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證嚴靜思晨語第十五篇~心田不長無明草~
~~~談心~~~
【如沐春風】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另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悅感。
【自己下功夫】
人心與佛陀一樣,都有同等的愛心;但因後天的習慣及習氣不同,
以致有不同的言語行動。
所以,俢心養性必須自己下功夫。
【滴水穿石】
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
【佛性的寶藏】
遺失身外物並不可惜,可悲的是遺失了內心的寶藏還無知覺;人人
本有清淨純真的佛性,只因煩惱無明而遮蔽了珍貴的寶藏。
【居安思危】
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
俢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動中的寧靜】
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並學習再動中保持心
的寧靜。
【用『心』聽話】
聽別人說話時,要以說話人的心態聆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
的心聆聽;聽老年人的話,用老年人的心態聆聽─即得人事圓融。
【安分守己】
佛陀常教育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
靜。心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謹慎『用』心】
人心比武器還厲害!因為武器由人心所創造,不管將它用於好或壞
的地方,都起源於一顆心。
【調和身心】
想圓滿慈悲、成就智慧,開展濟世與引導人群的力量,必須先從調
和自己的身心做起。
【心的動力】
物質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虛的架構;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
『富有愛』、富有慈悲。
真正的動力是心力;擁有這分愛心動力做基礎,還有什麼不能改
革、不能引導的呢?
【時時心地現光明】
心地若能時時現光明,與人坦誠相待,則不必佈畏人生道路有障
礙,也無須擔憂別人是否不利自己。
【緣繫修心】
心不專、念不一,做事難以成就;若想心念專一,就必須收攝雜念
,恆持清淨的一念心,這就是『繫緣俢心』。
【反觀自照】
人若能時時關照自己,檢討心是否貪著名聞利養,久而久之,心靈
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心持半偈萬緣空』的境界。
【把是非當教育】
若要常常把持心的快樂,就不要把人事當事非,應把是非當教育,
以增進待人處世的常識。如果把人事當是非,心將永遠很痛苦。
【心中的淨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淨土─良善本性。
若能保持心田明淨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常開智慧之花,永結菩
提善果;如此不僅美化自我人生,也淨化社會人心。
【保護心念】
心淨則國土淨,我們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被貪瞋痴等毒害侵襲;
更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污染
大地。
【心賊害人害己】
極凶大惡,莫過於自我心中的煩惱賊;它常在我們毫無防備之下,
毀了自己,也毀了別人。
【健康人心】
解除人間的災難,一定要從改善人心做起;想救世,必須從人心救
起。人心健康,則社會、國家,甚至天下都能調順;人民和樂,世
界自然就太平。
【化瞋恨為愛】
佛陀一再教誡我們:要好好調節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轉化為愛
心、寬心,時時刻刻寬恕別人,發揮愛心。
【用慈悲心】
把貪念轉為滿足,把滿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滿足,還可
發揮『用慈施悲』的愛心。
【寶藏的琢磨】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只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過
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了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
寶物;而凡夫的礦山雖已開採,卻尚未加以琢磨。
【擴展長情於未來】
時時以清靜解脫的愛心,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因,成就現在的近
緣,更擴展長情於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