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8 21:42:48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詩主義》遊僧聖嚴自來相會

《詩主義》遊僧聖嚴自來相會

1

披起袈裟
鼓聲點點
一點一顆星火……
點燃袈裟的晚彤
介於火焰與塵土之間
暮鼓回響在
心房的空洞

哪有什麼怎麼多麼那麼?
人間處處門開門闔
過客擦肩過客
緣接也是寂寞
撥開日出與星滅
晨鐘飄散了
心房的灰燼

豈有何處何妨何必何求?
永夜燃燒何物
袈裟原未著身
鐘鼓原未在心
聲色俱滅毋需成為灰燼
這個無 無所不在
所謂在 在處皆無
無緣正是歡喜
萬眾在歡喜中合什
雙掌合成圓滿
百年後繞山的萬眾
也一一圓寂植存
火焰轉為活水
灌溉又生萬眾
圓寂也就是臨濟了

2

宜蘭最宜蘭芝
我們結了伴
山崖海涯地尋訪你
而你融在潮音香氤中
我們不必尋覓
你的年少清癯
是披著僧衣的蘭芝

而我們兩個訪者(註)
亮髮鮮衣無非是江湖蘆花
自以為天縱詩藝
無非是僻野的罌粟
而與你同立在人間的屋簷下
雨水順著簷流點滴著
一滴一顆念珠……
我們用心一顆顆地捉摸著
(時間的念珠哪禁得住捉摸?)
則無非是消逝
一下子就是一甲子

而朱欄折了橋斷了(註)
隨流水自有瀟灑的去處
愁予愁予愁不自勝
卻為誰期期奈奈地存活?
八方離去的方外人毋再尋問
當我們念中合什
遊僧啊……自來相會!

●註:我曾與前《幼獅文藝》主編朱橋偕往宜蘭尋訪熱愛文藝的年輕遊僧釋聖嚴;朱橋於民五八年早逝;五十年後聖嚴圓寂。看到見證植存的萬眾,不禁合什默念。其實對我來說,他們是同時離去的,時間上五十年在空間上是同一終點。時間在行進中創造空間以及空間的「暫生事物」,漢語的「愁」一詞,就是通過「暫生事物」藉以表現對時間敏感的符號,是屬於自個兒給自個兒的豔詞。「少年不識愁滋味」可以解為「還不懂時間之消失」,因而「愁」便有很多方式可予以消解:「為消千古愁,留連百壺飲」雖好,而最徹底的方式莫過於身心融入自然了。所以「愁予」為號,切乎此義。至於「悲」字,雖是同樣的敏感符號,卻是為著「眾生」而生的;藝術家自號「悲鴻」,乃顧憐「哀鴻遍野」蒼生的掙扎。正是佛家之悲懷,是強賦愁情所不及也。

【2009/03/08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