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4 22:43:50果子離
《沙門空海》拾想(下)
5
「你啊!真是個不可思議的人啊!」在小說裡,橘逸勢多次對空海發出「不可思議」之嘆。
逸勢眼中的空海,體能、毅力驚人,聰慧不群,學問淵博,華語流利,漢文典雅,通人事之道,窮宇宙之理。逸勢甚至驚嘆地問說:「難道沒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嗎?」
這不是小說家誇大的用語,空海大師本尊正是以「不可思議」的形象出現在歷史舞台裡。
在空海的傳記中,我們也看到他人以「不可思議」來形容空海。
空海擁有不可思議的才能,他勤學敏思,一點就通,舉一能夠反三。
二十歲出家前,空海便讀遍儒學著作,二十四歲寫出《三教指歸》一書,比較儒、道、釋(佛)三家的學說思想。
空海入唐,拜惠果為師。凡道俗僧窮一生之力都學不來的,空海只在短短三個月就盡得密宗玄奧。「不思議呀!不思議呀!」從惠果大師到同門師兄都不禁贊嘆。
年邁的惠果傳法給空海,並把弘揚密宗的任務託付給空海之後不久便圓寂了。那年空海才三十二歲。
空海回日本後創建密教真言宗,死後日本天皇追諡他為「弘法大師」。
空海是宗教家、教育家,也是書法家、詩人、畫家,本尊即具備不可思議的才質,不必等到小說家虛構並以法力加冕。
除了才智,據說空海具有神秘力量。兩種形象加在一起,空海在小說裡的表現如此傑出,也就順理成章了。
6
「沙門□□」,為什麼「□□」裡的人名是「空海」,而不是其他和尚?
然而有比空海更適任的主角嗎?
夢枕獏選擇空海為主角,一如吳承恩《西遊記》筆下的唐三藏,從真實人物傳記裡取經,選角適切,不但說服力足,且形象鮮明,為小說成績加了不少分。
同為出家人,空海具有不可思議的智力和法力,不像玄奘化身的唐三藏愚昧無能、懦弱好哭。比較起來,空海討喜得多。
選定空海,不單是他博學多聞、艱苦卓絕,更大的原因是,空海的傳記本來就記載許多靈異傳奇、神怪傳說。
傳說空海年輕時入山修行,有一次在入定中,利劍由空中飛降,射向他的頭頂。他剎時領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也奇怪,利劍隨即轉向,插進山壁。
又有這麼一段傳說:某日,空海來到一座城鎮,聽聞當地常有妖魔出沒,鎮民要求空海作法袪魔。空海持筆對著天空,虛擬揮毫,寫下一段經文,寫完後天空清楚地浮現一段經文,久久不散,此後,妖魔鬼怪不再出現。
種種傳聞為空海增添神秘色彩,《沙門空海》有鬼魅神佛,也就不足為奇了。
空海便這樣成為小說的第一男主角。就好像西洋畫家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達文西密碼?而不是梵谷、畢卡索密碼?
故事愈是真假相映、虛實相生,就愈扣人心弦。
夢枕獏憑豐富的歷史知識,以及充沛的想像力,做到了。
7
不知道夢枕獏當初如何構思,他找到楊貴妃生死之謎這個切入點之後,和另一個點──空海入唐取經,連綴成一條軸線,一拉便拉開小說序幕,扯出一段故事。
也許日本人對楊貴妃未死的傳聞比華人更敏感。
日本有個叫做久津的漁村,被稱為楊貴妃之鄉,因為當地人相信當年楊貴妃大難不死,乘船漂泊,最後漂到日本「唐渡口」,也就是今日山口縣的久津。
有這一層地緣關係,加上故事淒美,要想不成為日本小說題材也難。
楊貴妃之死,眾說紛紜。官方說法是玄宗逃亡途中,為平眾怒,把楊貴妃縊死於馬嵬驛。其他死法,或曰死於亂軍之中,或曰吞金而死。
或者根本未死。
如果沒死,下落何方?隱姓埋名、流落民間(做了道士、女尼)最可能,也最合理,但最沒想像力。
最為勁爆的觀點出自已故學者衛聚賢(許多資料誤為「魏聚賢」)《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說楊貴妃遠渡重洋,被人帶到美洲大陸去了。是耶非耶,關鍵不在楊貴妃是不是到了美洲,而是中國人是否發現了美洲。
比較起來,楊貴妃在重重掩護下,漂洋過海,逃亡並終老於日本的說法較為合理,較不誇張,而且充滿想像空間。
但這麼一來等於否定正史書寫。「上(玄宗)乃命(高)力士引(楊)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置驛庭,召(陳)玄禮等入視之。」《資治通鑑》這樣記載。
夢枕獏處理這個歷史題目,絕頂聰明,他既不說中國史書寫錯,也不說民間傳說是對的,他說兩者皆對。
然而死就死,活就活,怎麼可能又死又活,兩者都對?夢枕獏必須自圓其說,而且圓得漂亮。
夢枕獏說,兩種記載都對,但事實只有一個:楊貴妃被縊死,卻未真死,道士運用「尸解法」,讓楊貴妃逃過一劫。
夢枕獏調和正反,在矛盾中求統一,這分想像力真令人佩服。
然而人終有一死,即使楊貴妃不死於馬嵬驛,但在日本含恨以歿、抱憾以終,也足以讓人掬一把同情淚。
往者已矣,生者何堪?
