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02 08:41:30賴博瑞

書後卡

圖書館自動化後
電腦[至少]紀錄了圖書的借閱者姓名
也自動算好應還日期供以蓋章註記
書後卡的功能消失
連著書後袋一起
告別圖書加工作業的舞台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說
一定可用電腦去查某書被誰借走
但是這本書曾經被誰誰誰借過
按照能省則省的資料庫空間使用原則
頂多只記錄了前一位借閱者(INNOPAc)
(其他系統不知是否能保留較多供查)
且是為防流通糾紛備查
不開放給讀者知道的
就算系統本身的運作紀錄
牢牢地抓住每個借閱者的識別碼
那也是串串只有機器才讀得懂的符號
只有在真的發生大弊案時派上用場

於是讀圖書館的書的樂趣便少了一樁

M說
還是比較喜歡借來的書有書後卡
小心翼翼地在格子裡簽上名
要有個性不行太俗也不能太花
順便觀賞其他格子裡的簽名
突然發現那個一借再借的
竟然是國中理化老師. . .

書後袋裡裝的
是一張薄薄的籤
寫著愛書人奉己為名的承諾
不僅僅如此
更裝滿意外拾起的片片回憶

行天宮北投分宮圖書室尚未被科技入侵
檢視巴掌大的綠色小冊子
檢視自己覽書的痕跡
但簽在書後卡上的
已由證號取代名字
這真是個數字的時代呵

也有已經自動化的圖書館仍未遺棄書後卡(C大公企中心)
說是作為流通事件白紙黑字的憑據
因為電腦難免凸槌(跳號)
有時則是人為疏失(漏刷)
書後卡竟成為館員和讀者無法完全信賴電腦的證物

時過境遷
我也同M一樣
懷念書後卡的浪漫與風情
中山美穗的情書
不就是以它為靈
貫穿全劇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