 雄 黃 、 丹 砂 酒 中 飲 之 , 稱 之 「 開 眼 」 。

﹝ 湖 北 省 ﹞

黃 崗 縣 端 午 節 巴 河 鎮 迎 儺 人 , 花 冠 文 身 , 鳴 金 逐 疫 。 宜 昌 縣 端 午 競 渡 , 但 以 五 月 十 三 、 十 四 、 十 五 三 日 特 盛 。 五 月 十 五 又 稱 「 大 端 陽 」 , 食 粽 、 飲 蒲 酒 , 例 同 端 午 。

﹝ 湖 南 省 ﹞

攸 縣 端 午 , 孕 婦 家 富 者 用 花 幣 酒 食 , 貧 者 備 雞 酒 , 以 竹 夾 楮 錢 , 供 於 龍 舟 之 龍 首 前 祈 求 安 產 。 岳 州 府 競 渡 以 為 禳 災 、 去 疾 。 又 作 草 船 泛 水 , 稱 為 「 送 瘟 」 。

﹝ 福 建 省 ﹞

福 州 端 午 舊 俗 , 媳 婦 於 是 日 以 壽 衣 、 鞋 襪 、 團 粽 、 扇 子 進 獻 公 婆 。 建 陽 縣 以 五 日 為 藥 王 曬 藥 囊 日 , 人 家 皆 於 此 日 作 醬 。 上 杭 縣 端 午 用 小 艇 縛 蘆 葦 作 龍 形 戲 於 水 濱 , 稱 為 競 渡 。 仙 遊 縣 端 午 競 渡 後 , 獻 紙 於 虎 嘯 潭 , 以 弔 念 嘉 靖 癸 年 戚 繼 光 於 此 溺 兵 。 邵 武 府 端 午 節 前 , 婦 女 以 絳 紗 為 囊 盛 符 。 又 以 五 色 絨 作 方 勝 , 聯 以 綵 線 , 繫 於 釵 上 。 幼 女 則 懸 之 於 背 , 稱 為 「 竇 娘 」 。

﹝ 廣 東 省 ﹞

從 化 縣 端 午 節 正 午 以 燒 符 水 洗 手 眼 後 , 潑 灑 於 道 , 稱 為 「 送 災 難 」 。 新 興 縣 端 午 , 人 家 各 從 其 鄰 近 廟 宇 鼓 吹 迎 導 神 像 出 巡 。 巫 師 並 以 法 水 、 貼 符 驅 逐 邪 凡 魅 。 石 城 縣 端 午 , 兒 童 放 風 箏 , 稱 為 「 放 殃 」 。


台灣的端午節習俗


 台 灣 地 處 亞 熱 帶 , 早 期 來 自 大 陸 的 移 民 多 無 法 適 應 這 裡 的 氣 候 , 死 於 瘴 癘 時 疫 者 , 時 有 所 聞 。 因 此 , 端 午 這 個 以 驅 疾 避 疫 為 基 本 精 神 的 節 日 , 便 顥 得 格 外 重 要 。

前 清 時 期 的 端 午 習 俗 , 可 以 王 瑛 曾 的 《 重 修 鳳 山 縣 誌 》 ( 十 七 六 四 年 ) 卷 三 附 錄 中 的 記 述 為 代 表 : 五 月 五 日 清 晨 , 燃 稻 梗 一 束 , 向 室 隅 薰 之 , 用 楮 錢 送 於 路 旁 , 名 日 送 蚊 。 門 楣 懸 蒲 艾 兼 插 禾 稗 , 謂 可 避 蚊 蚋 ; 榕 一 枝 , 謂 老 而 彌 健 。 彼 此 以 西 瓜 、 角 黍 相 饋 遺 。 好 事 者 於 海 口 淺 處 , 用 錢 或 布 為 標 , 三 皮 漁 般 爭 相 奪 取 , 勝 者 鳴 鑼 喝 采 , 號 日 鬥 龍 舟 。 午 為 小 兒 女 結 五 采 縷 , 男 繫 左 腕 , 女 繫 右 腕 , 名 日 神 鍊 。

民 間 另 有 一 種 說 法 , 認 為 插 艾 、 榕 能 使 身 體 強 健 。 俗 話 說 「 插 榕 較 勇 龍 , 插 艾 較 勇 健 」 。 私 塾 裡 的 學 生 , 照 例 要 在 端 什 節 送 紅 包 給 先 生 作 謝 禮 , 先 生 則 以 一 把 扇 子 作 為 回 禮 。

鈴 木 清 一 郎 的 《 台 灣 舊 慣 冠 婚 葬 祭 年 中 行 事 》 ( 一 九 三 四 年 ) 記 載 , 喪 期 中 的 家 庭 , 端 午 節 不 包 粽 子 , 而 是 由 親 友 贈 送 , 稱 之 為 「 送 節 」 。 喪 家 則 以 糖 做 為 回 禮 。 而 農 家 把 稱 為 「 福 金 」 的 金 紙 來 在 竹 竿 上 , 插 在 間 , 據 說 可 以 防 害 而 獲 豐 收 。 有 些 地 方 在 端 午 節 有 作 「 鹹 茶 」 的 習 俗 , 就 是 用 鹽 來 醃 紫 蘇 葉 和 蕃 石 榴 葉 , 據 說 可 以 當 藥 茶 , 清 除 一 切 毒 氣 。

