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8 17:53:05柔之

河濱大道處處驚奇

搖椅上的英倫舊夢5

河濱大道處處驚奇

柔之

倫敦的河濱大道令人想到台北的中山北路,而中山北路是一條浮出日常生活面,呈現一個「浮華世界」的林蔭大道。從來沒有一條台北大街讓我這麼懷想昔時的繁華舊景,當時我總是搭大南217路綠色公車,行過濃蔭成列的樟樹林下,往北投而去,一路上發出咋咋嘆賞。它當然是台北的「通天之衢」,因為你可以說它通往圓山飯店,又可以說它通往基隆河畔的河濱公園,總之,可以聯想到倫敦的河濱大道。中山北路有我已成為習慣,將其視若日常的繁華記憶,記憶深處我覺得自己是,居住在一座優美翠綠的都市裡,與倫敦沒兩樣,然而我卻要來談「英倫舊夢」。

河濱大道承載著許多瑣碎卻珍貴的文學記憶,是一份令人驚奇的文化資產,它們似乎已烙入倫敦人的日常生活中,他們生活其中猶如呼吸空氣一樣自然,即使在外人看來是處處驚奇的地方,對他們而言卻是平常的生活面,沒什麼好驚奇的。與柯芬園多采多姿又大幅度的文人生活相較,河濱大道顯得優美冷清,發生的都是小小、雅致的事蹟,小幅度的驚奇充斥著清美的氛圍,彷彿在不平凡的基礎上,又鍍上一層奇麗的色彩,憑添河濱大道的美麗傳奇。

河濱大道顯然是一條鬧中取靜、靜中有喧鬧的街道,再加上寧靜的泰晤士河上船隻川流不息,交織成一幅平靜中起驚奇的畫面。平凡的街景裡,即使一家不著名的文人聚會處──高登酒吧,它別致氣氛的地下酒窖,也值得稱奇,覺得意義非凡。所謂驚奇,其實是對平靜冷清的一種提昇、升格,讓它浮出生活的表面,像淺淺的浮雕般引人注目,意識到它立體的美妙效果。河濱大道上存在著許多看似平常,卻蘊函無窮的傳奇,好似豐富的文化能量,每天以極稀薄的份量在釋放,也許永遠也釋放不盡,因為總有新的元素在增添。比如處於熱鬧喧嘩中的聖瑪莉教堂(St Mary-le-Strand),它令人想到鄧恩(John Donne)的名句:「沒有人是一座島嶼」,然而因為現代化的街景,卻又讓人聯想到「沒有人是一座安全島」,這樣無可奈何的句子。也許是因為環境變了,舊時的平安、寧靜受到了威脅,但人們仍然要堅持舊情調,只在舊情調裡點綴些新元素而已,所以在語言上會顯得幽默,意義也稀釋了,讓人似是而非地會心一笑。河濱大道存在著舉世人共同的苦惱:新現象不斷在舊景象上滋長,形成一種不協調的氣候氛圍。像丁尼生(Lord Alfred Tennyson)的詩句,會引發觀光客實地去他常去的酒坊探個究竟,這就是現代人冒然的好奇心使然,算是一樁小小的驚奇,新鮮的文化軼事。

河濱大道原是貴族雲集的住宅街,看得出來舊時華美的建築餘韻。這裡有一棟住著多位文人的著名公寓,那就是艾德菲大樓。像這樣平凡無奇的事,卻因文人不凡的舉動而成為注目的焦點,帶給人生活中的驚奇。比如大樓上雕刻的小天使像,很可能就是寫《潘彼得》的作家──巴利的靈感來源,雕像成為他心目中「失落男孩」的雛型。這又是一件小小的驚奇。比較值得記憶的是,在倫敦閃襲戰期間,天真好奇的文人如蕭伯納、哈代,都曾聚在巴利家的屋頂上開舞會,就為了觀看一架入侵的齊柏林式飛船,當然,所幸艾德菲大樓並沒有遭受任何轟炸,這件大膽無畏的舉動,成了河濱大道居民津津樂道的美談,因為是一樁冒著生命危險的驚奇表現。如此看來,若沒有這些文人非同凡響的舉動,那麼生活就是生活,戰爭也是例行的戰爭,一切可能都隨時代而過,凐滅無蹤。然而文人的軼事卻雋永無比,留給人平凡生活中可調味、滋養的話題,充滿文雅的驚奇。文雅人士聚居的河濱大道理當應有這樣幽默、優雅的軼事流傳,不足為奇。

