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天然的情感,它的發生天經地義。
常常在電視、報刊上看到“為愛情保鮮”,“為友情保鮮”的口號,倒是沒聽見“為親情保鮮”的提法。
也難怪,當原本純真的愛情和友情因為利益需要而被趨之若鶩的時候,於是便成為容易遭受腐蝕的一種感情。
在這個問題上,親情就不用怎麼擔心,它是最天然而安全的。
親情是天然的情感,它的發生天經地義,說不出道理。
父母生下孩子,撫育他長大,供他讀書,孩子工作以後還要繼續牽掛他的婚事,不管父母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聰明的還是愚鈍的,不需要誰督促,父母自覺自願為兒女操心出力。
這條看不見的血緣,不言不語的,能讓感情善變的人持續一輩子地關懷一個人,這是神秘,更是神聖。
親情是無條件的,而愛情是有理由的,不然相貌學歷等“條件”不會在征婚啟事上明確羅列,除了“條件”,性格脾氣的理由更決定著男女彼此的好惡。
飽滿的親情細水長流地滋潤著心靈,是我們愛他人和這個世界的起點。
生命的途中,每個孩子走上自己的路,為了找到自己,我們必須遠離家的羈絆,擺脫對父母和親情的依賴。
這意味著我們開始去和家以外的人建立親密的愛,那個時候,感情的世界不再單純得只容納下親情,它要開疆拓土,擁有壯美豐富的情感資源,來支撐內在的需求。
於是在一段時期,親情在被淡化甚至無奈地邊緣化了。
但它從來沒有消失過。它藏在一個角落裏,隱秘而篤定,靜靜地等候,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出現。
所以羅大佑在這樣吟唱“家”:“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就在愛情遭遇障礙,事業墮入險境,友情驟然生變等事情不期而至,只有親人百分百的支持能讓我們忘記痛苦,等傷口愈合、信心恢復如初的時候,他們再次隱身在那個角落裏。
其實,每個人都有幸享用著這樣的親情,也在付出這樣的親情。
只不過,在享用的時候未必感謝,付出的時候未必得到感謝。
不必惋惜吧,真的親情就是容許忽略的。
如果一個父親因為供子女念書而成為日後索取報答的理由,那日後子女也就會用一樣的方式來計較:你為什麼不像別人的父親把我送到國外讀書呢?
如果因為沒有及時感激幫助他的兄弟而感到憤憤,那麼他和兄弟將不再有平等的樂趣。
到了這個思路上,親情就有了變質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