日 治 時 代 的 屏 東 縣 佳 冬 鄉 , 還 有 在 端 午 節 這 天 打 石 戰 的 習 俗 。 石 戰 在 佳 冬 地 區 已 流 傳 了 數 百 年 , 每 年 到 了 端 午 節 前 幾 天 , 眾 人 紛 紛 拳 擦 掌 , 準 備 打 場 硬 仗 。 石 戰 以 村 落 為 單 位 , 組 織 一 如 軍 隊 , 並 設 有 參 謀 長 等 職 位 。 組 織 一 如 軍 隊 , 並 設 有 參 謀 長 等 職 位 。 男 人 在 「 前 線 」 擲 石 作 戰 。 婦 女 則 在 後 方 負 責 運 送 石 頭 。 單 況 淚 烈 時 , 動 輒 造 成 傷 亡 。 戰 勝 的 一 方 可 至 戰 敗 的 村 子 大 肆 吃 喝 一 番 。 戰 敗 的 村 民 則 落 荒 而 逃 。 若 不 幸 被 對 方 俘 虜 了 , 會 被 強 迫 脫 褲 處 罰 , 當 眾 羞 辱 一 番 。 這 項 奇 特 的 習 俗 , 據 說 可 保 一 整 年 好 運 , 所 以 佳 冬 人 樂 此 不 疲 。 但 是 因 為 石 戰 常 造 成 嚴 重 的 傷 亡 , 再 加 上 地 方 政 府 一 再 的 禁 止 , 遂 在 日 治 末 期 逐 漸 式 微 。

端 午 節 , 家 家 戶 戶 還 有 打 「 午 時 水 」 的 風 俗 。 午 時 水 指 的 就 是 端 午 節 中 午 打 上 的 井 水 。 據 說 午 時 水 用 來 泡 茶 釀 酒 特 別 香 醇 , 生 飲 甚 至 具 有 治 病 的 奇 效 。 有 諺 語 道 : 「 午 時 洗 目 睭 ( 眼 睛 ) , 明 到 若 烏 鶖 」 , 又 說 「 午 時 水 飲 一 嘴 , 較 好 補 藥 吃 三 年 」 。 最 富 傳 奇 色 彩 的 午 時 水 , 則 來 自 大 甲 鎮 砧 山 上 的 劍 井 。 傳 說 井 是 當 年 鄭 成 功 插 劍 禱 泉 的 地 點 , 而 自 又 相 傳 鎑 砧 山 盛 產 各 種 靈 藥 仙 草 , 於 是 劍 井 午 時 水 的 功 效 便 被 傳 說 得 神 奇 無 比 。 每 年 端 午 節 , 劍 井 旁 邊 爭 沒 午 時 水 的 人 總 是 擠 得 密 不 通 風 。 據 說 端 午 節 正 午 對 著 井 中 仔 細 觀 看 , 還 可 以 看 見 鄭 成 功 的 那 把 影 。 而 看 見 劍 影 的 人 , 這 一 年 一 定 無 災 厄 。

  划 龍 舟 , 台 灣 稱 為 「 扒 龍 船 」 。 據 《 民 俗 台 灣 》 一 卷 六 號 上 記 載 , 日 據 時 代 士 林 的 端 午 龍 舟 的 習 俗 如 下 : 自 五 月 初 一 起 , 就 先 到 水 邊 「 迎 水 神 」 。 初 五 正 午 , 即 敲 響 鑼 鼓 , 扛 起 龍 舟 到 河 岸 , 途 都 有 居 民 燒 香 禮 拜 。 俗 語 說 : 「 五 月 五 。 龍 船 鼓 , 滿 街 路 」 。 表 示 歡 迎 , 稱 為 「 接 龍 船 」 。 賽 過 龍 , 還 要 於 初 十 「 , 送 水 神 」 , 並 舉 行 「 謝 江 」 的 儀 式 。

台 中 南 屯 的 頭 店 , 自 清 朝 中 葉 , 就 有 在 開 春 後 , 穿 木 醒 穿 山 甲 的 習 俗 。 光 復 後 , 這 個 習 俗 固 定 在 每 年 的 端 什 節 舉 行 。 犁 頭 店 在 清 朝 , 是 台 中 最 繁 榮 的 地 區 , 據 說 , 這 是 因 為 當 地 位 居 穿 七 甲 穴 的 緣 故 。 所 以 , 當 地 居 民 每 年 端 午 都 會 穿 上 木 屐 , 來 回 重 踏 地 面 , 以 期 用 巨 大 的 聲 響 震 醒 穿 山 甲 。 目 前 , 這 項 習 俗 已 改 採 趣 味 競 賽 的 型 式 。 由 四 個 人 自 組 一 隊 , 穿 上 兩 條 長 木 皮 釘 成 的 環 木 屐 競 走 。 卡 卡 的 木 屐 聲 , 確 也 震 醒 了 犁 頭 店 居 民 們 懷 舊 的 情 緒 。

