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4 19:16:47Ryan
難得的主旋律電影 --《集結號》
首先,先請大家去投我一票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309375523/20080802224650/
《集結號》根據楊金遠的小說《官司》改編,故事描述了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 -- 1948年淮海戰役(也就是咱們台灣教科書裡頭的「徐蚌會戰」)期間,華東野戰師九連連長谷子地率領遺下的四十七名戰士奉命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聽不到號聲,你就是打到最後一個人,也得繼續給我打下去。」
結果全連弟兄除連長谷子地之外,全部陣亡,他們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的響聲。因為後來部隊番號的改變,又因為找不到屍體,這群奉命掩護大部隊撤退的兄弟們,竟被報為「失蹤」而非「烈士」,於是谷子地開始多方奔走尋找兄弟遺骸,就為了爭一個說法。最終,他得到了一個難以承受的真相……。
《集結號》是中國電影的賀歲片教主,以《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等「人情三部曲」廣受觀眾喜愛的馮小剛,在備受爭議的古裝宮廷大戲《夜宴》之後,所推出的最新賀歲作品,而且是對於馮小剛迷來說相當特別的題材 – 戰爭史詩片。
過去馮小剛的電影最大的賣點,在於他強烈地域色彩的草根味兒與平易近人的庶民風格。也因此他每次企圖轉型,總會面臨不少批評聲浪。比如他與王朔合作中年男子婚外戀愛的《一聲嘆息》,過度頻繁的畫外音旁白及帶有楚浮電影風格的故作感性,就讓不少觀眾發出聲聲的嘆息。他與好萊塢合作的《大腕》,算是他創作風格的一個轉捩點,原先嚷嚷不care國際市場的馮小剛,終於還是慢慢走向國際化,從紫禁城、中國古寺到青康藏高原的豪壯塞外風情,《手機》與《天下無賊》縱然是一部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娛樂性精緻小品,但總覺得少了股過去那股獨特的「庶民階級無賴的魅力」。
在《夜宴》勇敢但未受肯定的嘗試之後,馮小剛終於還是打著赤腳回到了土地上。或許如今已然國際化的馮小剛,再也缺乏彎下腰去拍《不見不散》那類Local情懷簡單小品的時機了,但這回首度挑戰大格局主旋律政策電影,其成績仍是值得肯定。《集結號》從劇本的內在精神、故事架構到外在戰爭場面的視覺呈現,顯然塞滿過多類似《搶救雷恩大兵》與《太極旗生死兄弟》的元素與手法,以致缺乏了點新意。幸虧馮小剛並未被政治敏感神經給麻痺了手腳,在一派煽情俗氣的主流敘事中,他仍試圖尋找向來偏好的「面對荒謬宿命的人生哲學與態度堅持」,為這部相當「主旋律」的電影注入滾燙的普世情感,避免如過往多數主旋律電影(比如《離開雷鋒的日子》)般淪為政宣導向的窘境。
馮小剛藉由谷子地這個角色在三個階段的心態變化,提供了更立體、完整而深厚的人性觀照。也因此,片中對於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維護與堅持,對於大力鼓吹民族情感以家國大義作為最高指導原則的體制系統,看似輕微實則沈重的質問與批判,多少踩到了對岸憤青的痛處,強烈表達他們對這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之際問世的首部以反戰為主調的《集結號》所可能造成的反效果的擔憂。
台灣的華語電影市場如今已然扭曲、萎縮到一種變態的地步,即將在八月一號登上台灣院線的《集結號》並未啟用港台一線明星,加上題材對於年輕觀眾來說實在缺乏共鳴,顯然不容易在血流成河的暑假檔期中佔到太多便宜。不過,台灣觀眾無分藍綠,只要你對馮小剛、對戰爭電影有興趣,還是該去看看《集結號》,見識一下對岸同胞史觀下的「徐蚌會戰」如何呈現,見識一下馮小剛逐漸成熟大器的調度,見識一下華語戰爭電影與當前好萊塢式主流敘事的完美結合。
.附記:本片上週末在台北上映之後,票房僅只六萬。根據網路消息,台灣上映的並非是完整版。這時候,又不免覺得這種與其花錢支持這種閹割版,還不如去找港版或中國版DVD來看。
