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2 01:16:54賴博瑞

【賴伯大夢】誰借走了我知道

圖源:http://www.tedalib.gov.cn/index.jsp


「一定要跳出每位讀者借/還記錄的畫面」,我們總是這麼對櫃檯工讀生千叮萬囑,就怕讀者的個資,無論是基本還是流通資料,在下一位讀者面前全都露。

「我有急用,你能不能跟我說是誰借的,我自己去跟他喬」,一讀者苦苦哀求著,「對不起,不能告訴你,我們必須保護他的隱私權」,同事回覆他後轉頭跟我說,「有些研究生不希望別人知道他借了哪些書,就怕成果被對同樣主題有興趣的人搶先研究出來發表了」,好險!上回A同學問我B同學的論文方向為何時,我只洩漏了三個字:「不知道。」

昔日圖書館小心翼翼並且曉以大義地向顧客宣示讀者保護政策,今天Web2.0所強調的網友互動及參與分享,卻使人心甘情願地大/被/自揭隱私,從網路書店的「買此書者也買」(what else),到網路書櫃的「誰也讀此書」(who else),就是個例子。個人借/買/讀書清單公開沒什麼不好,借「外遇」不代表我正面臨婚姻危機;系別年級甚至住哪個縣市電郵地址給人知道也無妨,說不定因書結緣桃花運發。

所以看到國北教大圖的Aleph WebPAC上有「點選具有底線的到期日期可以觀看『目前借閱者』的『基本資料』」這段文字,既驚喜又好奇。館藏目錄系統總算跟得上時代啦,即使那跟可以知道有「哪些人」也借這本書的功能差個十萬八千里,也沒有手工借書時代,能夠在書後到期卡上看到前兩位以上的借閱者簽名字跡般浪漫。而基本資料包括哪些項目呢?

試查了幾本外借狀態的書,沒有一筆館藏資料的到期日是超連結,再查使用同系統也開放此功能的國家台灣文學館、陜師大圖,亦然。或許讀者擁有「是否公開」基本資料的選擇權,而大多決定「不公開」?照對岸國圖的OPAC檢索說明「如果它有底線」看來,好像是這樣的:

「应还日期——如果馆藏列表中包含一个应还日期链接,这表示该文献处于外借状态。单击该链接(如果它有下划线)可以查看借书者的详细的信息。」

若真如此,唉,這功能就是開放得好看的!(我在急啥?還不就為了想看看到底它的個資給看/可連結到啥程度嘛。)

中國國圖的OPAC檢索說明於2002年公告,可知(?)/猜測最晚在當時,Aleph系統便有了這項設計,雖然陽春,觀念卻是先進的,故云「系統跟得上時代」似不甚妥,應該是自己孤陋寡聞後知後覺吧!

或者,根本是我一廂情願,兩事八竿子打不著一塊兒………

至於,在言論自由受箝制的國家,因網路隱私被洩而受迫害,那又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