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4:41:30lksol

調整自己,改變孩子

幫助孩子的方式,不是和孩子說道理。關鍵不是叫孩子學會控制情緒,而是幫助孩子了解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才能盡早學會改變。讓我們用三個方式來引導孩子長大吧通渠

一、看看別人喜歡什麼

 

引導孩子去觀察「別人喜歡什麼」。每一個人想的不同,喜歡的東西也不一樣,而「吃」是最容易讓孩子理解的事。帶領孩子仔細看看家人喜歡吃什麼,是不是每個人喜歡的不太一樣呢?藉由找出每個人喜歡吃的東西哪些和自己一樣、哪些不一樣,例如:媽媽和我喜歡吃蛋糕,爸爸喜歡喝咖啡,再漸漸擴展到自己和媽媽之間的差別,認識媽媽和自己喜歡的也不一樣,就能夠分辨自己與媽媽的差異。

幫孩子了解每一個人想要的可能都不同,孩子自然就不會亂鬧脾氣Ultra V Lift

 

二、創造祕密

 

感情好是一回事,但是每個人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小祕密,正是有一點祕密不可以讓別人知道,所以才有人際的分界線。因此,不該是二十四小時黏著孩子,而是要創造出一些分離的時間,才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與媽媽的差別。祕密不等於說謊或欺騙,創造一點「正向祕密」不給媽咪知道,像是生日時給媽咪一個驚喜,也算是一種保密。透過生活中的練習機會,幫助孩子更快學會如何分辨自己與他人想法的差異。

三、體貼行為

 

改變一個習慣不是靠禁止或責備,而是引導孩子學會另一個「新習慣」。孩子黏媽媽卻又愛惹媽媽生氣,主要是不懂得如何體貼。教導孩子一些貼心的小舉動,像是幫媽媽按按肩膀、倒杯溫水……。藉由這些新習慣的養成,幫孩子與媽媽之間建立新的感情連結,即便是不惹媽媽生氣,也可以獲得關注。讓孩子將心思轉換成「如何讓媽媽開心」,自然不會一直陷入「你一定要懂我」的漩渦中,情緒較不會一直上上下下波動。

很多爸媽都會疑惑,明明孩子小時候很聽話,為何長大反而不乖?其實,正是因為孩子在一歲半到三歲太乖順,導致沒有發展出「自我概念」,內心深深認為自己和媽媽是「同一個人」,長大後才會對媽媽(主要照顧者)亂發脾氣pico 去斑

而「柿子挑軟的吃」這種狀況,當然也可能針對爸爸或奶奶,就看誰才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爸爸也不要太吃味,認為孩子不黏自己,等他到四歲對性別有明確的理解後,自然就會開始喜歡黏著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