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01 20:20:06A-chiak
消失的白鴒鷥--<鹽田兒女>
從新聞報導上,我們看到鹽田開放給民眾去玩,曬好的鹽,一座一座白晰晰的山,像雪覆蓋。民眾爬上去,從上滑下來,像滑雪一樣,十分有趣。民國九十年六月,人工曬鹽的景象走入歷史。鹽田在時代的變遷下早已沒落,凋零的人事與青春戀情卻永遠不死,且讓我們跟著<鹽田兒女>一起回到舊時光,去找尋那片乾涸的鹽田,去追尋那段割捨不掉的土地之情,以及永存記憶的愛情與親情。
「台南縣,七股鄉,沿海的小村落,海風也鹹,日頭也毒。」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以鹽田、蚵棚、漁船為背景,以人性為基點,描寫男女愛情、親情,僅管作者表示紀念風土人情的意義勝過其他企圖,然而故事中人物的塑造、人物彼此間隱藏的親情、愛情,深刻含蓄令人感動。文字間流動著炎熱的南台灣海邊鹽田風貌,抓住了那種陽光、水分及空氣。
<鹽田兒女>是聯合報小說獎長篇小說得獎力作,寫一戶曬鹽人家的女兒明月,上有一個姊姊明心、下有兩個幼妹,一個小弟。父親知先為了家計,長年出外謀生。母親阿舍終日臥病在床,是以明心、明月自幼便需擔負起一家人的生活瑣事。明心出嫁後,生活的重擔便全落在明月身上,明月每日需到河邊挑水、到鹽田曬鹽…,幸而在她身旁總有一個默默支持她的人---大方。
在那個時代,一對男女含情對望,是會遭人閒話的,雖然這對青梅竹馬一直未曾以言語表白彼此的情意,但環境禁止不了這對年輕人相互傾慕之心。尤其姊姊明心操勞過度而死,大方深知明月的悲傷,為她譜了一首歌白鴒鷥之歌。「大方幫明月擔鹽,嘴裡不停哼著這首歌」唱著唱著悲傷的意味也就淡了,明月感到有知心人安慰與陪伴,「原來生離死別可以這樣輕易對付」。而大方為明月所做的一切,在明月婚前、婚後都出自真情真愛,一如最初相戀時「大方偷偷看一眼正對屹立遠方田中白鴒鷥出神的明月,心裡說,好女孩,這都是我甘願為妳做的」。大方這種專一、無私的愛情,在男女情愛快速多變的今天,不禁令人欣羨。
勤勞能幹的明月和大方,彼此意愛卻無法結合,關鍵在明月的母親阿舍,長年臥病的她,不僅多疑,更因明心之死而覺得人生無所依恃,感到唯有錢才是最重要的。或許對錢財錙銖必較,是來自對家庭欠缺安全感吧!
明月在母親安排下,招了一位嗜賭浪蕩的夫婿,這樁錯誤的婚姻使明月一生坎坷。即使現實環境不斷壓迫她,她仍然努力堅持下去。明月不向命運低頭的堅毅,令人動容。六○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社會有了更大的轉變。明月帶著希望到高雄做工,對故鄉的眷戀,對「根」的不捨, 一曲''港都夜雨'',幾乎唱盡當時所有勞工的心聲。
<鹽田兒女>對鹽田地區的生活型態,社會的變遷,價值觀等有很深刻的描寫。對話以台語撰寫,更深刻而傳神的將彼此間的情感,巨細靡遺表露出來。傳統社會中,男尊女卑,女性的無奈及悲嘆,家庭暴力等黑暗面,令人不平。現代社會女權意識逐漸抬頭,但家庭暴力卻還是層出不窮,兩性平等真的有那麼困難嗎?這本書提供我們深思。
<鹽田兒女>作者簡介:蔡素芬。民國五十二年生,淡大中文系畢業,美國德州大學雙語言文化研究所碩士班肄。七十五年獲中央日報文學獎,七十六年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八十年獲聯合文學新人獎。曾任雜誌編輯。著有短篇小說「六分之一劇」等。
*過往歲月的細緻景物也許給時間沉澱成富麗堂皇的一疊畫,也許給刻意塗抹成模糊的一片窗霧,不管怎樣,來時路的風光水色終成追不回的昨日,留下的,是步步行來的感覺。
*隨著這些人物記憶的消失和自己的成長,她很難再把那塊佈滿鹽田的鹹土地連繫在一起。
*人真卑微得不如一隻蚊蠅,傳達感情都得受到層層束縛。
