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1 15:39:39δ(t)→1

1060921「國文科教材教法」這門課

 

第二年帶中原師培「國文科教材教法」這門課。

 

第一週:主題是「認識你真好」。這主題名稱的專利,是源自輔大師培「國文科教材教法」的慧茹老師,在此感謝。我在這個主題設計了一張學習單,藉此瞭解學生的程度、需求與困難。從學習單當中,的確可以得到很多資訊,對教學非常有幫助。

 

這一班有幾位研究生。這一週,強調的一個重點是「只要是教學,都是重要的」,不要用薪水、工作場合、工作性質去衡量教學工作的價值。

 

1. 不用「薪水」去衡量教學工作的價值。如果研究生暫時無法做全職的工作,也許是一萬多元的薪水,也不要看輕自己的價值。

 

2. 不用「工作場合」去衡量教學工作的價值。如果在補習班或非公立學校任教,只要有內容,同樣值得學生和家長尊敬。

 

3. 不用「工作性質」去衡量教學工作的價值。就算是課後班、補救教學,都是奠定未來教學的里程碑,不要輕忽學生和教學。

 

來修這門課大多是大三、大四或未畢業的研究生,雖然擔任的大多是不很穩定的教學工作,甚至是志工。但我相信,「只要是教學,都是重要的」。

 

第二週:主題是課綱。「總綱」由我直接講述。「國文課綱」,則是將影本分散給學生閱讀,5分鐘之後報告負責的頁數,然後由我講評。這個方法是源自1060915課綱研習,有老師提出來的,讓學生很有參與感。

 

除了課綱,這一週上課討論到幾個議題。第一個議題,中文系有沒有用?

 

一位同學提到:大部分的中文系同學,認為自己學的東西沒有用。很多同學沒有在修課期間好好學習,而認為中文系沒有用。中文系可以接觸很多事物,他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在補習班教書,也有朋友目前在戲劇、文化有很好的發展。他認為,中文系的學生,相關領域的自我充實非常重要。

 

我的回應提到:多年前一個無敵CD65的廣告,有一個人說:「英漢翻譯機,沒有用啦!」畫面中出現一句話:「問題是,你有在用嗎?」這個廣告讓我印象深刻。在座幾乎沒人看過這個廣告,有一個同學表示,「小時候好像看過」。

 

因為時間關係,有些意見沒有時間在課堂回應。我認為「三創」很重要。「創造需求」、「創新」、「創意」。

 

1.創造需求。

有一段時期,我的創作量很多。那時候還沒有臉書,比較流行電子報、新聞台(部落格),幾年之後,還將其中的部分作品出版了詩集。其實,那段時間應該是要寫論文的,但是,總是停不下來地,一開機就想寫文章。知道這個道理之後,我在寫博論期間,開了一個學術性質的新聞台(部落格),也會讓人想要時常發文,經過一番波折,最終論文便能夠順利完成了。

 

2.創新。

創新和創意,是不一樣的。舉例而言:宋詞便是在唐詩的基礎上做創新。在中文世界,什麼是創新?研發新的文體,叫做創新。

 

3.創意。

創意則是教學上必須的。創意不必是第一人發現的,可以是別的老師教學分享,在自己的課堂上改造利用,讓學生不致於覺得無聊又沒學到東西。這節課有師資生提到,他會把國文課變成闖關遊戲,我之前也有遇過這樣的師資生,這可能是這一代的年輕人玩線上遊戲的關係,將國文課改造為闖關遊戲,這是不錯的創意,創意可以有很多樣,每一個人的國文闖關遊戲應該是不一樣的。但,這是創意,不是創新。創新只限於,第一個把國文課拿來變成闖關遊戲的人,這個人應該已經不可考了。

 

第二個議題,PISA是萬靈丹嗎?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針對15歲學童,進行「閱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三方面的能力進行測驗,這個計畫始於1997年。

 

在課堂上,同學提到:芬蘭最新的PISA成績退步了,但學生仍然很快樂在學習。

 

我查了資料,最新一次的成績,是2015年以「科學素養」為主軸。台灣方面的成績也出爐了,新書《PISA 2015臺灣學生的表現》,於20177月由心理出版社出版,目前我手邊還沒有這本書。

 

但我想,我們是可以反省,「素養」這件事情是可以用「成績評量」出來的嗎?當然,當「成績評量」不夠用,「多元評量」、「多元入學」出現,而「多元評量」也有「多元問題」,例如,成績的標準可能是值得檢視的。

 

我們是不是反思,PISA是萬靈丹嗎?這份數據確實可以顯示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跟國際的學生來比較,是衡量國家在教育、經濟、人口……各項發展的重要數據。PISA最終是同一份題目一體適用,但教育不是強調因材施教嗎?學生是人,偏鄉的孩子第一名的學生,可能無法在PISA測驗得到高分,那麼,當偏鄉孩子得了低分,國際資源、國家資源有可能挹注、傾注到這個偏鄉嗎?這是我們沒看到的部分。如果政府要做偏鄉教育,參考PISA成績也僅是畫蛇添足。

 

我要說的是,在教育上,PISA成績是數據,但數據看不到背後學生的靈魂。(帶領教育界的龍頭,如果是PISA成績,那麼,我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