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3 16:27:20威利
藝術文化:不是只有古根漢!!
攝影家映像館
搶救瀕臨絕種的台灣老照片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float/0,3417,112003110300388+11051302+20031103+news,00.html
中國時報 ◎張蒼松專欄(不定期刊出) (20031103)
一九九四年二月五日,日本前輩攝影家、「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創館館長渡邊義雄訪台,由我隨同翻譯;那一次,渡邊館長來台的首要目的是探訪一百零四歲的郎靜山,兩位忘年之交結識於二十多年前的「亞洲影藝協會」。
忠實地紀錄文明的攝影作品,卻難逃被文明冷落
一場與攝影教師及攝影家的餐敘,席間渡邊館長說起,年輕人一味地尋求前衛藝術,而不尊重老人……,說到傷心處,不自禁地拿起餐巾頻頻拭淚。
當年的渡邊館長已屆高齡八十七。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三日,郎老告別塵世,享年一百零五歲;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渡邊館長也為自己九十三載的人生劃上休止符。
渡邊義雄的泣訴,言猶在耳,海峽彼岸福建省「華光攝影藝術學院」,為郎老創設「郎靜山攝影藝術館」於今年的九月十日揭幕。這是兩岸三地第一所華人攝影家紀念館。郎老在世時,台灣曾盛傳郎靜山紀念館籌設在即,但至今仍然停滯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為了界定、探討職業攝影尚未在本土形成前的攝影風貌,並且實地瞭解已故前輩攝影家的遺作保存現況,我策畫了「回首台灣百年攝影幽光」群展。由十二位攝影家遺族保存的作品,只能存放在一般居室,為數一萬多張的底片和照片原件的保存現況,泰半前景堪憂,這些「忠實地紀錄文明的攝影作品,卻老逃不開被文明冷落」的處境,直教人扼腕浩嘆。
北中南三所公立美術館攝影作品的典藏策略,仍未見前瞻、全面性的方案出爐,在高溫高濕、非專業的存放條件下,散見於民間的照片和底片正不聲不響地褪銀、酸化中(因底片藥膜面氧化導致影像融解),美術館收集、保存攝影作品的腳步,仍跟不上作品變質、散佚的速度。
渡邊義雄在一九七九年以「日本攝影美術館設立委員會」代表的身分,長期投入攝影美術館設立運動。十一年後,「東京都攝影美術館」在澀谷區誕生,這所攝影綜合專業美術館的長期收集目標為七萬五千張以上(其中三成為國外作品),它擔負著收集、展示、保存、修復、調查、研究、普及等多元功能。
繼「土門拳紀念館」之個人專屬攝影美術館,及「川崎市民美術館」、「橫濱市美術館」分設攝影部之後,「東京都攝影美術館」壯闊登場,九○年代的日本儼然進入攝影美術館時代,不讓歐美諸國專美於前。
有關台灣攝影史的研究與出版,沒有哪一項獲致政府關愛的眼神
美國「紐約近代美術館」雖身陷慢性財政赤字的困惱,仍於一九四○年設置「攝影部」,而攝影家安瑟.亞當斯於一九七七年捐贈二十五萬美元,美術館應用這筆基金強化學藝員、研究生編制,藉此培植企畫常設展示場展覽會的新血。而創設於一九四九年的「國際攝影博物館」(IMP/GEH)更以豐富的典藏質量獨步全球,僅僅攝影作品即多達五十萬張,而兩年一度攸關攝影史、保存、收集的學術研討會,更是國際間文化交流的盛事。
作為攝影藝術發祥地之一的法國巴黎,對於攝影藝術的關注自不待言,猶如母親呵護子女般面面俱到,除了「國家攝影中心」、「巴黎攝影博物館」、「巴黎國立圖書館攝影部」之外,巴黎十三個行政區幾乎都設有「攝影中心」,不但發展出各自的特色,又能夠就攝影文化的通盤走向,相互聯結成嚴密的藝術行政網脈。
攝影文化在台灣的發展,抱殘守缺數十載--攝影教育納入正軌教育體制、設立攝影美術館(或攝影部)、攝影史的研究與出版,沒有哪一項獲致政府關愛的眼神,長此以往,不消說台灣將在國際攝影藝術版圖上消失,就連在亞太地區也不無「被邊緣化」的虞慮。
當古根漢在台中設立分館的話題在國內引發熱烈討論時,我們可曾冷靜地思考,假使只是移植式的「買辦文化」,那麼跟設立在馬拉威或澳洲的古根漢又有什麼兩樣?作成營運方針的決策之前,能否因地制宜,導入當地特色或契合當前需求,果真如此,在這裡提出緊急呼聲:若要古根漢,更需要古根漢有個攝影部!或者說,我們更需要屬於台灣的攝影美術館。
