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冷的天,令人想起薑的諸多好處,俗諺稱「冬吃生薑,不怕風霜」、「早吃三片薑,賽過喝參湯」。
生薑為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薑的新鮮根莖,性味辛溫。生薑既供日常食用及調味,又是中醫防治疾病的常用藥,用途極其廣泛。
早在周秦時代我國就有種植、食用和醫用生薑的習慣。史籍載,山東種植薑已有2千多年歷史。《論語‧鄉黨》說:「不撤薑食,不多食。」說明孔子一年四季飲食不離薑,但並不多食。他深知食薑之益,每於飯後嚼薑。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解釋:「薑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生薑含有薑辣素、薑烯酮等多種揮發性物質,能刺激心臟和血管,擴張血管,興奮中樞神經,加速血液循環,溫熱全身,能抑制體內產生脂褐質色素,可減緩老人斑;薑辣素還能刺激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常吃生薑能促進食欲,醒脾胃。因為薑能溫肺暖胃,驅散風寒、觸犯風寒或雨淋水浸後引起畏寒、腹部冷痛等症候,服薑湯可緩解。
生薑中的有效成分薑酚,有較強的利膽作用,能預防和治療膽囊炎、膽結石和前列腺炎。薑能袪除自由基,有助抑制癌細胞生長,古稱薑能「疆御百邪」。
薑的臨床治療方法和價值,歷代均有不少紀錄。中藥專著《神農百草經》,記載薑「溫中止血,出汗,逐風」等功效,能治療溼痹、受冷腹痛腹瀉,並說「久服去臭氣」。晉葛洪《肘後備急方》載:薑煎湯內服,可治霍亂腹脹而欲吐不能、欲瀉不下的疾患,稱讚薑為「吐家聖藥」。
清代學者劉寶楠在《論語正義》中說:「薑辛辣,多食,生內熱之疾,故不多食」。中醫認為,生薑辛辣,凡陰虛內熱、熱病(發炎)、瘡瘍、痔疾者忌之。實際上,即使無內熱之人,如果過量久食,也會蘊熱生病。
生薑食譜
●薑桂豆蔻湯
乾薑加桂皮、白豆蔻煎服。治療虛寒引起的腰膝發涼、腹痛、腹瀉和因寒引起的痛經,虛寒痰唾清稀。
薑桂豆蔻湯。 圖╱李璧如提供 |
●薑茴橘皮湯
生薑、小茴香、乾橘皮各適量,煎服。治療胃痛和下腹部寒痛、氣脹痛。
●生薑蘿蔔湯
生薑、白蘿蔔適量,煎湯,或加黑糖,趁熱喝。熱性體質傷風感冒初起可服。
●薑糖酒釀湯
黑糖30克,生薑3片,酒釀半碗加水適量,共煎服,治胃腹受寒疼痛、婦女經痛。
●薑蔥粥
米100克,蔥白15克,生薑5克,食醋30毫升。先將米煮成粥,再加入蔥白、生薑煮5分鐘,最後加食醋即成,趁熱服用,之後上床蓋被休息。傷風感冒可佐為食療。
薑蔥粥。 圖╱李璧如提供 |
●薑棗黑糖茶
黑糖與老薑加紅棗,各適量共煮,當茶飲。治觸冒風寒和婦女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