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9 00:26:44賴鎮遠

佛光山大佛城的設計與創作

佛光山大佛城
【緣起】
民國七十二年,我曾為桃園小人國製造了一套「龍門奉天寺石窟群像」,複製一套送給佛光山文物陳列館,希望不只是觀光客,也有信徒得見。大師欣喜,後蒙邀請,參與了佛光山大佛城的建設。
當時佛光山已有淨土洞窟等遊覽區,都收費,他希望能做一個不收費的遊覽區。
【設計構想】
多年後再看自己當初的設計,其實都得說,大部分都是硬體已經建構好,指示由我做內部的莊嚴,因此可以說是隨緣設計,但是也冥冥當中注定要這麼做。也是當時的條件促使我有那時的靈感,作那麼樣的設計。

當時大佛像的基座下面,原是一座八片薄柱的空亭子。我認為這個亭子可分為內外兩區,如此恰好可以做成大佛的基座,而成為萬佛附擁大佛基座的大佛城。也就是為這尊大佛恰好可做華嚴的心,與彌陀的身的總體設計。

也恰巧亭心有一根支撐大佛的正方形柱子,所以可以作為仿敦煌石窟的中心柱窟,不過由於周圍的空間非常狹小,想要使空間放大,除了用鏡子沒有他法。這八片薄柱可以連成八面牆,也就可以嵌上八面鏡子。恰好可以達成華嚴世界裡「重重無盡,互相輝映」的奇幻世界。來訪者站在一面鏡子的前面,可以看到自己同時出現在前後左右的鏡子裏,無窮無盡的呈現,真的是非常的奇妙。

中心的柱子是方形的,因此柱子的四面前,恰巧可以置奉四尊佛像,也正好符合五方佛於金剛界曼陀羅中的東西南北方四佛,以及中央毘盧舍那佛的空性法體。這也就是說,靠四方柱子而坐的東方阿閦佛代表水;西方阿彌陀佛代表火;南方寶生佛代表土;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風。這四尊佛像都有實體,代表金剛界;而中央的毘盧舍那佛,則旣代表金剛界,又代表胎臟界的主尊,故而無形象。為此我不塑單尊的法像,而將整個洞窟做為毘盧舍那佛遍虛空,遍法界的空性法體。四根柱子上分別坐著的佛也同時都持說法印,代表五方佛同時說法。四尊佛也是毘盧舍那佛的四尊分身。

【色彩意涵】
在大佛城洞窟內圈有八根柱子,每根柱子上立了三尊協侍菩薩,一共是二十四尊協侍菩薩,代表學佛的二十四個層次。八根柱子也恰好用彩虹七原色,加上總合色白色,來展現循環的意義。每根柱子上面所立的三尊協侍菩薩,分別代表了那根柱子的顏色,又由此分成粉嫩、對比、與灰色調來代表該顏色的生、旺、滅三種意涵。粉嫩的顏色,代表了該顏色的初生;該顏色的對比色,代表了興旺與多采多姿;該顏色的灰色調,則代表滅,卻也是下一個顏色初生的銜接。

在這八種顏色的生、旺、滅與二十四尊菩薩的面前,意在觀照自己身處於何種境界,向大佛獻花,求取一支法語籤,然後請師父解籤開示,以期獲無上的智慧啟示,可能也就當即解開眼下的煩惱,獲得無上的解脫。

這五方佛與二十四尊菩薩代表密教金剛界五方佛的立體壇城(曼陀羅),八面像蓮花瓣的鏡子,象徵著密教胎藏界的五方佛立體曼陀羅,由於鏡子本身屬空,但鏡中卻可以反射一切有像,如此鏡中出現東西南北方四佛,及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所形成完整的胎藏界曼陀羅佈壇,再與洞窟中實體的金剛界立體壇城結合,形成對修行人的無比加持力。

大佛城外圈
【創作理念】
依據華嚴經中華嚴盛眾齊聚一堂的空前盛況。
大佛城的外圈走廊兩側牆面上,都佈置了大小五方佛彩色浮雕,每尊佛旁都環繞著一圈迦嘍羅等護法。這些佛像中,有些是按照密教色彩上色,或把密教的佛身顏色採用顯教袈裟的顏色來表示,佛身仍用顯教的膚色,用意是在讓顯密結合。
另外還有四臂觀音、綠度母、白度母、長壽佛,也是有顯密不同的上彩方式;加上取自洪銘寶懺大懺悔文的八十八佛,每尊佛旁又有兩尊協侍菩薩;再加上走廊下方並列著許多天王;在走廊的盡頭有毗盧舍那佛、迦葉、阿難、文殊、普賢形成完整的華嚴世界--走過這條走廊,進入中心柱窟,彷彿走在佛國世界的時光走廊。
大佛城的製作過程中,可說是有太多不可思議的事。由於而大師希望大佛城的工程能在過年前完成,整個製作過程只有三四個月,當時全公司的人雖然都拼命趕工,可是卻不相信能在年前完工。說也奇怪,就在除夕夜吃年夜飯前,居然就真的完成了。大家坐在大佛城裏欣賞集體創作的成果時,突然發現許多錢鼠,一隻啣著一隻鼠的尾巴,在大佛城裏打圈圈。大家看著這樣神奇不可思議的現象,都拍手叫絕,樂不可支。
大師帶著全山的師父一起來欣賞,因為這不僅是佛光山有史以來第一座彩色的洞窟寺院,也是全國第一座彩色的洞窟寺院;據說,即便是在大陸,有洞窟寺院也沒有那麼富麗的色彩;而敦煌石窟雖有彩色,卻也沒有那麼多的立體彩色雕像。

大師說我這個創作是顯密融通,很高興的為大佛成立緣起書。

大佛城之所以能以這樣的面貌呈現,除了構思外,要歸功於前幾年已經做好的藏密精細的浮雕,顯教的佛像,其實更要歸功於大師的顯密圓融--這在當時的佛教界還是顯密壁壘分明的時代,採用了我的作品。也就是因為大師的圓融,才讓我更有信心的創造出後面的作品。

大佛城的最外層
當大佛城內圈完成後,且在當年過年時,所有的佛像都已經找到供養的功德主了, 於是大師要我把大佛城的外圈也做起來。一樣是分成八區,每個區域也都不大,我建議做阿彌陀經裏的二十五菩薩來迎圖。我的靈感來自羅馬劇院的建築,在每一個窟窿裡可以放置一座神像。我於是做了阿彌陀佛及兩尊協侍菩薩,配合著引幢引幡以及供養天及妓樂天。八個區都一樣,這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從四面八方都可以接引眾生。

關於大佛城外圍的菩薩造像,許多人好奇的問是否有這樣的一個模特兒?是的,當時確實有這麼一個女孩,讓我看到這樣的氣質,見之令人忘俗,像看到天人一樣的覺得美卻毫無慾念。於是我在塑菩薩像時,就觀想自己變成了一攤泥,把泥揉過,再用這樣的泥去塑像。舍妹開玩笑說這完全符合「你儂我儂」的情境,不過對我而言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經驗與鍛鍊。華嚴經裡,提到「自在優婆夷」說她年在盛美,能自身上放出光明,除佛菩薩外,無有能比擬者。又謂此女能自身上生出妙香,若蒙其香薰習者,能除貪愛與諸慾望;若聞其聲音,皆法喜充滿;若見其形象,則能離慾。這正是我塑天人時的理想。

美國黑金 2019-12-12 22:07:21

是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