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太多疑!當心精神分裂症前驅期
太多疑!當心精神分裂症前驅期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在發病前一兩年,會出現病徵。一名女大學生,在國中時個性逐漸轉變的內向,高三開始,情緒起伏大,多疑,就連父親咳嗽,她都覺得爸爸對自己不滿,最後因為想法過於讓家人不解,協助就醫,才診出為精神分裂症前驅期,經服藥後病況已好轉,醫師呼籲,當發現有情緒敏感、個性異常轉變等思覺功能障礙時,應及早診治,療效會比起發病後治療來的好。(徐韻翔報導)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發病出現明確的妄想、幻覺與紊亂想法前的一兩年,其實就已經有病徵。一名大一的女學生,在國中時,常與同學衝突心情不好,原本外向的個性開始變得內向,不愛理人,高三開始,對於聲音更加敏感,父親咳嗽,便以為父親在嗆她,接著還進一步思考父親為什麼對自己有意見,想像的理由千奇百怪,讓家人無法理解,與哥哥也處不好,家庭氣氛差,最後因為考完大學後,情緒變本加厲,雖然沒有明確幻覺與固定妄想,但懷疑心卻加重,情緒調節差,在家人協助就醫後, 經診斷,才發現她以經處在精神分裂症前驅期,所幸在服用低劑量的抗精神分裂症藥物,反應非常好,病症逐漸好轉。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劉震鐘表示,這類患者在行為與想法上,個性與過去不同最明顯的表徵是與人接觸變得敏感,莫名的情緒調節失控,變得自閉,注意力很難集中,影響課業與工作,許多人誤以為是壓力大或失戀等原因影響,但其實卻可能是腦功能出現思覺功能障礙,處於精神分裂症前驅期。
醫師呼籲,當發現有疑似前驅期症狀時,例如,出現異於常人的想太多思考,或出現輕微短暫的幻覺經驗、與人互動太過敏感,與他沒有關係的事卻會和自己作聯想等症狀時,應該要積極追蹤,甚至讓藥物介入治療,不但可使用較低的藥物劑量,減低副作用,治療的效果也會比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