在世人想像中,楊貴妃難遣人間未了情,怨念如此之深,不太可能羽化登仙,只好以鬼魂形態繾綣世間。夢枕獏便扣住這樣的人性心理,活化故事素材。
到底楊貴妃在整個故事扮演什麼角色,光看已出版的前四冊還不能斷定,在楊貴妃死而復生卻魂飛魄散的淒厲情節中,讓人更迫不及待全集之出版。
8
大學者、大作家談起啟蒙書,幾乎都不是四書五經,反而是章回小說、童話、小人書。大人視為不登大雅之堂,卻引領他們步向知識殿堂。
能夠開啟讀者想像的窗、知識的門,這種通俗文學,便不是普通文學。
《達文西密碼》大賣,帶動討論熱潮,多少人這輩子第一次聽到「聖杯」這名詞,第一次仔細端詳《最後的晚餐》畫作。認識達文西的人更多了,傳記和畫冊不知多賣了多少。
許多小朋友,從三國電玩、漫畫,一路連結到《三國演義》、《三國志》,對於三國歷史,原來不知道的知道了,原來沒興趣的有興趣了。
不論出發點是好奇心、求知慾或性好八卦,若因此而留意相關知識,多聞闕疑,總是好事。許多知識,寫在教科書裡,學子望之卻步,遑論吸收。
不是說通俗著作或遊戲可以取代書本知識,但那是起步,現在一小步,以後一大步。知識源於興趣,學問出於好奇。
或曰,《達文西密碼》、《三國演義》裡扭曲歷史、宗教,蒙蔽真相,誤導學子,莫此為甚,甚至有教會要求查禁《哈利波特》。殊不知識者正可利用這個機會導正澄清。平日授學說教,無人聞問,這下子趁話題正熱,議題當紅,透過大量採訪、撰文,聲音會被聽見,反而是宣揚教義、倡導學術的好時機。
《沙門空海》不是知識小說,但讀者若能受到刺激,為瞭解故事背景而延伸閱讀,就能長知識、生智慧。也許當《沙門空海》紅透書市,也會像《達文西密碼》那樣衍生系列知識性的周邊產品。除了空海等人物傳記,大唐史、日本史、西域史、佛教史、回教史、祅教史、中日交通史、有關巫術的筆記小說、有關楊貴妃和唐明皇的野史傳說,都有得聊。皓首窮經,其樂融融。
讀《詩經》可以「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詩經》不是自然圖鑑,所以能夠認識草木鳥獸,還有賴延伸閱讀。用這種心情讀《沙門空海》,也許更添趣味。
空海引進門,學海看個人。
9
空海被譽為不可思議,而讓空海贊嘆不可思議的,不是什麼人,是一座城市。
空海和逸勢來到唐代的長安,迭為大唐盛世而驚嘆連連。那是個胡漢融合的時代,不分種族、國籍,都可能在朝為官,文化交流,人才流動,以相容取代排外,用加法代替減法,活得那麼有自信。
因為自信,所以不怕被同化,不怕喪失主體性。大海吸納百川,大唐的自信,空海的自信。
空海搭遣唐使船到中國,途中遇到風暴,岌岌可危,人人驚惶,唯空海超然以對。船上卜者、陰陽師作法祈福,空海說,沒有用的啦,連佛法也一樣,難以改變天象。「你完全不在意嗎?」逸勢問。空海答覆說,不是不在意,而是一切交由天命安排,而他自信有此天命。憑這分自信,空海度過很多危機。
自信的空海,也能欣賞長安的自信。
夢枕獏透過空海之眼,描繪長安的繁華和多元,讀者在想像大唐風華之餘,不免嘆息,這樣的國度怎麼到了後世反而淪為閉關自守、故步自封的境地。《沙門空海》可能不會提供解答,這問題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的。
10
故事還沒完,還有得想。
「你啊!真是個不可思議的人啊!」在小說裡,橘逸勢多次對空海發出「不可思議」之嘆。
逸勢眼中的空海,體能、毅力驚人,聰慧不群,學問淵博,華語流利,漢文典雅,通人事之道,窮宇宙之理。逸勢甚至驚嘆地問說:「難道沒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嗎?」
這不是小說家誇大的用語,空海大師本尊正是以「不可思議」的形象出現在歷史舞台裡。
在空海的傳記中,我們也看到他人以「不可思議」來形容空海。
空海擁有不可思議的才能,他勤學敏思,一點就通,舉一能夠反三。
二十歲出家前,空海便讀遍儒學著作,二十四歲寫出《三教指歸》一書,比較儒、道、釋(佛)三家的學說思想。