在 節 日 食 俗 方 面 , 台 灣 俗 傳 端 午 吃 桃 、 茄 子 及 菜 豆 , 可 以 健 康 、 長 。 俗 話 說 : 「 食 茄 吃 到 會 搖 , 吃 豆 吃 到 老 老 」 。 台 式 的 粽 子 製 法 分 為 南 北 兩 種 。 北 部 作 法 是 米 漏 泡 於 水 中 , 瀝 乾 後 用 油 炒 香 , 並 君 入 五 香 粉 、 胡 椒 粉 、 醬 油 等 調 味 料 。 將 米 蒸 熟 後 再 用 竹 葉 包 裹 填 餡 , 再 一 次 使 人 味 。 也 有 人 宜 接 用 油 將 米 粒 炒 至 半 熟 , 包 裹 真 餡 後 蒸 食 。 南 部 的 作 法 是 用 純 白 糯 米 漏 泡 後 加 肉 餡 , 以 綠 竹 葉 包 裹 , 水 煮 至 熟 透 。 因 為 製 作 方 式 有 別 , 所 以 南 北 兩 地 的 粽 子 也 風 味 各 異 。 北 部 的 粽 子 有 濃 郁 的 五 香 胡 椒 味 , 南 部 的 肉 粽 則 帶 有 淡 淡 的 竹 葉 清 春 , 各 特 色 。 料 的 內 容 則 有 豬 肉 、 香 菇 、 蝦 米 、 花 生 、 鹹 蛋 黃 、 紅 蔥 頭 、 栗 子 、 蠔 乾 等 , 隨 個 人 喜 好 增 添 。

  苗 栗 地 區 的 客 家 人 過 端 午 , 也 吃 茄 子 及 長 豆 、 桃 李 等 。 但 這 些 食 物 所 代 表 的 意 義 則 和 南 人 有 別 。 吃 子 固 然 是 取 其 長 之 意 , 吃 李 子 則 象 徵 子 孫 繁 衍 , 有 人 還 認 為 可 以 預 防 中 暑 。 吃 長 豆 是 為 不 被 蛇 咬 ( 因 長 豆 形 狀 像 蛇 ) 。 吃 茄 子 則 可 預 防 蚊 子 咬 ( 茄 子 客 語 叫 做 「 吊 菜 」 , 而 「 咬 」 , 土 音 為 「 ㄉ 一 ㄠ 」 , 取 其 諧 音 ) 。

客 家 人 包 粽 子 還 分 鹼 粽 及 鹹 粽 。 鹼 粽 特 別 是 用 來 祭 祀 的 。 客 家 人 過 端 午 須 準 備 四 份 牲 醴 , 一 付 拜 土 地 公 , 一 付 拜 萬 善 爺 , 一 付 拜 附 近 的 大 廟 。 而 鹼 粽 便 是 其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祭 品 。 鹹 粽 則 分 米 粽 及 粄 ( 粿 ) 粽 兩 種 , 純 粹 用 來 解 饞 。


端午節詩詞選 

競渡曲


劉 禹 錫 ( 七 七 二 ~ 八 四 二 )

沅江五月平堤流, 吧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 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 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鬊鬣動, 螮蝀飲汀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 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 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 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 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旂夾岸照蛟室, 羅襪淩波呈水嬉。
典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亨前水東注。

五月五日


梅 堯 臣 ( 作 於 一 ○ 四 五 )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 耒 ( 一 ○ 五 四 ~ 一 一 一 四 )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賀新郎(端午)


劉 克 莊 ( 一 一 八 七 ~ 一 二 六 九 )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 綵衣扇, 午風清暑兒女紛紛結束, 時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 大逢場慵作戲, 任白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 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 憶生平, 既紉蘭佩又懷椒醑, 誰信騷魂千載後, 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 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 弔今古。

 


 

已酉端午


貝 瓊 ( 一 三 一 四 ~ 一 三 七 八 )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弔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 貢 ( 一 四 七 六 ~ 一 五 三 二 )

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 顯 祖 ( 一 五 五 0 ~ 一 六 一 六 )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

五日(選一)


陳子龍(一六0八~一六四七)

吳天五月水悠悠, 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 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 畫槳琴箏笮艋舟 。
擬向龍樓窺殿腳 ,可憐江北海西頭 。

台灣竹枝詞(選一)


錢 琦 ( 一 七 三 七 年 進 士 )

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
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

台灣節慶-國曆與農曆對照表


春節      元宵            端午節

中元節  中秋節  重陽節

婦女節兒童節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




★【YouTube影片分享】★
http://tw.youtube.com/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
http://info.gio.gov.tw/

★【文建會首頁】★
http://www.cca.gov.tw/

★【文建會→臺灣節慶】★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index_c.htm

★【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dragon/dragon.htm

★【文建會→臺灣節慶→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http://tw.myblog.yahoo.com/nkhs9323005/article?mid=1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