搶救瀕臨絕種的台灣老照片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float/0,3417,112003110300388+11051302+20031103+news,00.html
中國時報 ◎張蒼松專欄(不定期刊出) (20031103)
一九九四年二月五日,日本前輩攝影家、「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創館館長渡邊義雄訪台,由我隨同翻譯;那一次,渡邊館長來台的首要目的是探訪一百零四歲的郎靜山,兩位忘年之交結識於二十多年前的「亞洲影藝協會」。
忠實地紀錄文明的攝影作品,卻難逃被文明冷落
一場與攝影教師及攝影家的餐敘,席間渡邊館長說起,年輕人一味地尋求前衛藝術,而不尊重老人……,說到傷心處,不自禁地拿起餐巾頻頻拭淚。
當年的渡邊館長已屆高齡八十七。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三日,郎老告別塵世,享年一百零五歲;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渡邊館長也為自己九十三載的人生劃上休止符。
渡邊義雄的泣訴,言猶在耳,海峽彼岸福建省「華光攝影藝術學院」,為郎老創設「郎靜山攝影藝術館」於今年的九月十日揭幕。這是兩岸三地第一所華人攝影家紀念館。郎老在世時,台灣曾盛傳郎靜山紀念館籌設在即,但至今仍然停滯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為了界定、探討職業攝影尚未在本土形成前的攝影風貌,並且實地瞭解已故前輩攝影家的遺作保存現況,我策畫了「回首台灣百年攝影幽光」群展。由十二位攝影家遺族保存的作品,只能存放在一般居室,為數一萬多張的底片和照片原件的保存現況,泰半前景堪憂,這些「忠實地紀錄文明的攝影作品,卻老逃不開被文明冷落」的處境,直教人扼腕浩嘆。
北中南三所公立美術館攝影作品的典藏策略,仍未見前瞻、全面性的方案出爐,在高溫高濕、非專業的存放條件下,散見於民間的照片和底片正不聲不響地褪銀、酸化中(因底片藥膜面氧化導致影像融解),美術館收集、保存攝影作品的腳步,仍跟不上作品變質、散佚的速度。
渡邊義雄在一九七九年以「日本攝影美術館設立委員會」代表的身分,長期投入攝影美術館設立運動。十一年後,「東京都攝影美術館」在澀谷區誕生,這所攝影綜合專業美術館的長期收集目標為七萬五千張以上(其中三成為國外作品),它擔負著收集、展示、保存、修復、調查、研究、普及等多元功能。
繼「土門拳紀念館」之個人專屬攝影美術館,及「川崎市民美術館」、「橫濱市美術館」分設攝影部之後,「東京都攝影美術館」壯闊登場,九○年代的日本儼然進入攝影美術館時代,不讓歐美諸國專美於前。
有關台灣攝影史的研究與出版,沒有哪一項獲致政府關愛的眼神
美國「紐約近代美術館」雖身陷慢性財政赤字的困惱,仍於一九四○年設置「攝影部」,而攝影家安瑟.亞當斯於一九七七年捐贈二十五萬美元,美術館應用這筆基金強化學藝員、研究生編制,藉此培植企畫常設展示場展覽會的新血。而創設於一九四九年的「國際攝影博物館」(IMP/GEH)更以豐富的典藏質量獨步全球,僅僅攝影作品即多達五十萬張,而兩年一度攸關攝影史、保存、收集的學術研討會,更是國際間文化交流的盛事。
作為攝影藝術發祥地之一的法國巴黎,對於攝影藝術的關注自不待言,猶如母親呵護子女般面面俱到,除了「國家攝影中心」、「巴黎攝影博物館」、「巴黎國立圖書館攝影部」之外,巴黎十三個行政區幾乎都設有「攝影中心」,不但發展出各自的特色,又能夠就攝影文化的通盤走向,相互聯結成嚴密的藝術行政網脈。
攝影文化在台灣的發展,抱殘守缺數十載--攝影教育納入正軌教育體制、設立攝影美術館(或攝影部)、攝影史的研究與出版,沒有哪一項獲致政府關愛的眼神,長此以往,不消說台灣將在國際攝影藝術版圖上消失,就連在亞太地區也不無「被邊緣化」的虞慮。
當古根漢在台中設立分館的話題在國內引發熱烈討論時,我們可曾冷靜地思考,假使只是移植式的「買辦文化」,那麼跟設立在馬拉威或澳洲的古根漢又有什麼兩樣?作成營運方針的決策之前,能否因地制宜,導入當地特色或契合當前需求,果真如此,在這裡提出緊急呼聲:若要古根漢,更需要古根漢有個攝影部!或者說,我們更需要屬於台灣的攝影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