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8 21:48:06esperanza

《轉貼》我的荷蘭老闆

這是一個朋友轉寄給我的一封信。

作者在荷蘭唸建築設計二年,最近在荷蘭被延攬到觀光局辦的國際競圖的七間入選團隊中工作。這是她的工作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

從事建築業已破十年,一直堅持在建築的最前端-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看盡數不清的建築師、設計師,對於這號稱工業的火車頭工業的先發工作,內心真是百味雜陳。尤其近幾年大陸市場的開放,大陸人才的急起直追,大大的影響並威脅到台灣建築業每一個人。

很希望藉由一些海外工作經驗的分享,能讓台灣的我們從基本對工作、對生活的認知上改變觀念及態度。

而我相信並認為,這些觀念及態度,並不僅僅侷限於建築業而已。

與大家共勉~

by:Terra

--------------------------------------------------------------------------------

我的荷蘭老闆


『What a fuck!! Damn it!!』

我仔仔細細地切割著飛機木,打算把下午開會要用的模型完成。這片大屋頂用的木桁架應該會很精彩。心裡暗想著依照台灣的施工環境與水準,承包商肯定會幹聲連連……
才剛想完這個句子,對面馬上有人大聲的吐出一連串髒話。是我的荷蘭老闆,他把一個形狀詭異的大量體給切歪了……

上學期的設計老師推薦我給一家荷蘭事務所,他們剛通過台灣觀光局舉辦的國際競圖第一階段
正要開始進行第二階段的設計競賽,需要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合作。因為表現還不錯,所以有了這個合作機會。於是我每星期上三天班,來回在鹿特丹與臺夫特之間奔波。

言歸正傳。我的荷蘭老闆其實有四個人,都是1971年次, TU Delft畢業,年紀輕輕卻已經很有作為。他們的作品從比例尺1:10到1:10000,舉凡家具設計、住宅、機場增建、都市更新到研究、著作出版,都在這個事務所裡找得到。

外觀絲毫不起眼卻非常國際化,某種程度而言,是拜荷蘭教育之賜。語言教育的成功當然不在話下,再加上平時學生們作學問的態度非常積極認真,各方面的知識極紮實地去建構與延伸(難怪常常覺得他們即便年紀輕輕但思想都很有深度)。關於設計也很嚴肅地在面對,根本就是可以被實現出來的作品。不像大部分的台灣學生那樣隨便與輕浮。所以他們落實到實務層面很快就能連接上,也難怪才剛踏出校門就有能力執行實際的案子。

我想說的,是他們對於建築的態度,也是給我很大的衝擊與反省的地方。

這四個人以前是學校同班同學,個性迥然不同,每個人各自有私生活與喜好,絕對不加班而犧牲自己的生活,也絕對不會把私人的世界互相混雜在工作場合裡。建築不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家庭、閱讀、旅行所佔的比例絕不比工作的份量少。但這不代表在建築的領域上他們不夠專業與投入,相反的,他們因為懂得暫停與放鬆,所以再回到工作崗位之後反而更有衝勁。

他們完全不信階級那一套狗屁,完全打破我在台灣人的事務所及日商公司裡工作的經驗與思維。在公司裡,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每一個人都要作設計;
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去買材料、切模型study;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場合提出他的想法與意見而受到絕對的尊重;
每一個人都要煮咖啡、吸地板;
每一個人都要清理垃圾和洗廁所;
沒有誰服務誰、下服務上、女服務男這種事存在。

雖然我是個剛進公司的外國新人,卻一下子就感受到自己在那個空間裡的平等地位與所受到的尊重:
所以整個team可能因為我給了個什麼意見就大大扭轉了設計的方向。
所以其中某個「老闆」(如果一定要用這個詞的話)可能因為畫圖畫到抓狂而去幫大家買麵包和蘋果。
所以每個人都很快樂、平等、有尊嚴。
所以我正在設計一棟作為主秀的建築物。
所以會聽到某個正在割保力龍的「老闆」罵髒話。
你不會有身份與定位的問題,你有絕對的空間去發揮。

我很喜歡很喜歡去那裡「上班」(與其說是上班,不如用「參與」某個案子來得更貼切數十萬倍),這種事情在台灣,至少在我以前的工作經驗裡從沒有發生過、甚至是以後也不可能發生的。

再者,他們對於整個都市環境、建築與設計的熱情絕對不是靠無止盡的工作時間來展現。而是在不斷的討論、彼此間的腦力激盪、如山高的草圖草模中透露出來的。所以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討論概念,所以不斷地嘗試各種可能的方案,所以到最後呈現的雖然只是幾條線卻很多很多想法在裡面。

這跟以前在台灣的經驗又大相逕庭。以前大家只會趕快要定一個很炫的型,然後要作一個很炫的表現法,可是仔細一看內容卻乾燥的可以。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從不忘記在工作中互相學習以及在工作中得到樂趣的態度。
「We should never forget to have fun!」
這是其中一個「老闆」一直提到的一句話。

記得在一本書中讀到過:有百分之86的荷蘭人覺得自己很快樂。我想這四個人一定在那百分之86之中。而如果我現在也是荷蘭人的話,一定也會被算在裡面。

這並不是外國和尚比較會念經的心態,而是透過自身實際的經驗而得到的感想。這一個多月來所接觸到的,已經給我很大的啟發與影響,往後也會懂得用更積極且健康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工作與專業。這絕對無關乎拿到多少薪水,因為那已經遠遠超出金錢可以衡量的範圍。我在鹿特丹那個角落裡所學到、看到、得到的,將是我留學經驗裡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

在台灣建築師眼中,這個只不過是位於某棟破房子裡的事務所。裡面所綻放著的,才是我心目中真正建築人該有的精神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