*夕陽真美,只是這美就像場激烈的愛情,帶著哀傷的神色展現了它的美麗後沉沉落入黑暗,只有河面這縷風,這縷風提醒她有些事情是該隨風而逝,讓美麗的美麗,黑暗的黑暗,只要曾有的就是一個事實,美麗的回憶不會因黑暗而抹煞,只是人要學會像風那樣輕輕來輕輕去,不要看重,不要執著,日子才能過得下去。
「台南縣,七股鄉,沿海的小村落,海風也鹹,日頭也毒。」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以鹽田、蚵棚、漁船為背景,以人性為基點,描寫男女愛情、親情,僅管作者表示紀念風土人情的意義勝過其他企圖,然而故事中人物的塑造、人物彼此間隱藏的親情、愛情,深刻含蓄令人感動。文字間流動著炎熱的南台灣海邊鹽田風貌,抓住了那種陽光、水分及空氣。
<鹽田兒女>是聯合報小說獎長篇小說得獎力作,寫一戶曬鹽人家的女兒明月,上有一個姊姊明心、下有兩個幼妹,一個小弟。父親知先為了家計,長年出外謀生。母親阿舍終日臥病在床,是以明心、明月自幼便需擔負起一家人的生活瑣事。明心出嫁後,生活的重擔便全落在明月身上,明月每日需到河邊挑水、到鹽田曬鹽…,幸而在她身旁總有一個默默支持她的人---大方。
在那個時代,一對男女含情對望,是會遭人閒話的,雖然這對青梅竹馬一直未曾以言語表白彼此的情意,但環境禁止不了這對年輕人相互傾慕之心。尤其姊姊明心操勞過度而死,大方深知明月的悲傷,為她譜了一首歌白鴒鷥之歌。「大方幫明月擔鹽,嘴裡不停哼著這首歌」唱著唱著悲傷的意味也就淡了,明月感到有知心人安慰與陪伴,「原來生離死別可以這樣輕易對付」。而大方為明月所做的一切,在明月婚前、婚後都出自真情真愛,一如最初相戀時「大方偷偷看一眼正對屹立遠方田中白鴒鷥出神的明月,心裡說,好女孩,這都是我甘願為妳做的」。大方這種專一、無私的愛情,在男女情愛快速多變的今天,不禁令人欣羨。
勤勞能幹的明月和大方,彼此意愛卻無法結合,關鍵在明月的母親阿舍,長年臥病的她,不僅多疑,更因明心之死而覺得人生無所依恃,感到唯有錢才是最重要的。或許對錢財錙銖必較,是來自對家庭欠缺安全感吧!
明月在母親安排下,招了一位嗜賭浪蕩的夫婿,這樁錯誤的婚姻使明月一生坎坷。即使現實環境不斷壓迫她,她仍然努力堅持下去。明月不向命運低頭的堅毅,令人動容。六○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社會有了更大的轉變。明月帶著希望到高雄做工,對故鄉的眷戀,對「根」的不捨, 一曲''港都夜雨'',幾乎唱盡當時所有勞工的心聲。
<鹽田兒女>對鹽田地區的生活型態,社會的變遷,價值觀等有很深刻的描寫。對話以台語撰寫,更深刻而傳神的將彼此間的情感,巨細靡遺表露出來。傳統社會中,男尊女卑,女性的無奈及悲嘆,家庭暴力等黑暗面,令人不平。現代社會女權意識逐漸抬頭,但家庭暴力卻還是層出不窮,兩性平等真的有那麼困難嗎?這本書提供我們深思。
<鹽田兒女>作者簡介:蔡素芬。民國五十二年生,淡大中文系畢業,美國德州大學雙語言文化研究所碩士班肄。七十五年獲中央日報文學獎,七十六年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八十年獲聯合文學新人獎。曾任雜誌編輯。著有短篇小說「六分之一劇」等。
*過往歲月的細緻景物也許給時間沉澱成富麗堂皇的一疊畫,也許給刻意塗抹成模糊的一片窗霧,不管怎樣,來時路的風光水色終成追不回的昨日,留下的,是步步行來的感覺。
*隨著這些人物記憶的消失和自己的成長,她很難再把那塊佈滿鹽田的鹹土地連繫在一起。
*人真卑微得不如一隻蚊蠅,傳達感情都得受到層層束縛。
*夕陽真美,只是這美就像場激烈的愛情,帶著哀傷的神色展現了它的美麗後沉沉落入黑暗,只有河面這縷風,這縷風提醒她有些事情是該隨風而逝,讓美麗的美麗,黑暗的黑暗,只要曾有的就是一個事實,美麗的回憶不會因黑暗而抹煞,只是人要學會像風那樣輕輕來輕輕去,不要看重,不要執著,日子才能過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