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5 14:10:10reira

MIS期末報告之八

擁抱改變=優勢—匯豐銀行選才的第一考量
輪調、出國、團隊績效……,匯豐的「年輕銀行家」們必須擁抱改變,不但要適應改變,還要主動求變

匯豐銀行(HSBC)近年推出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企業形象廣告,打出以本地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結合全球整合優勢的理財觀,塑造「環球金融,地方智慧」的服務理念,發展個人金融市場。
匯豐目前在台灣擁有8家分行,員工總數約1800人。在台灣競爭激烈的金融業中,匯豐的規模與通路雖難與本地銀行相提並論,然而摒除快速、大規模的業務拓展模式,匯豐以計畫性的栽培本地優秀人才,深耕顧客關係,走出規模競爭的另一條路。

人才需求在變 通才勝過專才
匯豐從1994年開始實行「年輕銀行家」計畫,從組織內外破例招考儲備幹部,期望在兩年的部門輪調、訓練及倫敦總部實習後,把他們培養成全方位的通才經理人。因應匯豐銀行在台灣的擴大布局,年輕銀行家的錄取人數從2002年起突破兩位數,在每年一千多位的應徵者中,會有10位平均年齡26~29歲的年輕菁英通過筆試、面試、角色扮演測試和評鑑中心的層層審核,成為經理級主管。
「匯豐選才最重視3種職能:適應變革的彈性、團隊合作的觀念和顧客服務導向,」匯豐銀行台灣區人力資源處資深副總裁陶尊芷指出,做為一家跨國銀行,它們要求員工必須有更高的工作彈性來適應組織變革。「你如何確定組織永遠不變呢?」陶尊芷說,最近財富管理市場擴大,銀行極可能將金融部門人員轉調從事財富管理的業務,此時,只守著一種專業的員工不符需求,「我們需要的是,工作領域上的通才而非專才。」
工作部門常變 主動勝過適應
此外,匯豐銀行還有一項獨特的「國際經理人」計畫,集團每周會公布全球各地的職缺,員工可以直接申請應徵。可惜的是匯豐銀行人力資源處訓練暨員工發展副總裁朱敏杰指出,台灣的國際經理人在外派之前,最介意的問題通常是當國外工作結束,回到原單位後,位置還在不在?而較少先思考在國外能學習到更多經驗,對未來職涯有所助益。
以匯豐銀行的儲備幹部為例,在兩年的訓練中,儲備幹部必須到所屬事業群的每個單位進行輪調訓練。以個人金融處來說,前5個月必須經過風險管理、行銷、信用卡、個人貸款等8個部門,每隔2~3周就必須投入全新的環境。目前正在實習的個金處副理林凡瑜說,訓練過程不是主管給你一本工作手冊,而是一到新環境就必須馬上進入實做階段。
匯豐銀行行銷處副總裁沈家齊回憶,他接受工作輪調訓練,剛到新部門的第一天,主管交給他的任務是整理整個部門的業務運作模式以及同事的資料、聯絡方法,第二天做簡報。當時他先找出該部門的要角,了解部門的運作過程,再按照這個脈絡去詢問各個同事的資料,在當天下班前完成任務,主管也十分滿意他的表現。
林凡瑜也曾被要求在兩周內做出行銷部門的市場研究報告,完成後由主管進行檢討評鑑,隔周又進入新的部門實習。如果沒有絕佳的工作彈性與適應力,很難在密集的轉變中找到平衡,「擁抱改變,是匯豐不斷強調的價值,」林凡瑜說。
擁抱改變不只是適應力的展現,主動提出變革的方案、改善組織流程的不合理,更是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招募管理階層的職能面談中,匯豐銀行的面試主管會主動詢問是否有這方面的經驗。陶尊芷回憶,曾有位應試者表示曾將部門的單據報銷制度,由每天報銷改成每月報銷;而另一位應試者則表示曾改善業務流程,使得信用卡發卡時間由一周縮短到兩天。後者對組織流程合理化的貢獻顯然高於前者,也因此獲得她的青睞。
績效標準有變 合作勝過單打
身為管理者必須將視野提高到團隊的層次,因此匯豐銀行把選才、育才能力,也列為主管的績效評鑑標準之一。例如部門中部屬考取金融證照的次數,就是主管績效考核的參考標準,「甚至有主管主動在下班後幫員工補習,」朱敏杰指出。
沈家齊也提到,在倫敦總部的訓練專案討論中,他第一次和來自這麼多不同工作背景、不同國籍的人共事,體會多種文化、思考上的差異,經過不斷的溝通獲得共識,這個過程讓他獲益良多。同屆學員在完成訓練後,更有專屬網站分享彼此經驗、聯繫感情,匯豐銀行引以為傲的跨國人際網路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團隊觀念不僅包括團隊內的合作,還包含跨團隊的合作。陶尊芷強調,在部門論調的訓練中,管理階層能夠了解每個部門的運作模式,因此各部門在執行任務時,管理者能夠考慮到不同團隊間的工作差異,無形中提升工作效率。
不同於其他以「業務導向」為主的銀行,匯豐銀行將核心競爭力建立在「與顧客維持長久的關係」上。「我們不認為,能帶來很多客戶的就是好員工,因為會帶來也會帶走,」陶尊芷強調,匯豐重視能管理整個組織,也同時照顧客戶的利益,「顧客導向」是選才的關鍵。從職能面談開始,匯豐的人事主管會詢問應試者是否處理過客戶問題、客戶抱怨、處理的方式為何、過程是否順利。在最後的評鑑階段,主考官會設定一個情境讓應試者在顧客利益與銀行利益間做選擇,考驗應試者心中的優先順序。
「匯豐銀行把人才當做資本(capital)而非資源(resource),資本是能發展的,資源是會用完的,」陶尊芷認為,工作者在職業生涯中必須找到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不斷發展、強化轉變成專屬自己的「資本」。 擁抱改變的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重視顧客導向,正是匯豐人的核心優勢。

(《經理人月刊》元月號,採訪.撰文/劉揚銘.陳芳毓)

(資料來源:http://www.managertoday.com.tw/layout.asp?Pager=MagazineItemShow.asp&ItemID=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