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16 01:05:50踐實山人
【專欄】誰在乎“獨家”?
《東方日報》一天壽命的完結,像是一出荒謬紀事;發生了所謂“偷報紙”事件,可見報業的無賴個性隱然成形。ntv7當時作了獨家報導,通過電話採訪《東方日報》總編輯潘友來,於隔天又再針對偷報紙事件作簡短的追蹤報導。雖然報導時表達含蓄,但至少跨前一步,令觀者難免歡呼:這才是所謂的獨家報導嘛!
有此感想,是因之前報章太愛冠上“獨家”二字作為新聞包裝出售。曾經某兩家報紙在同時間專訪相同的政界要人,卻各自視為本身獨家新聞。不重要的新聞變成獨家,重要的獨家卻被忽視,獨家已被簡化為“我有別人沒有”的概念,失去其在新聞學上的嚴格定義。在西方,新聞報導強調的是人的個性,媒體注重搶發獨家新聞,看重記者的署名以及採訪線上的個人榮耀,主要是為建立一個制度化的新聞價值與規範體系。
所以說,獨家新聞之構成有其條件,不是隨意獨家二字便能了事。楊照在一篇“‘獨家’新聞泛濫成災”,提出說獨家新聞的先決條件必須是新聞,必須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這也許就要回到“什么是新聞”的基源問題,才能回答第二層的問題:怎樣才算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台灣目前面對的問題,是獨家“私領域化”,特別是近幾年來桃色紛聞佔據絕大版位,公私價值秩序的顛倒,使新聞快速變得庸俗化與瑣碎化。
回應以上問題,無論是台灣媒體業或回到我國媒體的語境,尤其是平面媒體,獨家新聞首先必須能回應讀者“知的權利”這一需求,特別是涉及公共議題與公共利益,如何為保障讀者的公民權益而作出努力。其次,在扮演制衡三權的第四權角色上,不能忘記新聞的價值在於監督政治權力,獨家要能揭露政治權力的偽善,而非違反常態與政治力量聯姻,造成媒體的災難。作為守門人的新聞工作者,有責任為讀者鑑別和選擇新聞,不能餵給讀者吃沒有營養,甚至是腐敗的食物,獨家新聞一定要是上佳菜餚,不能濫芋充數。
另外,獨家不能聞風言事,還要靠長期蒐集證據作為佐證。《華盛日報》的水門事件,致使兩名新出道菜鳥記者一夜成名,但不能忽略過程中他們如何一點一滴,以平實嚴謹態度進行查訪,才是最大的關鍵。如今報章大興說獨家專訪,還要看是否談出實質的內容,是否與廣大讀者利益有關,否則讀者覺得可讀可不讀,就使獨家流於形式化而已。新聞工作者不能偷懶或放縱新聞價值失範問題,只看堂皇的表面,打著獨家旗幟,而漠視獨家新聞的內在價值以及它的公共影響力。
政治學家伯納德.孔恩(Bernard C.Cohen)曾說:“在大多數時候,媒體並不能成功地告訴人應該怎樣思想,但能告訴聽眾應該思考什么”,這句話顯然不適用於今日我國媒體業,報章儼然成為私器甚於公器,並且迴避許多重要議題。最受讀者質疑的則是在面對大是大非原則時,模糊以對。一家負責任及有社會承擔能力的報館,原有必要思考如何維持社會與文化秩序正常的運作,豎立公共領域的理性價值,引領讀者走向思辨問題的高度,但自報變之後,新聞的責任倫理已被摧毀,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聞,更讓讀者有種“錯置”的混亂。
要求獨家,何其容易?ntv7的獨家報導令人眼前一亮,但願它能勇敢的堅持新聞的獨立性,捍衛讀者知的權利。這樣的獨家,讀者才會在乎!
有此感想,是因之前報章太愛冠上“獨家”二字作為新聞包裝出售。曾經某兩家報紙在同時間專訪相同的政界要人,卻各自視為本身獨家新聞。不重要的新聞變成獨家,重要的獨家卻被忽視,獨家已被簡化為“我有別人沒有”的概念,失去其在新聞學上的嚴格定義。在西方,新聞報導強調的是人的個性,媒體注重搶發獨家新聞,看重記者的署名以及採訪線上的個人榮耀,主要是為建立一個制度化的新聞價值與規範體系。
所以說,獨家新聞之構成有其條件,不是隨意獨家二字便能了事。楊照在一篇“‘獨家’新聞泛濫成災”,提出說獨家新聞的先決條件必須是新聞,必須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這也許就要回到“什么是新聞”的基源問題,才能回答第二層的問題:怎樣才算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台灣目前面對的問題,是獨家“私領域化”,特別是近幾年來桃色紛聞佔據絕大版位,公私價值秩序的顛倒,使新聞快速變得庸俗化與瑣碎化。
回應以上問題,無論是台灣媒體業或回到我國媒體的語境,尤其是平面媒體,獨家新聞首先必須能回應讀者“知的權利”這一需求,特別是涉及公共議題與公共利益,如何為保障讀者的公民權益而作出努力。其次,在扮演制衡三權的第四權角色上,不能忘記新聞的價值在於監督政治權力,獨家要能揭露政治權力的偽善,而非違反常態與政治力量聯姻,造成媒體的災難。作為守門人的新聞工作者,有責任為讀者鑑別和選擇新聞,不能餵給讀者吃沒有營養,甚至是腐敗的食物,獨家新聞一定要是上佳菜餚,不能濫芋充數。
另外,獨家不能聞風言事,還要靠長期蒐集證據作為佐證。《華盛日報》的水門事件,致使兩名新出道菜鳥記者一夜成名,但不能忽略過程中他們如何一點一滴,以平實嚴謹態度進行查訪,才是最大的關鍵。如今報章大興說獨家專訪,還要看是否談出實質的內容,是否與廣大讀者利益有關,否則讀者覺得可讀可不讀,就使獨家流於形式化而已。新聞工作者不能偷懶或放縱新聞價值失範問題,只看堂皇的表面,打著獨家旗幟,而漠視獨家新聞的內在價值以及它的公共影響力。
政治學家伯納德.孔恩(Bernard C.Cohen)曾說:“在大多數時候,媒體並不能成功地告訴人應該怎樣思想,但能告訴聽眾應該思考什么”,這句話顯然不適用於今日我國媒體業,報章儼然成為私器甚於公器,並且迴避許多重要議題。最受讀者質疑的則是在面對大是大非原則時,模糊以對。一家負責任及有社會承擔能力的報館,原有必要思考如何維持社會與文化秩序正常的運作,豎立公共領域的理性價值,引領讀者走向思辨問題的高度,但自報變之後,新聞的責任倫理已被摧毀,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聞,更讓讀者有種“錯置”的混亂。
要求獨家,何其容易?ntv7的獨家報導令人眼前一亮,但願它能勇敢的堅持新聞的獨立性,捍衛讀者知的權利。這樣的獨家,讀者才會在乎!
上一篇:【論文】報紙副刊與文化權力
下一篇:【專欄】記者養成與企業文化
「吃菜共歸新教主,種花真負舊時人」─陳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