傳統的倫敦市其實是一座凝重的都市,千百年來的文化沉澱,已讓倫敦人文雅得幾乎是沉重的負擔,他們需一些驚奇的刺激與調劑,因此玄學派詩人鄧恩會誘安‧莫兒私奔,得罪他的上司,最後又任命為教堂神職人員,備受愛戴,愛情封聖,這樣似犯罪又似浪漫的軼事,正是人們既嚮往又卻步的事,也最能表達出人的矛盾心理。因此長久以來文雅持重的河濱大道,正需要這些驚奇的事蹟,使之活化浪漫起來。拜倫當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實拜倫本身就是一樁驚奇,他的貴族氣加上才華,自然而然在行為上必定顯得驚異無比,他天生骨子裡反對保守主義,反對河濱大道的文雅氣息,因此他的行為總是無拘無束,浪蕩不羈,甚至破壞文雅風尚。他在轟動一時的長詩〈哈洛德公子〉中,塑造出來的英雄正是這樣的狂妄人物,因而成為人生極致的驚奇,空前絕後,無人堪比。拜倫在現實中的行為也是惱人不已,他會拿出版人開玩笑,以劍決鬥出版社的庫存書,作為對出版人挑戰的象徵,不領會世俗的恩惠,所以拜倫自身的驚奇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少有人真正體會出來。

在那個華美的年代,河濱大道也充滿溫馨的驚奇,那是屬於文人機智、幽默的場面,文人互助互愛的表現。包法利街上的《龐奇》雜誌向來最照顧作者,他們作者的向心力一向強,那是社方著名的午餐會建立起來的。雜誌社有一張「龐奇餐桌」,參加過午餐會的作者都要在桌上留名紀念,這是一項新鮮的創舉,溫馨有趣的驚奇。

所以整條河濱大道華美的昔日氣息,仍舊由這些雅致的軼事維持著,到此觀光旅行,除了記得要住進薩佛伊飯店,享受人生的大驚奇之外,到艾德菲劇院觀賞音樂劇,也是不可錯過的奇異經驗。走在這條「通天之衢」上,街景優美而冷清,上頭頂著透亮的雲光,感覺彷彿真是一條通往天堂之路,這時也許你正走在美麗的布萊德廣場街上,待會兒就可以看到泰晤士河上的一座橋,此時此刻悠然瞥見平常生活中微妙的驚奇,然而也許你什麼也沒瞥見。

台北中山北路昔日的優美冷清也是如出一轍,只是少了文雅的氣氛。走在中山北路上,總有點輕閒而冷清的滋味,因為無法邂逅一樁文學的軼事,除了物質的優美,還是物質的優美,這裡沒有任何暴發發展的跡象,只有悠緩的進展,在優美的基礎上緩緩地與日精進。街上有我許多優美的記憶,但都跟文學無關,是我另一面的沉醉、耽溺,另一面的人生驚奇,可以說是我對清澄物質的第一印象,在揭開層層的浮華之後,仍有我珍惜的清澄人生深藏。記憶中上晴光市場買玫瑰面霜,買回來之後珍惜擺著,不輕易塗抹,這樣珍貴的崇尚物質的經驗,也是我年少人生的一樁小驚奇,雖然不是買到一本好書。所以中山北路的記憶是華美的,但猶如「上島咖啡」一樣,對我來說至今仍是神秘、異國情調的。這種驚奇可能永遠保持靜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