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27 00:37:44威利
政治現實、客機買賣、與口舌之快
2003.08.25 中國時報
客機最佳推銷員
◎黃河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3082500176,00.html
近日副總統被波音公司拒訪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有人責怪政府,有人責怪波音,更有人高分貝批評政治力介入華航客機買賣。其實,這全是不明白航機買賣的「國際慣例」。
假如要用兩句話形容航機買賣的國際慣例,那就是:一、賣方是高壓的「政治銷售」。二、買方是全方位的「政治勒索」。
在民主國家,所有的商業市場幾乎都是自由的,政府儘量不干預,唯獨一樣例外──航機的買賣。尤其是大型客機的買賣,它是一場高度的政治角力。而參加角力的兩個主角,一個是美國的波音,另一個是歐盟的空中巴士。
首先我們看一九九三年沙烏地阿拉伯採購三十架大型客機的例子。當年沙國原已決定購買空中巴士,後來柯林頓總統親自出面,打電話給沙國國王法赫德。之後,歐盟和美國展開一場政治拔河,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全都加入這場戰局。法國總統密特朗、英國王子查爾斯、德國副總理金克爾,以及歐盟十多位部長級官員先後飛到沙烏地阿拉伯;此外,德國總理柯爾、英國首相梅傑也親自打電話關說。
至於政治的附帶條件,歐盟看準美國的政治人物不敢招惹以色列,大打巴勒斯坦牌。包含法國提供沙國新式導彈,幫助巴勒斯坦在以色列佔區實行自治;德國副總理金克爾提出歐盟向巴勒斯坦提供政治和經濟援助,他個人並願主動出面協調,化解沙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以及,德國否決了原本計畫在伊朗境內協助伊朗興建兩座核子反應爐的協議。
柯林頓知道了這些事,立刻反擊,打出波斯尼亞牌。因為沙國認為自己是穆斯林信徒的保衛者,而波斯尼亞境內穆斯林的悲慘遭遇雖然舉世皆知,卻沒有人插手幫助。柯林頓利用這機會,提議西方國家共同出兵阻止波斯尼亞戰爭,解救穆斯林信徒;但歐盟不願出兵,只想袖手旁觀。
沙國聽到這消息非常生氣。後來法國總理趕到沙國。沙國要求歐盟立刻出兵,並威脅,如果歐盟沒有及時出兵阻止波斯尼亞塞族人的暴行,歐盟一份訂單也拿不到。最後,就是因為法國總理沒有辦法決定歐盟出兵的事,訂單由美國取得。
這份商業合約的簽約儀式柯林頓公然在白宮舉行,他雖然客氣地說這是美國大兵的功勞,其實在暗示美國人,這合約是他爭取到的。
上述的政治角力在國際間屢見不鮮,長久以來「政治角力」就是航空工業的一部分。為什麼世界知名政治人物平常謹言慎行,唯恐被對手指責與財團掛鉤;然而,一旦牽涉到航機買賣,卻得大膽,敢說以前不敢說的話,敢做以前不敢做的事?
實在是航空業的投資金額太大,回收期程太漫長,對國家整體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最有名的例子是波音研發七四七的過程。波音從六五年開始研發,五年後賣出第一架;十四年後才賣到「盈虧平衡點」。這中間因巨大的研發資金讓波音吃不消,總公司員工從六八年的十四萬兩千人,四年之內裁減到五萬六千人(整整裁掉六十%)。受波音的不景氣影響,不單是西雅圖一片愁雲慘霧,整個美國的航空業都缺乏信心,呈現前所未有的黑暗期。在美國,直接依靠航空業生存的人數超過一百三十萬。單單是波音七四七一種機型打不開市場,幾乎就拖垮美國的航空工業。
再看歐盟的空中巴士。它自成立到八九年底,單單是英、德、法三國政府的補助款就高達二百五十八億美金;而一直到九○年底,這筆巨大的借款僅僅回收五億。巨大的虧損讓空中巴士成了各國財政的錢坑,也因而成為各國反對黨的箭靶。好不容易空中巴士生產幾型優秀的飛機,有希望搶攻波音的市場,如果因為波音壟斷的惡毒伎倆,或政治人物的干預而賣不出去,歐盟的政治人物怎麼會不拚命?誰又敢不拚命?
