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2 04:39:24京都子

讓孩子成為自己



「媽媽,你知道在我還沒有出生前,我就已經註定要成為你的孩子了。我到這世上來是為了成為『我』,所以你千萬不要把我變成別人喔!」
—葉祥明.傾聽孩子的聲音(巨河文化出版)

  有多少父母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當我們的社會,以恐懼訴求,形成一股強勢、主流價值時,「好孩子」、「乖寶寶」、「模範生」、「孝子」…成為社會生產線的模具,切割、淘汰孩子們樸質的天真本性,父母、師長都是社會工廠的品管作業員,負責淘汰那些不符合標準的品。

  在談到教養時,我們是否慣性地屈從主流的勤管嚴教理論,我們可以預見這樣的標準、精確模具切割下,我們可以毫無意外地得到自己所想要的孩子「成品」,那是符合社會標準期望,以及供應父母的安全所需。

  有無可能,我們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將手中既有的模具全摔在地上,破碎,就讓孩子心靈內在的聲音,導引著他前進。

  我們願不願意冒險,揪著不確定的心,去讓孩子成為他自己,那個模樣或許會有點讓我們心臟病,也許對我們的自私不太有利。

  教養孩子,或許並不是在於拿本教養守則之類的書,威逼利誘地框架孩子,更多的可能是,父母自己用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去對抗自己的私慾、不確定,安撫內在坑洞與恐懼,甚至是往未知的無限跨步前進…

  我們願不願意相信,我們孩子是特別的,但這樣的特別不是在主流標準衡量上的高、低比較,例如:第一名與最後一名的差別,或者社會價值的二元對立,例如:成功、失敗,與孝順、忤逆。關於孩子的特別,是超越世上可言說的部份,只有在我們感念的覺受裡,可以浮現、探觸與了知,這份特別的秘密就在於,親子之間的慧眼初開,以及心有靈犀。若是可言說,或者外推於其他人身上,那就失去特別的意義了。

  我們願不願意讓孩子成為自己?

  父母就在這樣的不確定中。修行。耐煩。


潘潘 2006-06-19 20:51:03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你是他是孩子也是,且讓框架`模具通通擱一邊,找到孩子的優勢盡情發揮,你我皆歡欣.

barbarakern 2006-06-13 19:22:59

別後悔
我們能驚覺自己的局限
就是善意的開始

我也會犯錯
但我們若能在錯誤之中深化思索
那麼我們將更接近自己
用更神性的方式待人

小花 2006-06-13 12:01:50

我們都把孩子教育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
不知不覺忘了自己當初也是想當自己..後來總是變成自己的父母親...把孩子當作所有品..然後開始用自己最討厭的方法對待孩子...真的很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