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3 16:37:01 落葉之楓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水滸人物圖譜】解珍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水滸人物圖譜】解珍 
 
  2008/11/3 | 作者:吳桃源/文 陳洪綬/圖
 
  解珍、解寶是一對獵戶兄弟。他們的故事只有第四十九回最精彩,《水滸》作者寫到宋江兩打祝家莊失利時,忽然叉了出去,目的就是讓宋江再多收攬幾個人上山,而解珍、解寶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出現的。

解珍的外號是「兩頭蛇」,解寶的外號是「雙尾蝎」,使的兵器都是鋼叉。有一次,登州(山東)山上出了大蟲,知府要全部獵戶上山捕虎,限三日捕獲。解珍、解寶好不容易以藥箭射得大虎,卻滾落至毛太公莊上。二人前往索還時,竟遭構陷為「混賴大蟲,各執鋼叉,因而搶擄財物」。被打入死囚牢後,幸獲牢營小節級樂和通知表姊「母大蟲」顧大嫂,眾人商議唯有劫牢一途,於是裡應外合,一舉救出解珍、解寶。而參與劫牢的六人樂和、顧大嫂、孫新、孫立、鄒淵、鄒潤自然也都同時投了梁山。

這段故事在施耐庵編纂下,可謂極佳的短篇小說。只有一回,竟能寫得結構嚴謹、絲絲入扣。前半部由解珍、解寶兄弟所受的冤屈反映了宋代官府為捕大蟲威逼獵戶的荒唐期限,以及地方惡霸為獲獎賞不擇手段欺壓善良的黑暗事實。後半部由小節級樂和的通風報信、母大蟲顧大嫂的見義勇為、孫新勸哥哥孫立的義氣相挺,都讓人看到了人性中可貴的一面。

撇開這個故事的結尾「劫獄」不談(此為《水滸》慣用的上梁山的手法),其實原本解珍、解寶兄弟是不必上梁山的,要不是官府限期相逼,毛太公貪圖獎賞蓄意誣陷,兄弟二人頂多是責罰了事的。偏偏《水滸》作者有意藉前半部的黑暗面來凸顯後半部的光明面,於是解珍、解寶兄弟從被誣入獄到有人不平憤而劫牢,最後眾人直奔梁山。其實帶給讀者的是一種快感,一種替解珍、解寶兄弟出了怨氣的快感。

如果梁山每一位兄弟之前都受過這種不公不義的對待,整部《水滸傳》就可算是對宋代社會制度進行了既嚴謹又嚴厲的批判。可惜的是《水滸傳》並非同一時期同一作者所完成,從宋、元、明的「說唱」階段、「話本」階段到「成書」階段(大陸楊子華先生《水滸文化新解》),其中陸陸續續加入了不少的傳說。像解珍、解寶兄弟的故事如此獨立而完整,拿掉或加入完全不會影響整部《水滸傳》的結構就是一個明證。

解珍、解寶兄弟效勞梁山後,多數時候均隨宋江出征,偶爾幾次還會回復獵戶角色,而這個獵戶角色也是他們向眾人告別的最後身影。這是很難令人忘懷的一段。第一百一十六回,宋江攻烏龍嶺失利,已折了阮小二、孟康兩位兄弟,解珍、解寶遂自告奮勇要上山去放火燒方臘兵,吳用認為烏龍嶺險峻,如果失腳,性命難保。二人答稱:「我弟兄兩個,自登州越獄上梁山泊,託哥哥(宋江)福蔭,做了許多年好漢,又受了國家誥命,穿了錦襖子。今日為朝廷,便粉身碎骨,報答仁兄,也不為多。」

果然一語成讖。就在解珍爬上山凹時,很快為方臘軍發覺,一把鉤住了他的髮髻,使其兩腳懸空後,解珍心慌砍斷撓鉤繩索,墜落於百十丈高崖下,粉身碎骨而亡。其弟解寶則遭滾石追砸,又為亂箭所射,亦慘死於烏龍嶺下。看解珍、解寶之陣亡,再次讓人感慨成為梁山兄弟的身不由己。

雖然畫家筆下的解珍是儘量朝著《水滸》書中所言「紫棠色面皮,腰細膀闊」、「虎皮戰襖鹿皮靴」、「渾鐵鋼叉無敵手,縱橫誰敢攔遮」去描繪,可是當手持鋼叉捉得獵物的解珍在回首之餘所透露出的疑色,是否讓人聯想到烏龍嶺上砍斷繩索摔落山谷的那一幕,獵人者竟成了別人眼中的大獵物?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