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對抗心絞痛 中醫過招
對抗心絞痛 中醫過招
圖.文/廖浩欽
胸悶、胸痛是很多上班族常見的症狀,在久坐、缺乏運動之下,常常在挑燈夜戰時,感到一陣不適,要小心,心絞痛可能悄悄來襲!
胸骨後,有很多器官都有可能造成胸痛,如胃食道逆流會造成胸骨後灼熱痛、支氣管肺炎會造成胸部緊縮痛,胸大肌拉傷會有胸肌疼痛等,都有可能造成心絞痛被忽略,危機也就因此而生。
心絞痛與其他胸痛的差異如下:疼痛性質呈壓榨感或窒息感,劇痛時,可有冷汗涔涔,發作時,可放射至後背或左肩,或是頸、咽、下巴等。李前總統常說的「牙槽酸酸」,就是他心絞痛發生當時的情形。
造成心絞痛的原因很多,以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為最大原因。心臟雖然是全身的血液供應中心,但它並不能直接從泵出的血中提取氧氣,而是要靠冠狀動脈來提供。
若把冠狀動脈比喻成水溝,那麼粥狀硬化就是水溝裡沉積的油垢與垃圾,平常不僅降低水溝的運水量,若是風雨交加的時候就會造成水患。粥狀硬化的血管在平常也有可能與正常人沒兩樣,但是在情緒激動、體力勞動、登山爬高、寒冷、跑步、逆風行走、吸菸時,就可能心絞痛發作。
急性的心絞痛發作,由於發病急促且致命性高,以目前的中醫環境而言,並不建議以中藥處理,而是建議以舌下含片救急,或是以心導管氣球擴張術處理。中醫在心絞痛的角色扮演上,是以緩解期的調養為主。
緩解期的患者,多半在夜間會有胸痛、胸悶、心煩、失眠、胸痛徹背等症狀,體重肥胖者還有肢體沉重、多痰、心悸、喘息等現象。
中藥裡的血瘀逐瘀湯、瓜蔞薤白半夏湯、通脈四逆湯及生脈散等,便是依據心絞痛的心脈瘀阻、痰濁痺阻、寒凝心脈或氣陰兩虛的特性而對症治療,作用在心臟方面,可使心臟收縮力上升,在血液方面,可以降低血脂肪,降低血液黏稠度,也就是所謂的「清血」效果。
馬達(心臟)有力了,溝水(血液)變清了,那麼就只剩下水溝壁(血管壁)的污垢問題。以中藥而言,對於侵入血管壁的脂肪斑塊著墨很多,這就是中醫所謂的「血瘀」症,常使用活血化瘀藥如三七、紅花、桃仁、水蛭等,配合除油力強的天南星、半夏等,希望能夠除去陳年油垢,但往往需時日久,且活血化瘀藥久服之後,容易造成氣虛的問題,所以患者往往無法堅持。
不過,在日本風行多年的傳統食物—納豆(如圖),卻恰可完美解決這一困境。納豆已經證實對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有著確切的作用,可以溶解血管斑塊,恢復血管彈性,減少心絞痛的發生。
一般以生納豆最好,但是納豆特殊的氣味卻又使人退避三舍,幸拜生物科技發展所賜,目前已能將納豆去蕪存菁,提取納豆激?以調養心血管。
(本文作者為彰化市玉衡中醫診所院長)
自由時報-97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