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0 15:59:40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小說】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一開場,第一回的第一句話,畫龍點睛的說出了古今中外人類歷史的必然趨勢。而這句開場白也點明了三國演義是屬於講史類的小說。事實上,它也正是中國歷史小說當中最傑出的一部。

三國
  所謂三國,指的是魏,蜀,吳,這三國。這段戰爭不斷,英雄輩出的歷史,起源於西元二世紀末的東漢末年,前後總共涵蓋了有九十七年漫長的時光.元末明初,羅貫中將流傳已久的三國故事改編成長篇章回小說,從此三國演義不但在文學史上佔了崇高地位,更深深影響了每一代中國人的思想,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了。
  東漢末年,朝廷中宦官得勢,導致政爭不斷,各地方也因此發生了不少的亂事,再加上幾次天災為害,不但使得國勢益加地衰微,百姓更是流離失所,無以維生。所謂時勢造英雄,在這動亂不安的時代裡面,崛起了三位極具才智,野心勃勃的英雄人物,各據一方,三分天下。他們分別是領有西蜀的劉備;雄據中原的曹操;以及獨霸江東的孫權。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史構成了三國演義的故事主幹。一千多年以來,這個時代面曲折複雜的歷史事件,一直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故事。
  在這段故事中,一一登場的英雄豪傑們,也成了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人物。三國演義能夠如此深入人心,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清楚詮釋了自古以來中國人根深柢固的「正統」觀念。

劉備
  蜀國的劉備所以受到作者的大力推崇,就是因為劉備具有漢室宗親的身份,因此合法的負有延續宗族香火,統一漢室的資格。相形之下,曹操由於以臣子的身份做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僭越行為,自然要被一心維護正統的人們所唾棄了。
羅盤先生(作家)三國演義的中心思想是忠與義。忠就是忠君愛國,所謂義,就是個人的義氣。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有能力的人都想來統一天下。劉備雖然姓劉,其實他和皇室的關係已經很遠了。他本來是賣草蓆為生的和皇室沒有什麼直接的連絡。不過他具有皇室的血統,代表了正統的輿論,所以他出來起義大家都認為合乎忠義的原則。

關羽
  關羽是義的代表,長得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力大無窮,光是一把隨身大刀就重達八十斤.他不但重義氣,講信用,更具有過人的膽識。
  早先劉備的力量還十分微弱的時侯,關羽曾經一度被曹操俘虜。曹操非愛惜關羽的才能,不但待他十分敬重,還封他為將軍。後來曹軍為袁紹所困,關羽便把握機會來報曹操的知遇之恩.他單騎衝入袁紹陣營,一刀就取下了袁紹大將顏良的首級,使得曹操得以化險為夷。取得了勝利。
  事後曹操奏表朝廷,要為關羽封侯,並且贈他美女金銀,但是關羽都不接受,反而悄悄地回到了劉備身邊。這種行為正充分顯示出,關羽對兄長的忠貞不渝。而這份重義的精神,使他受人景仰,成為忠義的代表人物。

張飛
  張飛是勇的代表,身材魁梧,聲如巨雷,個性猛烈如火,言行粗魯,但是耿直而忠厚,具有十分坦率的天性,是人們心目中可愛的英雄,稱他為「猛張飛」。
  他曾經單槍匹馬在當陽橋上對曹軍大喝:「誰敢對我決一死戰」.騰騰的殺氣然嚇退了百萬曹軍。劉備與關羽,張飛之間的 關係是 君臣也是兄弟。早年這三位豪傑在桃園裡結拜為拜把兄弟時,就已經結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義。三國故事所以感動市井小民,也在於這種對兄弟情義的執著。
羅盤先生(作家)在三國故事裡面,劉備被塑造成一個仁慈帝王的形象。劉備自小就胸懷大志,上報國家,下安黎民。他在建立蜀國以後,劉備更用仁愛的胸懷,對待他的子民,他一方面禮賢下士,可以說是仁君的化身。他和蜀國重要的部屬,如關羽、張飛、孔明的關係,雖然是君臣,但是事實上他們的友誼往往超 越了 君臣的輩份,有一種同甘共苦的情誼。
  三國演義雖然是以正史為軸,但是演義畢竟不是歷史,所以在書中的主角在傳奇化的情況之下,自然就顯得更加的有情有義、有勇有謀、有血有淚了!也自然成為人們心目當中的英雄。雖然三國演義所使用的文字是淺近的文言文,而不是口語的白話文,但是文辭並不艱深,做到了雅俗共賞。所以這一點卻沒有影響到這部小說的感染力跟戲劇張力。