如今國際間的政治人物以強大的政治力量推銷航機毫無愧色,因為那是一種愛國情操的表現,也深獲他們國家人民的支持與肯定。為了賣飛機,他們軟硬兼施,可說是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演變到今天,這不單是生意的問題,更牽涉到顏面問題。誰勝誰敗似乎成了這些政治人物證明自己在世界影響力的指標──如果失敗,損失的不單是一大筆合約,更嚴重的是讓自己在世界政壇丟盡顏面。
(作者為海軍備役上校,《蒼煙鎖海》、《石之祭》等多部小說作者)
客機最佳推銷員
◎黃河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3082500176,00.html
近日副總統被波音公司拒訪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有人責怪政府,有人責怪波音,更有人高分貝批評政治力介入華航客機買賣。其實,這全是不明白航機買賣的「國際慣例」。
假如要用兩句話形容航機買賣的國際慣例,那就是:一、賣方是高壓的「政治銷售」。二、買方是全方位的「政治勒索」。
在民主國家,所有的商業市場幾乎都是自由的,政府儘量不干預,唯獨一樣例外──航機的買賣。尤其是大型客機的買賣,它是一場高度的政治角力。而參加角力的兩個主角,一個是美國的波音,另一個是歐盟的空中巴士。
首先我們看一九九三年沙烏地阿拉伯採購三十架大型客機的例子。當年沙國原已決定購買空中巴士,後來柯林頓總統親自出面,打電話給沙國國王法赫德。之後,歐盟和美國展開一場政治拔河,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全都加入這場戰局。法國總統密特朗、英國王子查爾斯、德國副總理金克爾,以及歐盟十多位部長級官員先後飛到沙烏地阿拉伯;此外,德國總理柯爾、英國首相梅傑也親自打電話關說。
至於政治的附帶條件,歐盟看準美國的政治人物不敢招惹以色列,大打巴勒斯坦牌。包含法國提供沙國新式導彈,幫助巴勒斯坦在以色列佔區實行自治;德國副總理金克爾提出歐盟向巴勒斯坦提供政治和經濟援助,他個人並願主動出面協調,化解沙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以及,德國否決了原本計畫在伊朗境內協助伊朗興建兩座核子反應爐的協議。
柯林頓知道了這些事,立刻反擊,打出波斯尼亞牌。因為沙國認為自己是穆斯林信徒的保衛者,而波斯尼亞境內穆斯林的悲慘遭遇雖然舉世皆知,卻沒有人插手幫助。柯林頓利用這機會,提議西方國家共同出兵阻止波斯尼亞戰爭,解救穆斯林信徒;但歐盟不願出兵,只想袖手旁觀。
沙國聽到這消息非常生氣。後來法國總理趕到沙國。沙國要求歐盟立刻出兵,並威脅,如果歐盟沒有及時出兵阻止波斯尼亞塞族人的暴行,歐盟一份訂單也拿不到。最後,就是因為法國總理沒有辦法決定歐盟出兵的事,訂單由美國取得。
這份商業合約的簽約儀式柯林頓公然在白宮舉行,他雖然客氣地說這是美國大兵的功勞,其實在暗示美國人,這合約是他爭取到的。
上述的政治角力在國際間屢見不鮮,長久以來「政治角力」就是航空工業的一部分。為什麼世界知名政治人物平常謹言慎行,唯恐被對手指責與財團掛鉤;然而,一旦牽涉到航機買賣,卻得大膽,敢說以前不敢說的話,敢做以前不敢做的事?
實在是航空業的投資金額太大,回收期程太漫長,對國家整體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最有名的例子是波音研發七四七的過程。波音從六五年開始研發,五年後賣出第一架;十四年後才賣到「盈虧平衡點」。這中間因巨大的研發資金讓波音吃不消,總公司員工從六八年的十四萬兩千人,四年之內裁減到五萬六千人(整整裁掉六十%)。受波音的不景氣影響,不單是西雅圖一片愁雲慘霧,整個美國的航空業都缺乏信心,呈現前所未有的黑暗期。在美國,直接依靠航空業生存的人數超過一百三十萬。單單是波音七四七一種機型打不開市場,幾乎就拖垮美國的航空工業。
再看歐盟的空中巴士。它自成立到八九年底,單單是英、德、法三國政府的補助款就高達二百五十八億美金;而一直到九○年底,這筆巨大的借款僅僅回收五億。巨大的虧損讓空中巴士成了各國財政的錢坑,也因而成為各國反對黨的箭靶。好不容易空中巴士生產幾型優秀的飛機,有希望搶攻波音的市場,如果因為波音壟斷的惡毒伎倆,或政治人物的干預而賣不出去,歐盟的政治人物怎麼會不拚命?誰又敢不拚命?
如今國際間的政治人物以強大的政治力量推銷航機毫無愧色,因為那是一種愛國情操的表現,也深獲他們國家人民的支持與肯定。為了賣飛機,他們軟硬兼施,可說是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演變到今天,這不單是生意的問題,更牽涉到顏面問題。誰勝誰敗似乎成了這些政治人物證明自己在世界影響力的指標──如果失敗,損失的不單是一大筆合約,更嚴重的是讓自己在世界政壇丟盡顏面。
(作者為海軍備役上校,《蒼煙鎖海》、《石之祭》等多部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