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2 16:11:08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故紙堆轉動乾坤

 

故紙堆轉動乾坤
【聯合報╱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2007.10.21 03:10 am
 

評《追蹤哥白尼》

金格瑞契著‧賴盈滿譯
遠流出版公司

西元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是西方現代科學史的起點。《天體運行論》、《人體構造與機能》都在這一年出版,分別代表當時對大宇宙(天體)與小宇宙(人體)的革命性觀點。第二年,阿基米德的拉丁譯本全集出版,適時為科學提供了堅實的數學工具。

可是,我們的歷史課本通常只會介紹《天體運行論》,因為這本書當年引爆的不只是天文學革命──以「日心說」取代流傳西方知識界近兩千年的「地心說」──而有豐富的哲學、文化意義,例如科學家發現的「自然規律」是自然界的建構原理,還是人心理解自然的方便法門?科學家用以解釋、預測宇宙森羅萬象的「理論模型」(或「假說」),可以做為詮釋《聖經》的論據嗎?直到今天,這類問題仍是西方知識社群的核心議題。

然而,許多「改變歷史的書」真正讀過的人並不多,這些書如何造成影響歷史的革命性後果,就成了重要的問題。《追蹤哥白尼》報導的,正是回答這個問題的線索。

作者金格瑞契本是哈佛大學天文物理學教授,後來對哥白尼革命的歷史發生興趣,成為科學史系的合聘教授,現已退休。本書是他四處尋訪《天體運行論》傳世藏本的回憶錄。

經過金格瑞契近四十年鍥而不舍的努力,我們知道《天體運行論》第一版還有二七六本傳世,第二版(1566年印行)更多,有三二五本。

他估計當年印量的一半都流傳下來了。可見當時購買、擁有《天》書的人,都知道是本重要的書;重要的書受珍重,因而書市罕見;罕見的書必然貴得離譜;越貴,越受珍重。

不過,對金格瑞契而言,《天體運行論》的原版書很珍貴,是因為十六、七世紀的學者在這本書上留下的眉批旁註,透露了他們的思路。原來哥白尼用來計算地月五星運行的幾何模型(日心說),預測成果並不比傳統的地心說高明。日心說勝在它更符合古人的成見(所有行星都以等速做圓周運動),弱點則在違反常識──要是地球自轉又繞日,我們怎麼會不知不覺?哥白尼完成書稿後,憂讒畏譏,「怕人噓」,不敢印行,擔心的正是這一常識。然而令在行的學者驚艷的卻是,哥白尼利用一個與地心說截然不同的模型,得到的結果居然差不離。此外,日心說模型還有地心說沒有的認知優點:有系統。在運算上,地月五星的軌道彼此有邏輯關聯,不像地心說各行其是。

金格瑞契還發現那些眉批有輾轉傳抄的情事,因而揭露當年一些重要學者間的交流網絡,他稱之為「隱形學院」。隱形學院不受地理、機構(如大學)局限,讓成員交流、砥礪思想,實踐「知識共和國」的理想。

在科學史上,哥白尼是最不像革命家的科學家,印行《天體運行論》只是一場宇宙觀革命的開端。哥白尼的日心說經由伽利略、克卜勒的增益,最後在牛頓手裡脫胎換骨,歷時近兩個世紀;現代宇宙觀是他們的集體成就。《追蹤哥白尼》引領讀者探訪的,是這一宇宙觀定形前的知識世界。

由於「哥白尼革命」是科學史的經典案例,早已累積了大量研究文獻,金格瑞契由《天體運行論》的眉批下手,可謂別具隻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