諸葛亮
  除了前面所介紹的三位蜀國人物之外,其實還有一位「智」的代表,那就是蜀國的宰相-諸葛亮.他也是一位在中國民間具有崇高地位的不朽人物。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小說中他更被寫成忠貞和智慧的化身,充滿傳奇色彩,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能未卜先知,呼風喚雨。為了延請他為蜀國效命,劉備曾經三次親自登門造訪,留下了「三顧茅蘆」的千古佳話。雖然劉備整整比孔明年長二十歲,但他對待孔明卻如同師長般尊敬,甚至還說有了孔明,他就如同是魚得到了水般,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為了奪取天下,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了無數次大小的戰役。在戰爭中,孔明的軍事長才和過人的智慧,總能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為兵寡勢弱的蜀國打下了一片江山。
羅盤先生(作家)以四十六回草屯借箭的故事來說,周瑜曾經要求孔明要他在十天之內,打造十萬隻箭隻來和曹軍交戰。可是,孔明說他只需要三天就好了!只要幫他準備二十隻船,每一船上有三十個軍士,船上佈置好稻草和一些草紮的軍士以及布幔。
  然後,孔明在第三天的晚上下令船隻駛向曹軍的營地。因為諸葛亮懂得天文,所以他算定第三天的晚上會起大霧。所以他們的船一接近曹軍就大聲鳴鼓大喊。曹操心想,這麼大的霧,敵軍來襲一定是有預謀的,故而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曹操下令一萬名弓箭手,向來襲敵船射箭。孔明下令船隻調過船身,讓另外一面,來接受曹軍方的箭。到了快天亮的時候,孔明船隻上面的箭已經超過十萬隻了!於是孔明要船隻上的士兵向曹營大喊,「謝謝承相的箭!」這時曹操才知道受騙了,但他想要追趕卻已經來不及了!這一個事件,使得曹操非常的憤怒,同時也使周瑜非常的佩服!在當時來講,魏國是實力最雄厚的;東吳是擅於水戰的;而蜀國的力量是最微弱的!而蜀國卻能和兩雄並立,得到三分天下,可以說諸葛亮的居功是最大的。
  劉備臨死的時候,將輔佐兒子的重責大任託付給孔明,而孔明也確實做到了「士為知己者死」。一直到他病重身亡之前,還是不斷地在為蜀國的命運擔憂。孔明在帶兵出征前寫下了著名的「出師表」,字字血淚,句句出自肺腑。難怪後人都說讀「出師表」而不落淚的,必是「不忠」的人了。
  就因為「忠」「義」思想貫穿了三國演義的全書,因此想要奪取漢室天下取而代之的曹操跟孫權,都被視為是犯下了「不忠不義」的罪過。尤其是曹操,他在三國演義裡面被描寫成為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大惡」之人,更因此成為中國戲劇當中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大反派」。


曹操
  曹操是最早展露出政治野心的人物,後人評論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可見曹操本來就具有過人的雄才大略。但是他為了滿足個人的野心,不惜迫害忠良的行為,欲大大違背了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
  提起曹操有人佩服,有人痛恨,三國演義中用了許多篇幅來描寫曹操,無形中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為反派人物塑造出了最成功的藝術典型。
  三國的歷史,可說是一部奇謀狡計的謀略史,也是一部寫戰爭殺伐的戰爭史。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看,三國演義除了有傑出的人物刻畫技巧之外,也在戰爭場面的鋪陳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在每一場戰役當中,從策略的擬訂,到人性的描寫,都能夠引領讀者跟著,故事情節的推演,一步步參與了分析、策劃,好似在不知不覺之間走進了那個風雲迭盪的歷史舞台。上下將近一百年的三國歷史,最後以晉朝統一天下落幕,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先後亡故,沒有一個人完成統一天下的心願。
  曾經出現在三國舞台上的風雲人物,也一一地下台鞠躬,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只留下說不完的三國故事,依然代代流傳,成了中國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三國演義對中國文學還有戲劇以及社會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在潛移默化當中,它對世道人心,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它向廣大的社會群眾傳達了中國人固有的道德思想,也充份發揮了文學作品的教育功能。僅管霸業成空,僅管「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在欣賞三國演義的時候,那些風流人物的事蹟,仍然還是可以激起所有讀者的壯志豪情。所以建議您不妨親自來閱讀、體會看看。
  當然我們更歡迎您,更進一步地來跟我們一起進入下一本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世界!

來源:中華文化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