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9 19:34:09魔光工作團隊

5/12-13 《米蒂亞》



 

魔光週推影片

希臘羅馬神話專題

 



 

 

米蒂亞

Medea

 

 

 

導演:皮耶保羅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義大利文發音中文字幕


 

 

 

放映時間:5/12(三)、5/13(四) 18:30-20:30

地點:中央大學法文系魔光實驗室 文二館C2-220

 

 

 

 短片:

http://video.mail.ru/mail/karelina-natalia/4815/28316.html

 

 

 

 

 關於本片:

導演:皮耶保羅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編劇:皮耶保羅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改編參考自希臘悲劇詩人Euripides的同劇作Medea
製片:法蘭克羅塞里Franco Rossellini

            瑪莉安娜西格納
片長:
110mins
類別:義大利史詩片、悲劇

出品:義大利
語言:義大利語
年代:1969

 

 

 

 

演員陣容:

 

 

 




 


故事大綱:

 

米蒂亞是科奇斯島國的公主,也是女祭師,一生命運乖舛,她愛上來自外地為了取得金羊毛與她父親作對的傑遜王子,不過,這段姻緣最後卻以悲劇收場。米蒂亞是月亮女神的乾女兒,所以她懂得使用許多的黑魔法,她會調製靈藥、占卜、下毒。不但法術高強也非常聰明與殘忍,他曾為了傑遜,親手殺了他自己的弟弟。後因為傑遜移情別戀,與鄰國的公主結婚,被情人拋棄的米蒂亞一怒之下,製作了一件沾滿毒藥的禮服,送給傑遜的未婚妻,將其殺害。甚至還親手殺了自己為傑遜生下的兩名稚子,最後騎著馬離開傷心地。


 



影片相關評論:

 

引用自:

http://life.fhl.net/Movies/Almodovar&Pasolini/medea.htm

 

 

[…]

 

這是帕索里尼神話系列中之一部,對帕索里尼而言,神話永遠意味著原始自然

之力,是未經任何雕琢的天然,在「米蒂亞」一開始,甚至透過撫養傑森的人頭馬身說:「一切都是神聖的。」來表明對這種原始自然之力的認同。可是,這神聖的原始天然,卻也是充滿暴力的。

 

為了呈現這神話意義,電影一開始便刻畫了女祭司米蒂亞透過人血之祭,以餵養百姓,並禮敬大地。也就是說,米蒂亞的暴力本質,她的復仇力量,根本就是其天然原始之力,更是女祭司的本質。

 

 


 

米蒂亞是在愛上傑森之後,逐漸褪去了這種原始天然之力。而後傑森背叛,服侍米蒂亞的女僕說:「回到妳自己,妳還是妳自己。」這時的米蒂亞,兩眼突然散發出充滿力量的光芒,她決定回返自己,但是當她回返自己,她也就立刻回返暴力的原始天然本質,復仇,成為一種本能。她跟女僕說出自己的復仇計畫,女僕說:「妳為何要把計畫告訴我們,讓我在道德面前心裡衝突?」米蒂亞說:「妳不同意,因為妳沒有受我受過的苦。」而後她央女僕做傳令,以漸次執行她的復仇計畫時,又再跟這女僕說:「妳愛我,因為妳也是女人。」

 

關於傑森,一樣有原始天然的神聖與被馴服的文明。帕索里尼刻意安排人頭馬身撫育他的童年,以暗示傑森那原始天然的一部份,而後,當傑森長大,人頭馬身也已變化成一個文質彬彬的成人。

 

帕索里尼並沒有交代傑森背叛米蒂亞的過程,敘事只交代傑森在與米蒂亞生育兩子後,那人頭馬身與文質彬彬的成人,以雙重影像出現在傑森面前,他告訴傑森,現在的傑森已退去原始天然,被馴化了,正是這馴化的部分,「憐憫著米蒂亞」。

 

 




 

那麼,傑森原始天然的部分是什麼呢?絕不是對鄰國公主的愛,那只是務實主義的人生抉擇、一種利益的盤算,並非遵循人性底層的原始天然。

 

研究帕索里尼都知道,他在鏡頭中經常以饒富象徵的含意,暗示著自己的同性戀本質。

       
因此,有一景是米蒂亞不顧女僕阻止的,去找傑森,卻發現傑森與男人歡樂的共舞。這段取鏡,是帕索里尼對自己的暗示,他已在很多不同電影中暗示著,對他個人而言,最天然原始之處,是戀母弒父(伊底帕斯王),是同性戀。

因此,男性與女性各自回到神聖的原始天然之力後,展現出來的是暴力的敵對,根本不是愛情,男女愛情,是馴化後的結果。如今務實現世、決定跟鄰國公主結婚的傑森,得遭逢米蒂亞回返原始自然後的暴力復仇之力,他焉能得勝呢?

