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年輕人不想長大,大陸的兒童假裝已經長大……
在廣州飛往成都的班機上,因為機場航班擁擠,班機得延遲起飛,一百多名乘客枯坐機艙,艙內卻未開空調,讓苦等愈發氣悶。有人問空服員,為什麼不開空調?空服員解釋空調的電力系統有一點小狀況,必須等飛機起飛,正常運轉後才能開啟。經過南方烈日曝曬的機艙,空氣又不流通,讓乘客難以忍受,於是有乘客要求空服員開啟艙門,讓乘客下機。但空服員表示,飛機正等待塔台指示,隨時可能駛往跑道,若此時讓乘客下機,必須重新排隊,起飛時間又將延後。
正當乘客與空服員爭執,機長透過廣播解釋,安撫乘客不耐情緒之際,我聽見身後有人說:「天哪,我生平還是頭一遭遇到這樣的事。」稚嫩的嗓音配上老氣橫秋的語氣,讓我忍不住回頭看,結果發話者是個年約八歲的小男孩,我脫口而出:「以你的年齡,遇到的很多事都是生平頭一遭吧。」我按捺著沒說,只在心裡O.S.的還有:「將來肯定還會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狀況,從現在開始有數不清的頭一回呢!」
在大陸,十八歲以下的孩子喜歡扮老成,曾經在台灣流行的一種名為酷兒的甜味飲料,設計了一款卡通造型人物,不但出現在飲料包裝上,後來還生產了公仔。可是這款飲料在大陸卻未受孩童青睞,他們覺得太幼稚,他們偏愛運動明星推薦的飲料,好比姚明和劉翔,就是許多小朋友所喜愛的。而台灣十八歲以上的年輕人喜歡裝可愛,大陸稱之為扮嫩,此一現象究竟可往後延伸多少年?我沒有確切答案,至少十幾年不成問題,也就是三十歲還可以穿上娃娃裝,為了充分發揮可愛的特質,連咬字發音都不能太清楚,甚至故意邏輯混亂,這樣才更「可愛」。
兩岸雖然發源自同一深遠的中華文化,但是近數十年有不少歧異的發展。以我自身為例,在台灣,我說話嗓音細聲細氣讓人留下溫柔的印象。但是在大陸,我的四川籍同事卻認為如此音調起伏抑揚不夠明顯,讓人覺得太過平靜,情感投入不足。他們熱心收看中央電視台製播的《海峽兩岸》,在這個節目裡,大陸主持人時常和台灣媒體名嘴連線,包括尹乃菁、蘭萱等人,我的同事覺得這些來賓講起話來全都嗲聲嗲氣的,等到見了我,他們於是有了結論,原來台灣女人講話就是這樣嗲聲嗲氣。尹乃菁、蘭萱如果知道,恐怕不以為然,這兩位名嘴若依台灣的標準來看,應屬口才便給,說話明快清晰才對,志玲姊姊的娃娃音才算嗲。
台灣年輕人的裝可愛表現在各種用語裡,交談起來有如置身卡通世界。大陸人則習慣簡潔,兒童也一樣,說話少尾音。台灣在少子化趨勢影響下,許多年輕人都是家中獨生子女﹔大陸一胎化的政策,也造就出大批獨生子女。但是兩岸年輕人的風格很不一樣,骨子裡都透著對父母的依賴,外在表現卻各異其趣,台灣的年輕人不想長大,大陸的兒童假裝已經長大。如果有機會,讓台灣的大學生到大陸教小學,一定很有趣,老師童心未泯,學生卻老氣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