空海入唐,拜惠果為師。凡道俗僧窮一生之力都學不來的,空海只在短短三個月就盡得密宗玄奧。「不思議呀!不思議呀!」從惠果大師到同門師兄都不禁贊嘆。
年邁的惠果傳法給空海,並把弘揚密宗的任務託付給空海之後不久便圓寂了。那年空海才三十二歲。
空海回日本後創建密教真言宗,死後日本天皇追諡他為「弘法大師」。
空海是宗教家、教育家,也是書法家、詩人、畫家,本尊即具備不可思議的才質,不必等到小說家虛構並以法力加冕。
除了才智,據說空海具有神秘力量。兩種形象加在一起,空海在小說裡的表現如此傑出,也就順理成章了。
6
「沙門□□」,為什麼「□□」裡的人名是「空海」,而不是其他和尚?
然而有比空海更適任的主角嗎?
夢枕獏選擇空海為主角,一如吳承恩《西遊記》筆下的唐三藏,從真實人物傳記裡取經,選角適切,不但說服力足,且形象鮮明,為小說成績加了不少分。
同為出家人,空海具有不可思議的智力和法力,不像玄奘化身的唐三藏愚昧無能、懦弱好哭。比較起來,空海討喜得多。
選定空海,不單是他博學多聞、艱苦卓絕,更大的原因是,空海的傳記本來就記載許多靈異傳奇、神怪傳說。
傳說空海年輕時入山修行,有一次在入定中,利劍由空中飛降,射向他的頭頂。他剎時領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也奇怪,利劍隨即轉向,插進山壁。
又有這麼一段傳說:某日,空海來到一座城鎮,聽聞當地常有妖魔出沒,鎮民要求空海作法袪魔。空海持筆對著天空,虛擬揮毫,寫下一段經文,寫完後天空清楚地浮現一段經文,久久不散,此後,妖魔鬼怪不再出現。
種種傳聞為空海增添神秘色彩,《沙門空海》有鬼魅神佛,也就不足為奇了。
空海便這樣成為小說的第一男主角。就好像西洋畫家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達文西密碼?而不是梵谷、畢卡索密碼?
故事愈是真假相映、虛實相生,就愈扣人心弦。
夢枕獏憑豐富的歷史知識,以及充沛的想像力,做到了。
7
不知道夢枕獏當初如何構思,他找到楊貴妃生死之謎這個切入點之後,和另一個點──空海入唐取經,連綴成一條軸線,一拉便拉開小說序幕,扯出一段故事。
也許日本人對楊貴妃未死的傳聞比華人更敏感。
日本有個叫做久津的漁村,被稱為楊貴妃之鄉,因為當地人相信當年楊貴妃大難不死,乘船漂泊,最後漂到日本「唐渡口」,也就是今日山口縣的久津。
有這一層地緣關係,加上故事淒美,要想不成為日本小說題材也難。
楊貴妃之死,眾說紛紜。官方說法是玄宗逃亡途中,為平眾怒,把楊貴妃縊死於馬嵬驛。其他死法,或曰死於亂軍之中,或曰吞金而死。
或者根本未死。
如果沒死,下落何方?隱姓埋名、流落民間(做了道士、女尼)最可能,也最合理,但最沒想像力。
最為勁爆的觀點出自已故學者衛聚賢(許多資料誤為「魏聚賢」)《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說楊貴妃遠渡重洋,被人帶到美洲大陸去了。是耶非耶,關鍵不在楊貴妃是不是到了美洲,而是中國人是否發現了美洲。
比較起來,楊貴妃在重重掩護下,漂洋過海,逃亡並終老於日本的說法較為合理,較不誇張,而且充滿想像空間。
但這麼一來等於否定正史書寫。「上(玄宗)乃命(高)力士引(楊)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置驛庭,召(陳)玄禮等入視之。」《資治通鑑》這樣記載。
夢枕獏處理這個歷史題目,絕頂聰明,他既不說中國史書寫錯,也不說民間傳說是對的,他說兩者皆對。
然而死就死,活就活,怎麼可能又死又活,兩者都對?夢枕獏必須自圓其說,而且圓得漂亮。
夢枕獏說,兩種記載都對,但事實只有一個:楊貴妃被縊死,卻未真死,道士運用「尸解法」,讓楊貴妃逃過一劫。
夢枕獏調和正反,在矛盾中求統一,這分想像力真令人佩服。
然而人終有一死,即使楊貴妃不死於馬嵬驛,但在日本含恨以歿、抱憾以終,也足以讓人掬一把同情淚。
往者已矣,生者何堪?
