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敲鑼打鼓娶新娘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敲鑼打鼓娶新娘
2009/4/2 | 作者:劉興欽/口述及圖‧ 林少雯/記錄整理
從前純樸的農業社會,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張家有個身體健康、認真負責的好兒郎,李家有個勤勞賢慧、溫柔乖巧的大閨女,媒人婆老早就打聽清楚了。青年男女到了適婚年齡,媒人婆就會受男方之託上女方家去求親。
雙方父母當然不會只憑媒婆舌燦蓮花的說詞,自然也會託人悄悄打聽,確認媒婆所言屬實,兩家人才會高高興興的結為親家。
結婚嫁娶,不僅是男女當事人的人生大事,也是雙方家庭的大事,更是整個村子的大事,這種喜慶,幾乎是全村都會出席的大宴會。
客家人雖然很節儉,但是遇到婚嫁在禮數上卻是非常注重。男女雙方經過相親、訂婚,接著結婚,一步步都按規矩來,一點不馬虎。
男方來迎親那天,八音樂隊一路吹吹打打來到新娘家。男方的迎親隊伍中有所謂的六槓「盛」,也就是由六根粗棍子抬著六個禮盒,裡面盛放了金炮、茶葉、燭、冬瓜糖、祖祇、酒水等,這些都是為了對女方家表示尊敬之意。
禮盒裡還要備有豬腳一隻,俗稱「肚痛肉」,這是為了感謝女方母親對新娘的生養之恩,女方會將這隻豬腳拿來宴請賓客。
禮盒裡還有象徵多子多孫的紅蛋,香甜的米糕,並備有六禮紅包,分別為新娘開裁新衣的「開剪禮」、為新娘化妝的「修容禮」、為女方家烹煮酒席的「廚房禮」、為祭祖時點燃蠟燭的「點燭禮」、分送給新娘姊妹的「探房禮」,當然還有「媒人禮」。
嫁女兒的人家,愛女心切,最怕女兒嫁入夫家被人比下去,所以總是竭盡所能地為女兒辦嫁妝。嫁妝的內容除了有金飾、衣物之外,也有梳洗用具、面盆、水桶、男鞋、女鞋、木屐等等日用品,還有送給翁姑和妯娌的禮物,像布料、鞋子、衣物等等。
女方還會為新娘準備一對「帶路雞」,將公雞和母雞的腳用紅帶子綁住,除了有「永浴愛河」的寓意之外;帶路雞在新人洞房花燭夜時,就放在新房床下,第二天早上,看看是公雞或母雞先跑出來,以預測新人頭一胎生男生女。
另外,女方還會為新人準備一個紅色袋子,裡面放了五種不同的種子,稱為「五種」,袋子上寫著「五代同堂」,表示五榖豐收,子孫滿堂。
女兒出嫁前,要與家中兄弟姊妹圍桌吃飯,飯後會用紅布包一小團米飯,叫「分飯」,象徵女孩今天嫁出門去,另組家庭。
新娘拜別父母上轎後,娘家會用臉盆盛水往轎頂潑,表示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是潑出去的水,象徵覆水難收,也告訴女兒夫妻和好,絕不輕言離婚。新娘則丟出一把摺扇,除了表示與娘家散了,並象徵從此改掉以前的壞習慣,重新作人。
起轎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媒婆,走在最前面,親人扛著甘蔗、芋頭、蓮蕉,挑著嫁妝,追隨在後。
甘蔗,象徵夫妻感情長長久久,如倒吃甘蔗般越來越甜蜜。芋頭,象徵早生貴子;蓮蕉,則希望新娘一舉得男。
花轎後面掛著帶路雞和米篩,加上陪嫁的姊妹們,一行人在八音一路吹打聲中起轎。
新娘坐在大花轎裡,穿著大禮服,又悶又熱,轎子走起來又顛又搖的,嫁得遠的,得翻山越嶺,新娘難免暈轎,不但暈得東倒西歪,也吐得花容失色。
當新婦可不容易啊!除了對未來的生活抱持美好的憧憬,嫁入夫家後,如何與丈夫相處,與翁姑、妯娌和睦,都是必須從頭學起的。暈轎這一點點小辛苦,又算的了什麼呢!到了夫家後祭拜天地、祖先、高堂,夫妻對拜後,真正成了夫家人,新的考驗才真正開始呢!
古早的婚俗,從應景的物品來看,都是祝新人百年好合、多子多孫,這是由於當時的農業社會需要耕種的人丁,漢人又比較講究傳宗接代,重男輕女的習俗處處可見。所以當新婦在那個時代壓力是很大的,真是女人難為啊!
這幅娶親的民俗畫非常傳神,述說早期娶親的熱鬧景況。劉興欽老師為這幅畫寫了一首打油詩,詩云:
媒婆得意走前頭,
小弟隨後扛甘蔗。
轎夫揮汗小心走,
新娘暈轎翻跟斗。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