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理財周刊】
網路上曾經有個實驗,一位名叫皮亞傑的人,他將10個彈珠各5個排成上下兩排,再來將第11顆彈珠加入下一排並將長度縮得比上一排小,問小孩哪一排彈珠比較多?結果小孩會說較長的那排較多。但以相同實驗,只是將彈珠換成巧克力後,實驗結果完全改觀,兩歲半的小孩都知道要拿下面這一排!
一個當老師的媽媽問小孩:「小於100的最大整數是多少?」小孩目瞪口呆,不知道媽媽在講什麼,眼看弟弟要挨揍,哥哥跑過來幫忙:「媽媽要給你一個紅包,裡面的錢不得超過100塊,你要多少?」弟弟立刻說:「99!」
今天我們的教學不能與生活連在一起,小孩不知你在問什麼時,這不代表他很笨!對於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有效學習,要從了解他們的心理,並且以他們所要的方式著手。
有位媽媽於網路上提到,她後來讓孩子願意看中文,完全是從金庸的《書劍恩仇錄》著手,武俠小說嘛!講到最精采的地方,她就停下來說:「媽媽要去做家事了。」孩子拉著她問,後來呢?她就叫孩子自己去看。其實孩子並不能全看懂,自己用想像力填補了很多地方。但是他有強烈想要知道小說結局的動機,所以就能很主動的心甘情願讀完中文書。
小孩子往往喜歡看卡通影片,父母即可將理財教育,同時融入與他們共同享受卡通影片的快樂時光。
例如,看「櫻桃小丸子」影集時,可選擇有關消費及理財部分,一邊和孩子討論劇情中小丸子的行為對錯,一邊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零用錢,另在「哆啦A夢」的影集中-有出現大雄不當消費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部分,則作為負面教材,警惕孩子不要跟大雄一樣,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消費觀。
另外,父母亦可藉由與孩子玩遊戲,而達到理財教育生活化的目的,例如玩大富翁遊戲,在親子互動過程中,透過選擇買哪個地段房子,即可訓練孩子去思考手中擁有的錢和目前的投資比例是否適當或已過度投資。而撲克牌的「撿紅點」及「10點半」可培養孩子預測和選擇策略的能力,為未來投資布局能力作準備。
很多國外小孩理財教育書籍,特別強調教導孩子創業的理念,就我們台灣父母看來,這簡直是太瘋狂的,孩子上完學回到家 ,功課都做不完了,那有時間搞賺錢的活動,更何況創業是大人的玩意,小孩談創業根本不可能。但事實上,教導孩子創業,則是利用小孩子需要多餘零用金的動機所出發的理財教育,在進行的活動當中「寓教於樂」。
在美國學校 ,就將「創業」活動落實於學生的課程活動中,因此,曾有家長談到,他兒子在活動中,成立的是一家賣中國字畫的公司,作品就是在家自己用毛筆寫好的春聯,當然也可應客戶要求當場揮毫完成作品,反正老外不懂中文,也不知道寫得好不好。
此外,有個印度小孩的公司想做「蛇舞」的生意,但由於沒有真蛇可「舞」,只能自己傻跳「人蛇舞」,「看熱鬧」的倒是有,付款的卻沒有,所以沒幾天就倒閉了……。
另有一次活動是學校讓幾個班的孩子合組一家公司,孩子們各有自己的角色,有當工人的,有當設計人員的,有當管理人員的。公司內部用假錢流通,把個人的工作角色同報酬聯繫起來。
而該家長的兒子是個設計師,屬於動腦一族,才幹了沒幾天,他就發現公司「分配不均」、「貧富懸殊」:動手的,不如動腦的;動腦的,不如動嘴的(領導)。
這些創業活動的開展,可讓孩子學習社會上生存競爭的技巧、避免死讀書發揮創造力,並且將有關「錢」的教育隨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把賺錢的行為演繹得更貼近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