在世人想像中,楊貴妃難遣人間未了情,怨念如此之深,不太可能羽化登仙,只好以鬼魂形態繾綣世間。夢枕獏便扣住這樣的人性心理,活化故事素材。
到底楊貴妃在整個故事扮演什麼角色,光看已出版的前四冊還不能斷定,在楊貴妃死而復生卻魂飛魄散的淒厲情節中,讓人更迫不及待全集之出版。
8
大學者、大作家談起啟蒙書,幾乎都不是四書五經,反而是章回小說、童話、小人書。大人視為不登大雅之堂,卻引領他們步向知識殿堂。
能夠開啟讀者想像的窗、知識的門,這種通俗文學,便不是普通文學。
《達文西密碼》大賣,帶動討論熱潮,多少人這輩子第一次聽到「聖杯」這名詞,第一次仔細端詳《最後的晚餐》畫作。認識達文西的人更多了,傳記和畫冊不知多賣了多少。
許多小朋友,從三國電玩、漫畫,一路連結到《三國演義》、《三國志》,對於三國歷史,原來不知道的知道了,原來沒興趣的有興趣了。
不論出發點是好奇心、求知慾或性好八卦,若因此而留意相關知識,多聞闕疑,總是好事。許多知識,寫在教科書裡,學子望之卻步,遑論吸收。
不是說通俗著作或遊戲可以取代書本知識,但那是起步,現在一小步,以後一大步。知識源於興趣,學問出於好奇。
或曰,《達文西密碼》、《三國演義》裡扭曲歷史、宗教,蒙蔽真相,誤導學子,莫此為甚,甚至有教會要求查禁《哈利波特》。殊不知識者正可利用這個機會導正澄清。平日授學說教,無人聞問,這下子趁話題正熱,議題當紅,透過大量採訪、撰文,聲音會被聽見,反而是宣揚教義、倡導學術的好時機。
《沙門空海》不是知識小說,但讀者若能受到刺激,為瞭解故事背景而延伸閱讀,就能長知識、生智慧。也許當《沙門空海》紅透書市,也會像《達文西密碼》那樣衍生系列知識性的周邊產品。除了空海等人物傳記,大唐史、日本史、西域史、佛教史、回教史、祅教史、中日交通史、有關巫術的筆記小說、有關楊貴妃和唐明皇的野史傳說,都有得聊。皓首窮經,其樂融融。
讀《詩經》可以「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詩經》不是自然圖鑑,所以能夠認識草木鳥獸,還有賴延伸閱讀。用這種心情讀《沙門空海》,也許更添趣味。
空海引進門,學海看個人。
9
空海被譽為不可思議,而讓空海贊嘆不可思議的,不是什麼人,是一座城市。
空海和逸勢來到唐代的長安,迭為大唐盛世而驚嘆連連。那是個胡漢融合的時代,不分種族、國籍,都可能在朝為官,文化交流,人才流動,以相容取代排外,用加法代替減法,活得那麼有自信。
因為自信,所以不怕被同化,不怕喪失主體性。大海吸納百川,大唐的自信,空海的自信。
空海搭遣唐使船到中國,途中遇到風暴,岌岌可危,人人驚惶,唯空海超然以對。船上卜者、陰陽師作法祈福,空海說,沒有用的啦,連佛法也一樣,難以改變天象。「你完全不在意嗎?」逸勢問。空海答覆說,不是不在意,而是一切交由天命安排,而他自信有此天命。憑這分自信,空海度過很多危機。
自信的空海,也能欣賞長安的自信。
夢枕獏透過空海之眼,描繪長安的繁華和多元,讀者在想像大唐風華之餘,不免嘆息,這樣的國度怎麼到了後世反而淪為閉關自守、故步自封的境地。《沙門空海》可能不會提供解答,這問題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的。
10
故事還沒完,還有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