 

電影敘事也涵蓋了拉斯馮提爾的「米蒂亞」刻意表露的、為愛扼殺自我的女性議題。拉斯馮提爾全賴對白與演技表達這部份的主題,相較之下,帕索里尼仍舊是強悍得多。

 

在帕索里尼的電影敘事底下,米蒂亞一看到傑森就昏倒了,也就是說,當她選擇愛,她身為女祭司的原始天然的暴力,將不再有權柄,所以她再來的暴力,竟反映在殺死親弟弟,以成全傑森的成功逃亡,她已不再是「女祭司」,而是為愛背叛親人的「女人」,她的王族家庭因失去金羊毛、並失去米蒂亞的弟弟,就此萬劫不復。

 

 



米蒂亞放棄了女祭司角色,到傑森的國家,隨即被陌生的天與地所驚嚇,她以母國對天與地的觀念,像先知般對傑森等人預告,卻遭到嘲笑,傑森安撫她的方式便是與她做愛,以這種性驅力偽裝的愛,安撫米蒂亞。

 

帕索里尼以近乎儀式的方式,交代米蒂亞得換下她女祭司的服飾,換成一般女人的服飾,以此表現米蒂亞為傑森改頭換面,一樣是一種犧牲祭,只是,牲禮不再是一個年輕男人的生命,而是她自己,犧牲祭不再是為成全百姓,而是為成全她的愛。

 

這強力的儀式般的敘事表現,也襯托出米蒂亞最後回歸自己時,她原始天然的復仇暴力,能量會有多巨大。她還是愛孩子,她曾委曲求全的希望國王將她們留下,或者至少,將孩子留下,但被國君拒絕,國君告訴她,她太異邦人,又是女祭司,大家都怕她。而她對傑森的恨,也讓女兒與傑森的婚事,埋下諸多不安。

 

當米蒂亞知道她們無法挽回的將被逐,她再一次昏倒。

 

如果第一次昏倒是為愛情對原始天然之力的放棄,那麼,第二次昏倒,便是醒悟了她得徹底放棄愛情,回返原始天然之力。

 

所以她蠱毒了國君與公主,讓他們瘋狂的從高處跳下,然後,她為孩子洗澡,拍他們入睡,隨即將孩子變做犧牲祭,焚於祭壇,回返女祭司似的暴力。

 

 



 

於是,在帕索里尼底下的米蒂亞,不是個一無所有的棄婦,而是回返原始天然的自我。

 

[…] 帕索里尼的確以他獨特的方式,詮釋了米蒂亞這個復仇的神話故事,儘管饒富爭議,但是非常鮮明。



 

關於導演---帕索里尼:




 

帕索里尼192235 - 1975112是義大利著名的新寫實主義導演之一,他同時也是詩人、學者與作家。他的影片中闡釋一種悲傷的現實觀。義大利新寫實主義潮流剛興起時,當代社會自溺於想像中,極少寫實藝術。而他的作品散發著一種不均衡的詩的韻味,同時納入殘酷現實題材,提醒觀眾片中殘酷的事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他的影片對於現代義大利思想的革新有著相當的影響。

 

同時,帕索里尼也是一個無神論者,主張自然的神聖性,這種觀念意指這個世界本身與它的內在都有著一定的神聖性。因此我們並不需要去尋求超自然力量的加持才能夠通達神聖的境界。

 

 

 

 

歷年作品:

1975--《索多瑪的120天》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 (aka., Salo, or the 120 Days of Sodom )

1974--《天方夜譚》or《一千零一夜》 Fiore delle mille e una notte, Il (aka., Flower of the Arabian Nights )

1974--Pasolini e... la forma della città

1972--《坎特伯利故事集》Racconti di Canterbury, I (aka., The Canterbury Tales)

1972--Dodici dicembre 1972

1971--《十日談》Decameron, Il (aka., The Decameron)

1970--Appunti per un'Orestiade africana (aka., Notes Towards an African Orestes)

1970--Appunti per un romanzo dell'immondezza

1969--《梅黛亞》or 《美狄亞》Medea

1969--《豚小屋》Porcile (aka., Pigpen)

1969--《愛意》(其中一段 "La sequenza del fiore di carta" ) Amore e rabbia (aka., Love and Anger ) (segment "La sequenza del fiore di carta")

1968--《定理》Teorema (aka., Theorem )

1968--Appunti per un film sull'india

1968--《任性的義大利風格》(其中一段 "Che cosa sono le nuvole?")  Capriccio all'italiana (aka., Caprice Italian Style) (segment "Che cosa sono le nuvole?") 

1967--《伊底帕斯王》Edipo re (aka., Oedipus Rex )

1967--《女巫》(其中一段 "月亮上看地球") Streghe, Le (aka., The Witches) (segment "Terra vista dalla luna, La")

1966--《大鳥與小鳥》Uccellacci e uccellini (aka., The Hawks and the Sparrows )

1965--Sopralluoghi in Palestina per il vangelo secondo Matteo

1965--《幽會百科》Comizi d'amore (aka., Assembly of Love)

1965--Padre selvaggio, Il

1964--《馬太福音》Vangelo secondo Matteo, Il (aka.,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1964--Mura di Sana, Le

1963--《狂暴》Rabbia, La (part I)

1963--《新世界》or 《羅高帕葛》(其中一段 "Ricotta, La") Ro.Go.Pa.G. (aka., Let's Have a Brainwash ) (segment "Ricotta, La")

1962--《羅馬媽媽》Mamma Roma

1961--《寄生蟲》Accattone

 

 

 

2H2D 2020-02-24 20:54:13

很不錯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