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2 23:14:07劉乃誌

家屬篇:代父出征花木蘭

妳不用上班嗎?
「我現在請假,去年七月到今年七月這段時間,我留職停薪來照顧媽媽,本來現在輪到弟弟,可是因為最近媽媽情況不好,會胡言亂語,我很擔心,所以我又來了。」

照顧病人是病家一個很大的功課,當然功課可以請別人代做,請個菲傭、看護,就現在的台灣社會來說,都不是一件難事。可是要家裡面的人自己來做,問題就大得多了,每個人可以運用的時間不一樣,對照顧病人這件事的投入意願不一樣,對照顧品質的要求和仔細能力不一樣,在在都考驗著病家成員間的關係和溝通能力。

是弟弟要妳來的嗎?
「不是,我自己請假過來的。」
「現在媽媽的情況,我覺得很痛苦,希望她能夠早點結束,任何方法都好。」

媽媽活著的時候,妳比較痛苦,所以希望她能夠早點走,來減少你的痛苦?
「她活著的時候,我沒有辦法專心上班,老想著這裡,所以我希望她早點走,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很自私,可是真的,早點走,對她、對小弟、對我都好。我覺得我要是不來,就好像是鴕鳥,可是來了又很痛苦。」

媽媽活著的時候,你不能當她死了,好好地上班,所以你認為媽媽死了,你就可以當她活著,好好地繼續過你的生活?
這樣的想法讓我很困惑。

人的想法經常很矛盾,可是自己卻常常看不見矛盾的地方,事實上這些矛盾可能並不存在,而是有些需要和考量被隱藏在矛盾的背後,隱藏的原因有很多,簡單來說就是人自己並不想去看見,或者這樣的思考模式已經內化成直接的反應,因為直接,所以自然就忽略了這樣的模式所隱含的意義。

對話的目的就在於協助病人或家屬看見自己的話裡面真正的意思,發現隱含在其中的矛盾,進而更了解自己的狀態。

惠惠不可置信地看著我,眼淚開始不聽使喚地泊泊流下來。
「我覺得好累,自從十幾年前爸爸過世之後,弟弟才十四歲,什麼都不懂,整個家族的人都在看我們該怎麼活下去,所以我高職畢業之後,就放棄繼續升學開始工作,把所有的錢都拿回家裡,維持住這個家。」

所以你開始扮演爸爸的角色,把爸爸的責任扛在自己的肩膀上。
我直接點出來。
「以前爸爸特別疼我,一定希望我好好照顧弟弟,我這麼努力,為什麼弟弟不能體會我的心情?」
我忍不住想先照顧惠惠的心情。
要是爸爸知道這個女兒為家裡犧牲這麼多,他一定會很捨不得的。

「這個家的四個角,已經倒了一個角了,現在媽媽又要倒了,就要剩下我和弟弟兩個人,我要努力維持住這個家,可是弟弟為什麼要離我越來越遠?」

我突然覺得女兒對父親的悲傷,是這個事件背後的黑手。
你以為你這麼做,爸爸就會回來嗎?
「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會對著爸爸的照片講話,告訴他我的狀況,希望他能夠賜給我勇氣,最近媽媽這個樣子,我不停地和爸爸講話,不知道該怎麼做?」
你好想他,
我又遞給她第二張的面紙。

「為什麼弟弟就不能聽我的話,照我的方式去做?以前爸爸都會這樣做,先為全家人想到未來,媽媽也是,所以我現在也要為弟弟準備他的未來。」
你還在當一個爸爸的角色,把這個家的責任攬在自己肩膀上。
我又強調一次。
好像你越要把他捉住,他就跑得更遠。
沈默了一下,惠惠突然破涕為笑,
「你說的沒錯,好像是這樣。」
你當弟弟是你兒子,可是弟弟卻一直當你是姊姊,兩邊兜不起來,當然越走越遠了。

「我也沒有要他怎麼做啊!只是以後就剩下我們兩個人了,我們該好好想想要怎麼過下去。」
我提醒她,
不是你們,是你和弟弟兩個。
以後你會有你的生活,弟弟會有弟弟的生活,他現在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那個小孩子了,妳也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姊姊了。

這是悲傷的一種方式,儘管事件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久遠,影像已經慢慢地變得模糊了,可是當時的情感和想法依舊是那麼地鮮明,就這麼停留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悲傷的人選擇性地忽略現在和過去這些不同時間和空間的差異,依舊堅持著當時情感和想法所對應出來的方法,不適應和格格不入可想而知,然而這些困難卻仍然被悲傷的人當成是逝者的磨練和托付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悲傷就這麼困在自己架構的世界裡面。

「我知道不管自己有沒有結婚,都要過自己的生活,我也知道弟弟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可是我仍然希望,以後我們兩個仍然可以像是一家人一樣,而不是各有各的路,就像現在,他有困難的時候,都不肯跟我說,反而去找他的朋友,朋友是很好啊,可是怎麼比得過家人呢?」

你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是什麼?
惠惠又是一怔,「我喜歡吃的東西很多啊,假如只能挑一道的話,我會選紅燒肉,媽媽做的紅燒肉,弟弟也喜歡吃。」
那麼有沒有哪一道菜是你喜歡吃,可是弟弟不喜歡的?
「白斬鷄吧!鷄肉的味道那麼甜,我搞不懂為什麼他會不喜歡?」
你可以想像,當你挑了一塊最棒的白斬雞肉,放棄自己不吃,夾到弟弟的碗裡面,希望他也能夠品嘗到這麼好的美味時,他會有什麼表情嗎?
......
你這麼用心的對他,給他你認為是最好的,為他犧牲這麼多,你覺得他的反應是什麼?
......

常常不是我們不懂,腦筋清楚的很,可是偏偏想的是一回事,做出來的又是一回事,從小我們就被訓練要讀書,要考試,用腦筋,用理性來看事情,想事情,真正要我們反應的時候,卻是心在帶著我們,腦筋懂了,心卻不懂,所以懂了有懂了的講法,不懂卻有不懂的做法。

要把道理讀到心裡面,讓心能懂,還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只好一讀再讀,相同的事情也就因此一再地發生,直到哪一天,心開竅了,懂了,事情才會告一段落,不過會有些人,有些道理,心一輩子也弄不懂。

「他為什麼不找姐姐?我是他最親的家人啊!」
「他為什麼不喜歡吃白斬鷄?」
「他為什麼不愛我???」
蒼蠅水 2020-01-13 17:33:05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fifi 2013-08-08 23:53:14

我想請問一下,安寧病房適合剛畢業新進人員學習的地方嗎?麻煩妳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