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2 16:04:38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即知是詩是禪

 

即知是詩是禪
【聯合報╱顏艾琳】
2007.08.12 01:50 am
 

評《背向大海》洛夫著 爾雅出版社 

一口氣看完「詩魔」洛夫的最新詩集《背向大海》,有滿心的禪喜跟敬佩之情。這一本與禪思、歷史名人雅士、名勝古蹟、詩友感應唱和的詩集,沒有一般人情酬酢的油膩肉麻,也沒有大陸敘事詩的淺白;不論洛夫赴約的是秦淮河畔劉禹錫的船上酒水,還是拜訪成都峨嵋未遇李白的遺憾、石濤畫中寫意的人生微醺、溫哥華 弦家中圍爐夜話的感嘆、汨羅江旁向屈原抱怨現代詩人的苦境、電話中跟秀陶憶及過往交情,或是金門戰地與高粱之情、西湖娟秀如瘦美人、寒山寺烏衣巷黃河異國唐人街等等各地不同時間的詩作,都達到他自己要求的「即知/主知」的抒情質地。

詩人在《漂木》之後六年出版此集,共收五十二首詩,雖然多是讀之可喜的短詩,但靈動澎湃的長詩〈背向大海〉仍見功力未減,可期未來再撰長詩的可能。禪詩的多種面貌詮釋,亦可以讓愛詩者捧之心悸而驚喜;洛夫以月光裁一襲青衫、描寫禪味乃空杯之清淡空無、木魚「奪奪奪」或「冬冬冬」形音上的歧義巧思、寫書法與殺魚的交互指涉色空哲學、觀溫哥華家後院的松鼠道出動物/己身的慾望、孤獨,〈大悲咒〉一詩更完全脫溢禪/新詩的既定寫法,重讀多次仍有驚奇的震撼。

那些詩句到底從何來?寫詩多年的我唯有讚嘆,一位好詩人的「好」,真是只能從作品中得到他自己的名聲,而不是因為年歲跟輩分越來越大,虛得晚輩的掌聲或假意的尊敬。

洛夫在《背向大海》中用他老而彌新的詩作「面向讀者」,讓人不斷感受到詩魔求新求變的驚人耐力;尤其禪詩跟記遊詩都難寫,前者要出入虛實之間、後者得拿捏資料跟個人情緒的交融,不能矯作超然跟故作清高,否則易顯匠氣。

在此詩集中,洛夫經營的輕盈句子卻透出一種冷澈的禪意:「雪/落在老和尚的光頭上/化得好慢」(〈雪落無聲〉)、「午夜的潮聲/最好從很遠的地方聽/太近了/你聽見的只是腳趾頭內部/關節炎的呻吟」(〈潮落無聲〉),還有精采得已達禪偈層次的詩句:「酒是黃昏時回家的一條小路,醒後通向何處?……錢財可以買到這個世界,也連帶買了它的悲情。……但涅槃不是我最後的一站,人生沒有終站,只有旅程。」(〈大悲咒〉)、「英雄嘛/死第二次就不怎麼好玩了」(〈銅像之崩〉)、「色與空/不是選擇題又是什麼」(〈夜宿寒山寺〉)、「美是令人絕望的東西/河裡流的才是永恆」(〈與詩人李岱松、莊曉明逛夫子廟〉)等,以及面迎年老與死亡的了悟慨嘆:「我之不存在/正因為我已存在過了/我單調得如一滴水/卻又深知體內某處藏有一個海」(〈背向大海〉)、「活在詩中/過那美麗而荒涼的一生」(〈秀陶催稿〉)……每每叫人反覆思量賞翫,這些詩句經咀嚼念讀,又能變化新的意境和感受出來。

薄薄一本詩集,卻呈現豐厚的思想意念,可說是近八十歲的洛夫跟現代華文詩壇,又一次的大收穫。

【2007/08/12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