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末,詩人松尾芭蕉在日本東北的「奧之細道」徒步旅行,正是漢人郁永河在陽明山山區採硫探險的階段。芭蕉在此條著名的歷史古道,寫下不少優美的俳句。三百年後竟吸引了前總統李登輝,在垂暮之際前往一探的渴望。郁永河在台北盆地北邊山區,也有詩文感懷載入〈裨海紀遊〉,教我震懾。其中一則,年輕迄今更是喃念不忘。此五言古詩上半段,尤其喜歡:
造化鍾奇構,崇崗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
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
郁永河當年書寫的景觀,乃陽明山區火山口噴發的實景。若非親臨現場,長時久居,絕無法細膩生動地描述噴湧內涵,以及周遭景物跟火山環境的互動,進而推展出特殊的地質地貌。
但此地在哪?容或有二三種說法,我還是傾向大磺嘴一地。這詩的精湛也當不止於字義的推展和思辨,而是其衍生出的歷史時空。它透露了這座山詭譎卻又溫婉的親近性,還有為何是台灣諸多大山裡,最早開發的山頭,以及未來之發展等等可能的訊息。
對一個常年在此行山的自然書寫者,如我之輩,它是開啟北台灣自然的鎖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