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29 08:52:00劉乃誌

病人及家屬篇:你和我

星期天的晚上,我在百貨公司地下小吃部吃飯的時候,對面的位子來了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先生是個外國人,背著一個大概一歲左右的妹妹,媽媽是台灣人,帶著兩三歲小男孩先坐定,我想他們大概在這附近逛了一陣子,夫妻倆一邊討論要吃些什麼,誰先去買,先生一邊就打開拿在手上剩下一半的蘋果汁要喝,小男孩看見了,仰臉舉著雙手說:「我要juice(果汁)!我要juice!」爸爸義正嚴詞的告訴他:「This is mine(這是我的),你的養樂多在桌上。」然後就自己喝了起來,完全不理會小男孩繼續大聲的邊叫邊揮舞著手:「我要juice!啊…我要juice!」

大人不顧小孩子的要求,卻自己享受,通常會讓路人看不慣。果然媽媽開口了:「你就給他喝嘛!」爸爸拗不過,把蘋果汁交給媽媽說:「那你給他喝。」媽媽接了交給小男孩,還擔心小朋友嗆到,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看著,因為剩一點點,媽媽怕小男孩沒有喝夠,又拿起放在桌上還沒有開封的大瓶養樂多,一邊開封,一邊問他:「你還要不要喝養樂多?」然後媽媽沒問小男孩自己就先喝了一口,接著交給小朋友。

這個情景聽起來或許沒有什麼特別,因為在我們身邊似乎經常看得到,好像爸爸的東西就是小朋友的東西,小朋友的東西就是媽媽的東西,反正就是一家人嘛,為什麼要分得這麼清楚?比較起外國人在面對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每個有能力做決定的個人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並且尊重其他人所做的決定,台灣人在這個個人界限的不清不楚就非常的明顯,有時候家裡發生的事情會弄不清楚是誰的需要,明明是我自己的需要,卻變成家人要負責的時候,有人就要受苦。

「我真的覺得好累,發病到現在將近兩年的時間,治療從來沒有停過,每次治療都很辛苦,尤其是化療,那種感覺好像生不如死,治療之前總是有一些的期待,覺得辛苦應該是有代價的,可是治療完之後發現結果並不如預期,打擊是非常大的,然而還沒有時間難過,因為下一個治療就馬上要決定,這種屢戰屢敗、身心俱疲的感覺讓我好想休息一下,卻總是說不出口,因為一提到這個話題,太太就覺得我要放棄,聲淚俱下地要我繼續努力,為了她我只好咬牙撐下去,心裡卻有擋不住的聲音說想放棄。」

家人的需求造成病人在心理上的額外負擔,假如病人不能把家人的需要回歸給家人,病人就沒有辦法視自己的狀況來決定治療的計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不僅家人會不清楚,有時候連病人也會「牽托」到家人身上,覺得一切都是家人的要求,而弄不清楚有些事情是自己的決定,別人是沒有辦法干預和左右的。

「爸爸、媽媽,我好痛苦,你們知道嗎?你們為什麼不讓我早點走?你們為什麼要拉住我?」病人覺得每一天都是為了家人而活,過得痛苦萬分,他把家人的捨不得看作是綑綁的枷鎖,牢牢套在自己的身上,他那麼苦苦哀求站在身邊的家人,可是家人看起來卻一臉無辜,因為他們已經接受病人不可治癒的事實,只希望醫療可以減少病人的痛苦,似乎家人已經都能放手,只有病人自己放不下,他還在擔心自己希望能夠早點解脫的決定會讓父母難過。直到後來他發現了原來他活下來的每一天都是自己和他的身體的共同決定,這個領悟帶來很大的改變,讓他最後幾天的生活充滿了喜悅和感謝。

人都有為自己做決定的權力與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別人就不能表達意見,我們仍然可以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可是我們要尊重的是,別人要不要接受那是別人的事情,同時我們也要相信,當一個有能力做決定的人所做出來的決定,一定是在當時他所能考慮的狀況裡面,所做出來最好的決定,或許他不願意讓別人傷心,別人的感覺也可能是他考慮的因素之一,究竟哪些因素的比例重哪些輕,都是當事人自己的判斷,一旦做出決定,不管自己或者是別人都要能夠相信這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某個人所做出來最好的決定,唯有這樣,我們也才能坦然地接受決定之後的結果,無可逃避地為這個決定負起該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