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給女兒的生活筆記》再次認識自然
【藝文賞析】《給女兒的生活筆記》再次認識自然
2008/8/14 | 作者:楊照
妳從小一開始,就有了輕微的近視跡象,只好帶妳去看眼科。有一位謝醫師,我大學時代就開始找她看眼睛的。知道妳是我的女兒,謝醫生很自然地提醒:「看書不能看太久喔!」我趕快說:「才小學一年級,字都沒認多少,也沒什麼書讀啊!」謝醫師又提醒:「叫爸爸週末要常常帶妳去郊外玩。」我尷尬地解釋:「可是我們家就住山上,她的小桌子旁邊是一扇大窗,窗外遠遠看得到大屯山和七星山啊!」
而且,那時候每個週末,我們幾乎都開車走濱海公路,有時去到澳底、石城,有時甚至到了宜蘭,從來沒有把妳關在家裡啊!
擔心妳的眼睛,我開始注意妳的習慣,而有了意外的發現。發現不管是一般出門回家的車程,還是濱海公路上的旅途,妳很少真正抬頭看窗外流動的風光,即使是被要求看窗外、看遠方,妳都很容易被車內身邊一些瑣細的事物分神,或者把小臉湊到前座中央,熱切地跟我們說話。
妳的習慣,讓我覺得陌生又納悶。我是在台北舊市區街坊間長大的,生活週遭沒有太多自然樂趣。小時候學會騎腳踏車,每天想的,就是怎麼再騎遠一點,騎到遠方飄渺的山那頭去。真的能騎到天母公園、騎到外雙溪,發現自己置身山水之間,那種興奮快樂,永難忘懷。長大一點,回花蓮的陸上看天看海,看變換的波浪顏色。再大一點,有一年夏天,瘋狂地連報了兩個中橫健行隊,先從谷關走到武陵農場,再從梨山走到花蓮。
我不能想像、更不能接受,妳竟然無法感受大自然的巨觀壯麗的美。那一段日子裡,我用盡方法吸引妳注意山和海和天空。車子一從蝙蝠洞旁的隧道出來,整片海天亮在眼前,我會要妳回頭看基隆嶼,看海每天不一樣的色澤,觀察海如何細膩地反映天空的陰晴狀態,我會指著不斷拍上岩崖的海浪,分解一個海浪的前後波動線條。我們在鼻頭角的欄杆前感受海浪細末飛揚在空氣間的冷涼漢朝潤,我們下到來來磯釣場站兩個小時,一邊看被困在磯坑裡的小草小魚,還看到過大約拳頭大的小章魚,一邊等待潮水漲退。車在公路上跑時,我們比賽誰能看出遠方礁石長得像什麼動物。還曾經特別跑到新竹南寮海濱看一輪大大的太陽沉落入海中。
說老實話,我不曉得這樣的努力,到底能否讓妳多感受大自然。我至今也還是沒有把握,或許妳真的就是對音樂、對身邊的人與事,有比較高的興趣?不過我確定知道一件事,在這樣的過程中,我自己因而用了更耐心更細心的方式,重新認識了自然。許多已經視為理所當然的景致,有了不同的、新鮮的意義。我讓自己回到童稚的眼光再看一次自然,得到了許多悸動與感動。
小孩帶著我,抗拒了時光,再度感染童年的新奇。
來源:人間福報
+++++++++++++++++++++++++++++
上一篇:【藝文賞析】山水幽情
下一篇:【藝文賞析】《人間萬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