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9 00:18:53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噢,蔚藍的天空也會死亡

噢,蔚藍的天空也會死亡

我在《經由一顆溫柔心》這本台灣、日本、韓國詩散步的譯讀書裡,以〈半島的叫喊〉譯讀韓國詩人高銀的詩〈菊花〉。分裂為南韓和北朝鮮的這個半島國家,北方的詩人和南方的詩人在政治煎熬下有他們的苦悶和叫喊。高銀在〈菊花〉這首詩的結尾,這麼叫喊他的苦悶:

南方的詩人們,北方的詩人們,

從死亡和謊言

奔跑。

分裂在不同政治體系,分裂在不同國家的韓民族,若站在詩人的文化角色,仍然有超越政治與國家對立的文化心,所謂文化是使人活下去的東西,理由就在於此。高銀以批判與關懷成為韓國詩的見證人,旅台執教於大學的韓國學者崔末順曾經在《聯副》為台灣讀者這樣介紹他:

從他於19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出版詩集早已超過百本,而且至今仍舊持續他那旺盛創作力的事實來看,更說明他是位現在進行式的詩人。

他的初期詩風,主要基於戰爭帶來的廢墟和焦土等悲劇性現實,而在虛無的情緒上,表現出他對人世絕望的心情。

進入7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起了變化,詩人此時試圖擺脫自我嫌惡和虛無,並在歷史和現實面前,正視自己的內心。

把純文學這個前時期文學主流所指向的藝術性,移轉到民族文學身上,並成功地將它們融合起來,扮演起把60、70年代韓國抵抗詩提升為80年代民族詩階段的舵手角色。

韓國的南北分裂,是因為二戰後光復、獨立,在自由資本主義和社會集體主義對立的世界強權連帶下,發生內戰造成的結果。有許多滯留在南韓的原北方詩人,故鄉已形成北朝鮮,另一個國家。尋求統一的民族願望並無法改變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條件。

高銀,近年來常在諾貝爾文學獎出線名單被討論,主要也因為南韓、北朝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形勢。盧武鉉總統的時代,南韓極力推薦高銀,雖尚未如願,多少也反映南韓政府經營國際宣傳的用心。而高銀,以韓國詩見證歷史與現實,儘管他並不盡受到藝術派詩人的推崇,但他在1970年代、1980年代,積極參與韓國民主化運動的事蹟,與他的文學相互輝映,形塑出特殊的詩文學軌跡。

從台灣看韓國,在台灣讀韓國詩,想像兩個被日本殖民過的東亞國度,現實與詩的交織風景,更能體會韓國的心境。在《經由一顆溫柔心》的韓國詩篇章,我梭巡我對二十位韓國詩人二十首詩所下的註腳:從〈我死時讓我成為岩石〉、〈以眼淚擦拭擦亮岩石〉、〈革命是孤獨的〉到〈下雪的冬夜,在港口〉,〈死寂的風景〉,〈生與死〉……高銀的詩就在這樣的系譜裡,同樣吟詠著韓國的心。

我自高銀的詩裡探察他從自然景致裡捕捉到的詩之行句。隱約之中,似乎聽見在我們北方的朝鮮半島,分裂為南韓和北朝鮮的國度,一位在南韓的詩人心靈的聲音。一些詩,一些見證;一些見證,一些投影。那樣的聲音,似乎也像是我們的聲音,回應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島嶼國度。

【2008/06/18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