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7 15:49:19月樹

標準妓女?

  依據劉慧英編著的《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國女性》,清末民初時候,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大都市裡的各類報刊上出現了大量妓女的照片和圖畫。圖照中的妓女們精巧地妝扮自己,臉上的表情充滿自信。

  對當時的中國都會民眾而言,這些本土妓女與雜誌刊載的西方美女相比,顯然是可望又可及的消費品,因而名氣響亮的妓女成了明星,被視為領導時尚潮流的先鋒,在一段時間裡既成為男性競相追逐的欲望目標,也成為大都會女性仿效的時尚模特兒。各娛樂小報也紛紛為妓女評選花榜(選美活動),並報導妓女的生活細節和軼聞趣事,於是妓女被公共化、傳媒化,色情業與出版業聯結,「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道靚麗風景」。

  今日此地,妓女的社會角色僅僅是男性的洩欲對象,同時又被人們歧視及忽略。然而,她們雖不曾被炒作成為眾人矚目的大明星,卻仍舊處於被觀看的位置──當然這位置相較之下是不被社會崇拜的:當警方逮獲妓女,平面媒體就會刊載妓女們的照片,滿足讀者(不分性別)的窺視欲望。

  至於今日此地的妓女究竟崇尚怎麼樣的裝扮,我還沒深入調查,不過相信英明的警察已有一套辨識妓女身份的標準,就像辨識吸毒者或偷竊犯一樣。近日有母女在鬧市中被警察懷疑是妓女,如果她們的裝扮模式是妓女的標準裝扮(穿細肩帶背心及化濃妝?),恐怕都城裡滿街都是看起來像妓女的女性。

  人們習慣以既定標準(也就是刻板印象)為陌生人歸類:女性主義者一定是左手煙來右手酒,不穿裙子不化妝;過了適婚年齡仍孤單一人,而且對女性有偏見的男子一定是同性戀。

  沒有標準的女性主義者,也沒有標準的妓女,而標準的性別歧視案例,倒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