http://movie.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ew&film_id=fahk3088120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309375523/20080802224650/
《集結號》根據楊金遠的小說《官司》改編,故事描述了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 -- 1948年淮海戰役(也就是咱們台灣教科書裡頭的「徐蚌會戰」)期間,華東野戰師九連連長谷子地率領遺下的四十七名戰士奉命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聽不到號聲,你就是打到最後一個人,也得繼續給我打下去。」
結果全連弟兄除連長谷子地之外,全部陣亡,他們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的響聲。因為後來部隊番號的改變,又因為找不到屍體,這群奉命掩護大部隊撤退的兄弟們,竟被報為「失蹤」而非「烈士」,於是谷子地開始多方奔走尋找兄弟遺骸,就為了爭一個說法。最終,他得到了一個難以承受的真相……。
《集結號》是中國電影的賀歲片教主,以《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等「人情三部曲」廣受觀眾喜愛的馮小剛,在備受爭議的古裝宮廷大戲《夜宴》之後,所推出的最新賀歲作品,而且是對於馮小剛迷來說相當特別的題材 – 戰爭史詩片。
過去馮小剛的電影最大的賣點,在於他強烈地域色彩的草根味兒與平易近人的庶民風格。也因此他每次企圖轉型,總會面臨不少批評聲浪。比如他與王朔合作中年男子婚外戀愛的《一聲嘆息》,過度頻繁的畫外音旁白及帶有楚浮電影風格的故作感性,就讓不少觀眾發出聲聲的嘆息。他與好萊塢合作的《大腕》,算是他創作風格的一個轉捩點,原先嚷嚷不care國際市場的馮小剛,終於還是慢慢走向國際化,從紫禁城、中國古寺到青康藏高原的豪壯塞外風情,《手機》與《天下無賊》縱然是一部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娛樂性精緻小品,但總覺得少了股過去那股獨特的「庶民階級無賴的魅力」。
在《夜宴》勇敢但未受肯定的嘗試之後,馮小剛終於還是打著赤腳回到了土地上。或許如今已然國際化的馮小剛,再也缺乏彎下腰去拍《不見不散》那類Local情懷簡單小品的時機了,但這回首度挑戰大格局主旋律政策電影,其成績仍是值得肯定。《集結號》從劇本的內在精神、故事架構到外在戰爭場面的視覺呈現,顯然塞滿過多類似《搶救雷恩大兵》與《太極旗生死兄弟》的元素與手法,以致缺乏了點新意。幸虧馮小剛並未被政治敏感神經給麻痺了手腳,在一派煽情俗氣的主流敘事中,他仍試圖尋找向來偏好的「面對荒謬宿命的人生哲學與態度堅持」,為這部相當「主旋律」的電影注入滾燙的普世情感,避免如過往多數主旋律電影(比如《離開雷鋒的日子》)般淪為政宣導向的窘境。
馮小剛藉由谷子地這個角色在三個階段的心態變化,提供了更立體、完整而深厚的人性觀照。也因此,片中對於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維護與堅持,對於大力鼓吹民族情感以家國大義作為最高指導原則的體制系統,看似輕微實則沈重的質問與批判,多少踩到了對岸憤青的痛處,強烈表達他們對這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之際問世的首部以反戰為主調的《集結號》所可能造成的反效果的擔憂。
台灣的華語電影市場如今已然扭曲、萎縮到一種變態的地步,即將在八月一號登上台灣院線的《集結號》並未啟用港台一線明星,加上題材對於年輕觀眾來說實在缺乏共鳴,顯然不容易在血流成河的暑假檔期中佔到太多便宜。不過,台灣觀眾無分藍綠,只要你對馮小剛、對戰爭電影有興趣,還是該去看看《集結號》,見識一下對岸同胞史觀下的「徐蚌會戰」如何呈現,見識一下馮小剛逐漸成熟大器的調度,見識一下華語戰爭電影與當前好萊塢式主流敘事的完美結合。
.附記:本片上週末在台北上映之後,票房僅只六萬。根據網路消息,台灣上映的並非是完整版。這時候,又不免覺得這種與其花錢支持這種閹割版,還不如去找港版或中國版DVD來看。
http://movie.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ew&film_id=fahk30881200
下一篇:深情的凝視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